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85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包括水下重力仪、循环冷水机与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冷水机的进水口、出水口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软管缠绕在所述水下重力仪的侧部与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勘探设备领域,通过在现有水下重力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有安装简易、成本较低、控温有效、重量较轻等优点,可以使捷联式重力仪适应水下/水面两类工作环境,具有在深海高压、低温环境与甲板阳光直射、高温的情况下工作的能力,其外置设备以及软管能够随环境变化与实际需求进行拆装,可以减少系统运行前准备时间。可以减少系统运行前准备时间。可以减少系统运行前准备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勘探设备
,具体是一种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重力场描述了地球的基本物理特征之一,精确测定地球重力场对于深入研究地球科学、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撑国防科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水下重力测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水下重力测量类似于地面静态重力测量,通过潜航器将重力仪放置在海底进行重力测量。动态水下重力测量类似于航空重力测量,重力仪安装在潜航器上,通过潜航器贴近海底巡航实现大面积重力测量。
[0003]水下重力仪核心工作部分由IMU模块完成,而IMU模块的测量精度,除了与本身的设计方案、技术工艺、制作材料等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工作温度有关。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元器件热胀冷缩与材料物理参数变化,最终主要反映在其标度因子与零偏上,以至于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已成为制约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0004]重力仪的工作环境为水下两千米,海水温度为3℃左右,而重力仪通常需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温度下工作才能进行正常的测量,所以传统的重力仪外温控为纯加热模式。在实验室或下水前甲板上调试及测试时,外散热器散热效果差、拆装复杂,导致系统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传感器内部温度不稳定,系统精度降低。在往年的的实验中,为了保证重力仪内部仪器工作在适应的温度范围内,以保证系统精度,在机体外壳上装载低功率风扇和半导体致冷器(Thermo Electric Cooler)以达到制冷效果。在实际的操作中,该方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冷效果。于甲板上工作时,重力仪温度与不添加外散热器时基本一致,因此,必须进行更好的散热,才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通过在现有水下重力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有安装简易、成本较低、控温有效、重量较轻等优点,为高精度测量元件在水下重力仪在岸上以及上浮阶段时提供合适的工作温度,以确保重力的精确解算。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包括水下重力仪、循环冷水机与软管;
[0007]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冷水机的进水口、出水口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软管缠绕在所述水下重力仪的侧部与顶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链接多段软管与水阀,所述链接多段软管与所述水阀的数量均为两个;
[0009]其中一个所述链接多段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的一端可拆卸相连,另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水阀与所述循环冷水机的进水口相连;
[0010]另一个所述链接多段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可拆卸相连,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水阀与所述循环冷水机的出水口相连。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水下重力仪的顶部,所述软管呈“回字形”排布,以增大了所述软管与所述水下重力仪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水下重力仪的侧部沿轴向间隔设有固定杆;
[0013]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下重力仪顶端与低端的法兰边相连,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水下重力仪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0014]在所述水下重力仪的侧部,所述软管位于所述间隔内且缠绕在所述水下重力仪上。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软管为硅胶软管。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可以使捷联式重力仪适应水下/水面两类工作环境,具有在深海高压、低温环境与甲板阳光直射、高温的情况下工作的能力,其外置设备以及软管能够随环境变化与实际需求进行拆装,可以减少系统运行前准备时间。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温控装置的轴测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温控装置的正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温控装置的俯视图。
[0021]附图标号:水下重力仪1、循环冷水机2、硅胶软管3、链接多段软管4、水阀5、固定杆6。
[0022]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如图1

3所示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主要包括水下重力仪1、循环冷水机2与软管。其中,软管采用透明的硅胶软管3,具有轻便廉价的特点。硅胶软管3的两端分别与循环冷水机2的进水口、出水口可拆卸地相连,硅胶软管3缠绕在水下重力仪1的侧部与顶部。在实验室或下水前甲板上调试及测试时,可以通过循环冷水机2使得硅胶软管3内循环冷却液,从而对水下重力仪1进行散热,为水下重力仪1在岸上时提供合适的工作温度,以确保重力的精确解算。考虑到航海时的工作环境,水的比热容较大,而且在船上较易获取,因此可以选择净水为冷却液。该温控装置可以使捷联式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重力仪、循环冷水机与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冷水机的进水口、出水口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软管缠绕在所述水下重力仪的侧部与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水面两用捷联式重力仪外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接多段软管与水阀,所述链接多段软管与所述水阀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链接多段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的一端可拆卸相连,另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水阀与所述循环冷水机的进水口相连;另一个所述链接多段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可拆卸相连,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水阀与所述循环冷水机的出水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聚亮刘一麟于瑞航吴美平蔡劭琨熊志明杨柏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