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527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支架和穿心式千斤顶均固设于底座上,且两个穿心式千斤顶对称设置于支架两侧,徐变试件横向放置于支架上,徐变试件两端均固定有钢垫板,锚具设置于钢垫板远离徐变试件的一侧,且锚具与钢垫板抵接,徐变试件一侧的几何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钢绞线设置于第一通孔内,且钢绞线的端部依次穿过钢垫板和锚具并与穿心式千斤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锚具与钢绞线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穿心式千斤顶将钢绞线拉伸至设定值后锚固,进而由锚具带动钢垫板挤压徐变试件,对徐变试件进行加载,极大提高了设备的最大加载力,满足了聚氨酯混凝土的测量要求。酯混凝土的测量要求。酯混凝土的测量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测试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通用混凝土徐变的测量装置为混凝土徐变仪,其最大加载力为500kN,此仪器只适用于普通混凝土,而新型聚氨酯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可达到90MPa,依据混凝土徐变仪标准尺寸600
×
600
×
2800mm计算可知,其加载力无法满足测量要求。若模仿混凝土徐变仪制作适应聚氨酯混凝土徐变仪,则要求试件尺寸较小,装置材料刚度更高,加载范围更广,其成本也就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混凝土徐变仪的加载力无法满足聚氨酯混凝土的测量要求。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通过穿心式千斤顶将钢绞线拉伸至设定值后锚固,进而由锚具带动钢垫板挤压徐变试件,对徐变试件进行加载,极大提高了设备的最大加载力,满足了聚氨酯混凝土的测量要求。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支架、穿心式千斤顶、徐变试件、钢垫板、锚具和钢绞线,支架和穿心式千斤顶均固设于底座上,且两个穿心式千斤顶对称设置于支架两侧,徐变试件横向放置于支架上,徐变试件两端均固定有钢垫板,锚具设置于钢垫板远离徐变试件的一侧,且锚具与钢垫板抵接,徐变试件一侧的几何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钢绞线设置于第一通孔内,且钢绞线的端部依次穿过钢垫板和锚具并与穿心式千斤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锚具与钢绞线可拆卸连接。
[0006]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徐变试件上沿长度方向均匀粘贴有两个以上的应变片,电阻应变仪固设于所述底座上,且电阻应变仪与应变片电性连接。
[000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应变片沿所述第一通孔的中轴线两两对称设置。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应变片的长度和所述徐变试件的长度相等。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钢垫板的截面与所述徐变试件的截面大小相同。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通过穿心式千斤顶将钢绞线拉伸至设定值后锚固,进而由锚具带动钢垫板挤压徐变试件,对徐变试件进行加载,极大提高了设备的最大加载力,满足了聚氨酯混凝土的测量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0014]1、底座;2、支架;3、穿心式千斤顶;4、徐变试件;5、钢垫板;6、锚具;7、钢绞线;8、第一通孔;9、应变片;10、电阻应变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6]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穿心式千斤顶3、徐变试件4、钢垫板5、锚具6和钢绞线7,支架2和穿心式千斤顶3均固设于底座1上,且两个穿心式千斤顶3对称设置于支架2两侧,徐变试件4横向放置于支架2上,徐变试件4两端均固定有钢垫板5,锚具6设置于钢垫板5远离徐变试件4的一侧,且锚具6与钢垫板5抵接,徐变试件4一侧的几何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8,钢绞线7设置于第一通孔8内,且钢绞线7的端部依次穿过钢垫板5和锚具6并与穿心式千斤顶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锚具6与钢绞线7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徐变试件4为采用聚氨酯浇筑而成的混凝土试件,且浇筑过程中,在试件截面的几何中心位置预留有第一通孔8,待到浇筑完成后,将钢垫板5粘结到徐变试件4的两侧,然后将钢绞线7安装于第一通孔8内,并将钢绞线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右两个穿心式千斤顶3的输出端,此时,启动穿心式千斤顶3并对钢绞线7进行加载,直至钢绞线7拉伸到设计值后,通过锚具6对钢绞线7进行锚固,使得钢绞线7保持在拉伸状态,此时松开钢绞线7,利用钢绞线7收缩带动锚具6挤压钢垫板5,进而实现对徐变试件4加载。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的优势,选用尺寸为600
×
600
×
2800mm的徐变试件4和强度为1860MPa的钢绞线进行徐变试验,测得本装置的最大加载力能够达到670kN,而传统的混凝土徐变仪的最大加载力仅为500kN,与之相比最大加载力提高了34%,能够满足聚氨酯混凝土立方体的测量要求,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
[0017]具体的,徐变试件4上沿长度方向均匀粘贴有两个以上的应变片9,电阻应变仪10固设于底座1上,且电阻应变仪10与应变片9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应变片9,徐变试件4受压变形带动应变片9同步变形,应变片9变形使得自身的电阻大小发生变化,电阻应变仪10测得应变片9变化后的电阻值,并将电阻值与应变片9的应变曲线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应变片9的形变量大小,观察比较不同的应变片9的形变量参数,当形变量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不大于二者的平均值时,说明钢垫板5对徐变试件4施加的是轴心压力,即可认为本次测量结果真实有效;反之,则认为测量结果无效。
[0018]具体的,应变片9沿第一通孔8的中轴线两两对称设置。通过在徐变试件4的两侧对称设置应变片9,当两侧的应变片9形变量相差过大时,说明徐变试件4受到的加载力不均匀,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快速识别并调整锚具6的位置,有效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0019]具体的,应变片9的长度和徐变试件4的长度相等。由于在试验过程中时,应变片9随徐变试件4同步变形,使得应变片9的形变量与徐变试件4的形变量相等,方便了操作人员采集和记录徐变试件4的形变参数,测量结果精确可靠。
[0020]具体的,钢垫板5的截面与徐变试件4的截面大小相同。由于锚具6的尺寸较小,若
直接作用于徐变试件4上,容易造成徐变试件4端面局域受力过大,进而压坏徐变试件4,通过选用与徐变试件4截面尺寸相同的钢垫板5,并通过钢垫板5传递压力,使得徐变试件4表面受力均匀。此外,钢垫板5应选用刚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使得钢绞线7和锚具6局部施加在钢垫板5上的力不会使其变形.
[0021]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专利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架(2)、穿心式千斤顶(3)、徐变试件(4)、钢垫板(5)、锚具(6)和钢绞线(7),支架(2)和穿心式千斤顶(3)均固设于底座(1)上,且两个穿心式千斤顶(3)对称设置于支架(2)两侧,徐变试件(4)横向放置于支架(2)上,徐变试件(4)两端均固定有钢垫板(5),锚具(6)设置于钢垫板(5)远离徐变试件(4)的一侧,且锚具(6)与钢垫板(5)抵接,徐变试件(4)一侧的几何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8),钢绞线(7)设置于第一通孔(8)内,且钢绞线(7)的端部依次穿过钢垫板(5)和锚具(6)并与穿心式千斤顶(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锚具(6)与钢绞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轩于天来吴忠民李丽刁万民刘景权于立泽王一凡陈柄霖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