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532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所述方法提供了EV或PHEV车型动力电池预加热功能触发和退出边界条件,加热温度阈值要求,加热性能时间标准,即要求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功能前,环境仓温度应低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整车低温环境试验领域,具体涉及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呈爆发式增长,各大车企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但是新能源汽车在低温市场质量问题频发,用户使用体验较差。比如低温环境下因动力电池放电边界条件影响,导致电机输出功率受限,动力不足,甚至极端低温环境下因动力电池放电特性导致整车无法上高压和启动。
[0003]目前行业内针对此类用户抱怨问题,大部分车企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方案。电池预加热为保证低温地区用户用车时电池性能能够达到较好的状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设置出发时间,出发前车辆将自动对电池进行加热以便用户在用车时电池可以达到较好的使用温度。电池保温为保证低温地区(环境温度≤

30℃)用户用车时电池性能能满足起动的需求,车辆可依据环境温度、动力电池温度等计算动力电池休眠唤醒时间,休眠唤醒时间到达时车辆将自动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动作,以便用户在用车时动力电池温度仍可满足起动的需求。但是国内各车企,在车辆设计研发过程中,对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试验验证仍处于持续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种成熟有效的验证方法,试验开展条件,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逻辑边界等未做明确要求,动力电池加热性能缺乏判定标准。
[0004]专利文献CN108717986B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预加热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接收远程信息处理器转发的预加热请求信号;在电动汽车的车辆状态符合预设加热条件时,获取预加热请求信号携带的加热信息;在加热信息指示定时加热时,根据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预加热时长,预加热时长为加热模块将动力电池加热到预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将预加热时长发送至远程信息处理器,以使远程信息处理器根据预设用车时刻以及预加热时长,确定加热时刻;接收远程信息处理器在加热时刻发送的加热指示信号,控制加热模块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该方法可以根据用车时间,对动力电池进行预加热,从而避免用车时动力电池温度过低导致无法正常使用车辆的问题。但是缺乏动力电池预加热交互逻辑,未明确动力电池预加热触发和退出边界条件和加热性能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目的是覆盖用户在寒冷温度、极寒温度、常温用车场景,从而避免动力电池SOC过低导致用户在极寒温度无法启动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样车状态准入检查和试验场地及环境条件确认
[0009]确认试验样车,样车数量至少三辆,分成三组,编号分别为A1,A2,A3。 A1,A2为试验组样车,A3为试验对照组样车;
[0010]确认环境仓可温度调节范围满足

35℃至10℃。
[0011]步骤2,样车初始状态确认
[0012]试验样车的初始状态需满足如下条件:动力电池SOC值高于50%,整车暗电流满足设计所需性能指标,整车CAN通讯正常,整车RMU数据采集报文能正常解析。
[0013]步骤3,相关场景设定及低温环境静置
[0014]将A1,A2,A3样车分别用于模拟用户在一般寒冷温度、极寒温度、常温用车场景;
[0015]将A1样车放置

25℃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间隔时间为12h;
[0016]将A2样车放置

35℃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间隔时间为12h;
[0017]将A3样车放置10℃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间隔时间为12h;
[0018]环境仓静置12h。
[0019]步骤4,样车最终状态确认
[0020]测试车辆是否能正常上高压和正常行驶。
[0021]步骤5,采集数据,选取所需的信号,建立分析模型,分析数据
[0022]步骤6,试验结果判定:根据判断标准判定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功能是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002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在低温环境下验证EV或PHEV车型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功能,其提供了EV或PHEV车型动力电池预加热功能触发和退出边界条件,加热温度阈值要求,加热性能时间标准,即要求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功能前,环境仓温度应低于

15℃,验证动力电池保温功能前,环境仓温度应低于

28℃,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或保温功能前,动力电池SOC 值应高于50%。以上技术方案有效地覆盖了用户在寒冷温度、极寒温度、常温用车场景,并且避免动力电池SOC过低导致用户在极寒温度无法启动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试验方法逻辑图。
[0025][0026]图2功能逻辑主要边界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给出了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29]1、确认试验样车,样车数量3辆或以上。本实施例以3辆为例,车辆编号分别为A1,A2,A3。A1,A2为试验组样车,A3为试验对照组样车。
[0030]2、对3组试验样车进行初始状态确认,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动力电池SOC 值是否高于50%,整车暗电流是否满足设计所需性能指标,整车CAN通讯是否正常,整车RMU数据采集报文是否能正常解析。
[0031]3、相关场景设定及低温环境静置
[0032]A1,A2,A3样车分别用于模拟用户在一般寒冷温度,极寒温度,常温用车场景。具体是:
[0033]将A1样车放置

25℃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预约时刻动力电池预加热功能及保温功能已完成),间隔时间为12h。例如当前是20点,用户设置第二天上午8点开启此功能。
[0034]将A2样车放置

35℃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预约时刻动力电池预加热功能及保温功能已完成),间隔时间为12h。
[0035]将A3样车放置10℃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间隔时间为12h。
[0036]将下电锁车状态的A1,A2,A3样车分别放置其设定环境仓12h。
[0037]4、样车最终状态确认
[0038]环境仓静置12h后,测试车辆是否能正常上高压和正常行驶。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样车状态准入检查和试验场地及环境条件确认确认试验样车,样车数量至少三辆,分成三组,编号分别为A1,A2,A3,其中A1,A2为试验组样车,A3为试验对照组样车;确认环境仓可温度调节范围满足

35℃至10℃;步骤2,样车初始状态确认试验样车的初始状态需满足如下条件:动力电池SOC值高于50%,整车暗电流满足设计所需性能指标,整车CAN通讯正常,整车RMU数据采集报文能正常解析;步骤3,相关场景设定及低温环境静置将A1,A2,A3样车分别用于模拟用户在一般寒冷温度、极寒温度、常温用车场景;将A1样车放置

25℃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间隔时间为12h;将A2样车放置

35℃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间隔时间为12h;将A3样车放置10℃环境仓中,开启低温预约用车功能,间隔时间为12h;环境仓静置12h。步骤4,样车最终状态确认测试车辆是否能正常上高压和正常行驶;步骤5,选取所需的信号,建立分析模型,分析数据;步骤6,试验结果判定若试验结果符合判断标准,则判定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功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动力电池预加热和保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型包括RMU远程数据监控模块、CAN总线数据分析模块及CAN总线相关数据;所述RMU远程数据监控模块远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方蒋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