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椎体间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5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广泛适用于人体脊柱胸腰椎常见病损(骨折、结核、肿瘤等)的前路固定器。由螺钉、螺棒和螺帽构成‘π’形的刚性结构,螺钉的螺纹粗大,明显增强了抗拉力,螺钉尾部的孔为扁圆形,与螺棒的横断面一致,螺钉套在螺棒上不会发生扭转,两螺钉间距离可调,适合各种病体需要,该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医疗器械类具体地说是用于人体脊柱病损的前路固定器。现有用于人体脊柱病损的前路固定器有日本金田清志专利技术的我国张家口医疗器械厂生产的KANEDA固定器。它是由两个椎体钢板,四颗椎体螺钉,两根螺棒、螺帽和横向装置组成,螺钉、螺棒组成两个‘∏’形,并由横向装置连接。可直接承重。但由于螺钉头部为圆孔,抗扭转能力差,在撑开过程中产生自身干扰效应,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为了克服KANEDA固定器在安装过程中操作麻烦、结构复杂的缺点,避免该固定器在撑开过程中产生自身干扰效应。本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广泛适用于脊柱胸腰椎最常见病损(骨折、结核、肿瘤等)的前路固定器。本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可调式椎体间固定器(附图说明图1),两根螺钉(1),一根螺棒(2)和螺帽(3)构成‘∏’形的刚性结构。螺钉的螺纹粗大,螺钉尾部的孔(图2(4))是两长边为平行直线,两短边为弧形的扁圆形。螺棒的横断面,亦为与螺钉尾部的孔一致的扁圆形(图3)。螺钉套在螺棒上不会发生扭转。两颗螺钉由四颗螺帽(3)将其固定在螺棒两端,两螺钉间距离可按需要调节该固定器用铬镍钛合金、不锈钢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作。结构尺寸螺钉长48-51mm,螺纹部直径7-8mm,光滑部直径6-7mm,尾部的孔长8-9mm,尾部的孔宽6-7mm,螺纹深度1.5-2mm。螺棒长79-85mm,断面长8-9mm,断面宽6-7mm。螺帽尺寸和丝口与螺棒一致,能套在螺棒上。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调式椎体间固定器两根螺钉间距离可调,适合各种病体的需要,椎体钉的螺纹深大,抗拉力明显增强,螺钉尾部的孔呈扁圆形,显著增强了抗扭转力,无自身干扰现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图1固定器视图;图2螺钉侧视图;图3螺棒横断面;图面说明(1)螺钉,(2)螺棒,(3)螺帽,(4)孔实施例采用铬镍钛医用不锈钢材料,螺钉长度51mm,螺纹部直径8mm,光滑部直径7mm,尾部孔长8mm,宽6mm,螺棒长80mm,断面长8mm,宽6mm的扁圆形,四颗与螺棒螺纹一致的螺帽用以固定两螺钉的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椎体间固定器由螺钉和螺棒组成,其特征是两根螺钉(1)间距离可调,螺钉尾部的孔(4)为扁圆形,一根螺棒(2)的横断面为与螺钉尾部的孔(4)一致的扁圆形。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椎体间固定器,其特征是螺钉前端螺纹深度1.5-2mm。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广泛适用于人体脊柱胸腰椎常见病损(骨折、结核、肿瘤等)的前路固定器。由螺钉、螺棒和螺帽构成‘’形的刚性结构,螺钉的螺纹粗大,明显增强了抗拉力,螺钉尾部的孔为扁圆形,与螺棒的横断面一致,螺钉套在螺棒上不会发生扭转,两螺钉间距离可调,适合各种病体需要,该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文档编号A61B17/56GK2141265SQ9222066公开日1993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宋跃明, 饶书城 申请人:华西医科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体间固定器由螺钉和螺棒组成,其特征是两根螺钉(1)间距离可调,螺钉尾部的孔(4)为扁圆形,一根螺棒(2)的横断面为与螺钉尾部的孔(4)一致的扁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跃明饶书城
申请(专利权)人:华西医科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