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及电子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58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包括MCU、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池杆及雾化器,雾化器包括第一、第二电极,两个电极分别与发热丝两端连接,电池杆包括V、C、G三个电极,其中V电极为输出正极,G电极为输出负极,C电极为检测电极,C电极与MCU的检测脚连接,通过MCU检测与电池杆C电极与V/G电极短路来区分控制功率大小,C电极与V/G电极的短路通过雾化器与电池杆的正/反插接实现,本控制电路通过电池杆的其中两个电极短路实现控制输出功率大小,可提高用户体验感,且电路本身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生产制造成本低。生产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及电子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
,具体是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及电子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子烟,其只具备一种输出功率,单输出功率的电子烟,当其通电工作时,单位时间内雾化的烟油量是固定的,对于需要戒烟的用户而言,会大大降低戒烟用户的戒烟成功率,多数戒烟用户前期需要依靠降低每日吸入的烟油量,完成戒烟。但单输出功率的电子烟,由于无法改变单位时间内雾化的烟油量,会降低用户的戒烟成功率;此外,即使不需要戒烟的用户,若用户患有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时,若要尽快完成康复,就必须降低每日吸食的烟油量。
[0003]因此,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功率大小的电子烟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可通过雾化器与电池杆实现电极短接,进而控制电子烟功率大小。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包括MCU、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池杆及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与雾化器的发热丝两端连接,所述电池杆包括输出正极、检测电极与输出负极,所述检测电极与通过雾化器的连接触点与输出正极/输出负极电极短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的栅极均与MCU的控制脚连接。
[0007]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MOS管与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分别并联有分压电阻R21和R22。
[0008]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9。
[0009]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8。
[0010]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设有可导通连接两个电极的连接触点,通过该连接触点实现两个电极的短接。
[0011]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极与MCU的检测脚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19。
[0012]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输出正极连接。
[0013]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MCU的CD脚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11,电阻R11与MCU的CD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接地。
[0014]一种电子烟,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上述的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
[0015]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雾化器设有短接用的连接触点,雾化器与电池杆连接,可实现电池杆检测脚与输出正极/输出负极短接,进而通过MCU控制MOS管的输出占空比来控制电子烟的功率大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电路示意图;
[0019]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雾化器与电池杆正插接连接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雾化器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电池杆4、输出正极5、检测电极6、输出负极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2]实施例1
[0023]现有电子烟功率单一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具体方案如下:
[0024]如图1

2所示,一种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包括MCU、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池杆4及雾化器1,雾化器1包括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分别与雾化器1的发热丝两端连接,电池杆4包括输出正极5、检测电极6与输出负极7,检测电极6与通过雾化器1的连接触点与输出正极5/输出负极7电极短路连接,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的栅极均与MCU的控制脚连接。
[0025]本方案的电路简单,可降低电子烟的生产成本,并且由于电路简单,电路板体积较小,有利于缩小电子烟体积。
[0026]其中,发热丝用于雾化烟油;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起到导电的作用,将电池杆4的电压输入至发热丝。
[00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MOS管采用CJK1219MOS管,第二MOS管采用CJE3139KMOS管。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相当于一个PWM控制的电子开关,通过改变占空比,来改变输出电流的时间长短,即是单位时间中,MOS管导通的比例,以此改变平均电流大小,进而改变发热丝功率大小。
[0029]如图1所示,具体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MCU的HEATER_EN引脚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23,第二MOS管的栅极与MCU的HEATER_CH引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23的阻值为100R。
[0030]MCU通过两个控制脚分别控制两个MOS管的导通。
[0031]如图1所示,第二MOS管与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分别并联有分压电阻R21和R22,具体地,分压电阻R21并联于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分压电阻R22,并联于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分压电阻R21和R22的阻值均为10K。
[0032]MOS管的输入电阻较高,而栅极与源极间的电容又较小,所以很容易受外界或者静电影响而带电,容易引起静电击穿,电阻R21和R22的设置,起到限流作用,防止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因电流过大而烧毁。
[0033]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9,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的源极均与MCU的电池正极脚BAT+连接。
[0034]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8,电阻R8用于对第二MOS管的电压进行分压,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8阻值为18R。
[0035]电阻R8的设置用于为MCU提供一个电压信号反馈控制MOS管的导通状态。
[0036]第一MOS管的漏极与输出正极5连接。
[0037]第一MOS管的漏极与MCU的CD脚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11,电阻R11与MCU的CD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接地,电容C3起到滤波电容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电容C3的容量为10nF。
[0038]检测电极6与MCU的检测脚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19,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19阻值为1K,电阻R19起到压降作用,减小输入到芯片的电压,起到保护芯片的作用。
[0039]如图2所示,雾化器1设有可导通连接两个电极的连接触点,通过该连接触点实现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池杆及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与雾化器的发热丝两端连接,所述电池杆包括输出正极、检测电极与输出负极,所述检测电极与通过雾化器的连接触点与输出正极/输出负极电极短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与第二MOS管的栅极均与MCU的控制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MOS管与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分别并联有分压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且连接线路上串接有电阻R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OS管的电子烟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军仇诗演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天长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