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527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属于通信设备领域。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包括智能家居管理系统,所述智能家居管理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单元与用户管理单元,所述电源控制单元与所述用户管理单元之间信息相互传输;其中,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监控感应单元、电器检测模块与环境数据监控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红外感应单元、微波感应单元与烟雾感应单元的设置,使得存在大量烟雾或热量较高时,能及时反馈进而保证电器的安全,避免电器电器过热而受损,从而对财产或人体造成影响,提高了家居系统的智能性,又提高了家居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为业界热点关注的项目。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进行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0003]现有的家居系统在进行使用时,为了让使用人员在进入室内时,可以第一时间操控其对室内电器进行开启,但处于无人状态或人们休息状态或无法注意的状态下,电器在使用时如若出现故障,人们无法及时察觉而及时做出对应的措施,则导致电器产生短路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0004]进而为了避免电器在室内通过家居系统进行使用时,出现故障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开发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器在室内通过家居系统进行使用时,出现故障导致火灾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包括智能家居管理系统,所述智能家居管理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单元与用户管理单元,所述电源控制单元与所述用户管理单元之间双向连接;
[0008]其中,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监控感应单元、电器检测模块与环境数据监控单元;
[0009]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对所述智能家居管理系统电路控制,使其稳定运行;
[0010]所述用户管理单元包括图像获取模块、图像分析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记录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汇总模块、响应模块与数据反馈单元;
[0011]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图像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同时所述图像分析模块与所述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数据汇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响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反馈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监控感应单元包括灯光感应模块、红外感应模块、微波感应模块、烟雾感应模块与开关模块,所述环境数据监控单元包括室内湿度监控模块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模块。
[0013]优选地,所述监控感应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灯光感应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所述微波感应模块与所述烟雾感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所述灯光感应模块、所述红
外感应模块、所述微波感应模块、所述烟雾感应模块与所述电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数据反馈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环境数据监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室内湿度监控模块与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监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同时所述室内湿度监控模块与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监控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用户管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数据反馈单元包括数据正常模块与数据异常模块,所述数据正常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用户管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异常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16]一种电源控制板,包括:
[0017]主体,所述主体的内腔设置有控制板;
[0018]调节装置,其装配于所述主体的底端;
[0019]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球体,同时所述主体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球体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球体的外表面转动连接,并于所述球体的底端设置有监控组件,通过所述监控组件将室内气体收集在其内部,并进行检测。
[0020]优选地,所述监控组件包括与所述球体连接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气孔,并于所述箱体的内腔装配有检测装置。
[0021]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底端安装有隔断板,且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底板,并与所述底板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隔断板相对应的孔洞。
[0022]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万向件,且所述万向件的一端设置有监控装置。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1、该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通过红外感应单元、微波感应单元与烟雾感应单元的设置,使得存在大量烟雾或热量较高时,能及时反馈进而保证电器的安全,避免电器电器过热而受损,从而对财产或人体造成影响,提高了家居系统的智能性,同时又提高了家居系统的安全性。
[0025]2、该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通过图像获取模块、图像分析模块、数据输入模块与数据输出模块将信号传输至电器上,并通过电器上的响应模块将启动信号传输至用户管理单元,便于使用人员进行观察,响应模块无法将信号传输至用户管理单元时直接导入数据反馈单元并传输至电源控制单元对电器与电源进行切断,保护其余电器的正常使用。
[0026]3、该智能家居系统以及电源控制板,通过可调节的箱体对不同高度的其气体收集,当收集结束时通过隔断板对整个箱体进行密封,并通过其内部的检测装置对气体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反馈至控制面板上,便于使用人员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家居管理系统原理框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单元原理框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管理单元原理框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反馈单元原理框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境监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智能家居管理系统;2、电源控制单元;3、用户管理单元;21、监控感应单元;22、电器检测模块;23、环境数据监控单元;31、图像获取模块;32、图像分析模块;33、数据输入模块;34、数据记录模块;35、数据传输模块;36、数据汇总模块;37、响应模块;38、数据反馈单元;211、灯光感应模块;212、红外感应模块;213、微波感应模块;214、烟雾感应模块;215、开关模块;231、室内湿度监控模块;232、室内空气质量监控模块;381、数据正常模块;382、数据异常模块;
[0033]11、主体;111、控制板;12、调节装置;121、球体;122、凹槽;123、监控组件;1231、箱体;1232、进气孔;1233、检测装置;13、隔断板;14、底板;15、孔洞;16、万向件;17、监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家居管理系统(1),所述智能家居管理系统(1)包括电源控制单元(2)与用户管理单元(3),所述电源控制单元(2)与所述用户管理单元(3)之间双向连接;其中,所述电源控制单元(2)包括监控感应单元(21)、电器检测模块(22)与环境数据监控单元(23);通过所述电源控制单元(2)对所述智能家居管理系统(1)电路控制,使其稳定运行;所述用户管理单元(3)包括图像获取模块(31)、图像分析模块(32)、数据输入模块(33)、数据记录模块(34)、数据传输模块(35)、数据汇总模块(36)、响应模块(37)与数据反馈单元(38);所述图像获取模块(31)的输出端与所述图像分析模块(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模块(33)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记录模块(34)的输入端连接,同时所述图像分析模块(32)与所述数据记录模块(3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35)与所述数据汇总模块(3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35)的输出端与所述响应模块(3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35)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反馈单元(3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反馈单元(38)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感应单元(21)包括灯光感应模块(211)、红外感应模块(212)、微波感应模块(213)、烟雾感应模块(214)与开关模块(215),所述环境数据监控单元(23)包括室内湿度监控模块(231)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模块(2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感应单元(2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灯光感应模块(211)、所述红外感应模块(212)、所述微波感应模块(213)与所述烟雾感应模块(214)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所述灯光感应模块(211)、所述红外感应模块(212)、所述微波感应模块(213)、所述烟雾感应模块(214)与所述电器检测模块(22)的输出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佳盈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