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明好专利>正文

一种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15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属大气污染防治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包括储存输送装置、燃烧装置和燃烧产物回收装置,所述的闭路循环燃烧装置是在储存输送装置与燃烧装置之间设置一闭路循环处置装置;储存输送装置通过管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的进气管接管连接,燃烧装置通过管路一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上的出气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燃烧装置的燃料输入端部相向连接,燃烧产物回收装置通过烟气输送管路连接于烟气出口与输送管路的交汇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开发新能源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显著的进步。显著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气污染防治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的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一种副产物,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人类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美国 NOAA 统计数据表明,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 50 年不断攀升,从 1958 年的 315ppm 增加到 2020 年的 408ppm;全世界各种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高达 185

242 亿吨/年,而利用率却不到 1%。如此低的利用率对于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二氧化碳来讲即是一种资源浪费,同时也加剧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温暖化倾向。
[0003]目前二氧化碳捕集、循环和再利用概念正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2021 年 9 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一支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首次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将能量的利用效率提升到了植物工作效率的 3.5 倍。2017 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开发了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技术,并于2022 年3月采用该技术开发的全球首套1000 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装置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并生产出符合国

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就目前来讲,二氧化碳资源化处理相关技术研发较多,但受成本和应用条件的限制,很难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对捕集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这一技术课题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措施可靠、无二次污染、能投资效率高、见效快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实施如下技术方案的:一种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包括储存输送装置、燃烧装置和燃烧产物回收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闭路循环燃烧装置是在储存输送装置与燃烧装置之间设置一闭路循环处置装置;储存输送装置通过管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的进气管接管连接,燃烧装置通过管路一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上的出气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燃烧装置的燃料输入端部相向连接,燃烧产物回收装置通过烟气输送管路连接于烟气出口与输送管路的交汇处。
[0006]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是:上述所述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由上罐体、若干个反应处置体和下罐体固接为一体的立式罐装体结构;所述上罐体由管状体与上罐顶固接为一体的凹腔结构,所述上罐顶中心处设一出气孔且其外侧设一出气管接管,上罐体的管状体外侧设一与上罐体轴心线平行设置的液位计,与液位计相对应的管状体另一外侧设一通孔并固接一循环水输入接管,循环水输入接管上方的管状体上设有一加水接管和一阀门,所述的上罐体的凹腔内设一布风
板;所述反应处置体是由两个对称设置的载体隔层紧固为一体,其周边为凹型边框,其边框外侧套装在罐体内侧与罐体焊接为一体的结构;所述的载体隔层两侧依次为金属网状层、碰撞反应层和吸水透气层;所述金属网状层为边框与两钢筋相互垂直设置并焊接而成的网状层结构;所述碰撞反应层为多层由化学纤维、含碳纤维、含金纤维构成的多孔层状复合体,其厚度为2
‑5㎝
,所述的吸水透气层为多层硬质棉复合体;所述的下罐体由管状体与下罐底固接为一体的凹腔形结构,其下罐体的罐底端面设有底座,靠近下罐底的一侧管状体上设一进气孔且其外侧固装一进气管接管,下罐体的凹腔内设一布风板,下罐体下端一侧的管状体上设一出水孔并安装一出水接管和阀门,出水接管上方的下罐体中部设一循环水输出接管和水泵,下罐体的循环水输出接管和水泵与上罐体的循环水输入接管通过输水管相连接。
[0007]上述所述的储存输送装置设一高浓度二氧化碳输送管路且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的进气管接管相接,其相接处的管口设一输送速度≥35米/秒、输送压力为30

50KPa的风机,其所述的输送管路与罐体平行设置且高于罐顶上端面。
[0008]上述所述的燃烧装置设一二氧化碳输入管路,其管路的一端设一引风机,引风机的入口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上灌顶上的出气管接管相接,其另一端与燃烧装置的燃料输入端部相向连接。
[0009]上述所述的燃烧产物回收装置设一烟气降温除尘处理装置和烟气输送管路,将处理后的烟气通过管路与储存输送装置的输送管路相向连接。
[0010]上述所述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的罐体外壁上每两个反应处置体之间设有两个与罐体内腔相通的方形孔,方形孔上加装一密封盖,两个方形孔处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少于90
°

[0011]上述所述反应处置体在两个对称设置的载体隔层之间设有一个10

12

的碰撞反应区。
[0012]上述所述闭路循环燃烧装置的尺寸设置是以每小时处理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体积而设定,其进气温度≤40
°
C、输送速度≥35米/秒,输送压力30

50KPa 、输送量为500~1000立方米/少时的技术条件下技术参数而设计。
[0013]上述所述闭路循环处置装置中的进气管接管和出气管接管的端部均设一法兰盘连接结构。
[0014]上述所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在捕集的高浓度二氧化碳作为新能源的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一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包括储存输送装置、燃烧装置和燃烧产物回收装置,所述的闭路循环燃烧装置是在储存输送装置与燃烧装置之间设置一闭路循环处置装置;储存输送装置通过管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的进气管接管连接,燃烧装置通过管路一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上的出气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燃烧装置的燃料输入端部相向连接,燃烧产物回收装置通过烟气输送管路连接于烟气出口与输送管路的交汇处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是一个创新、技术措施可靠、无二次污染、安全环保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为改善人居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捕获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进
行处理,为提供新的能源提供了一个技术可靠的技术支撑。这一技术方案的实施,不仅为捕集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解决了一个储存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而且也为有关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新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改善大气环境和人居环境,特别是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解决温室效应,为人类生存环境更加美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0016]其二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由上罐体、若干个反应处置体和下罐体固接为一体的立式罐装体结构;所述上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包括储存输送装置、燃烧装置和燃烧产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路循环燃烧装置是在储存输送装置与燃烧装置之间设置一闭路循环处置装置;储存输送装置通过管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的进气管接管连接,燃烧装置通过管路一端与闭路循环处置装置上的出气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燃烧装置的燃料输入端部相向连接,燃烧产物回收装置通过烟气输送管路连接于烟气出口与输送管路的交汇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路循环处置装置由上罐体、若干个反应处置体和下罐体固接为一体的立式罐装体结构;所述上罐体由管状体与上罐顶固接为一体的凹腔结构,所述上罐顶中心处设一出气孔且其外侧设一出气管接管,上罐体的管状体外侧设一与上罐体轴心线平行设置的液位计,与液位计相对应的管状体另一外侧设一通孔并固接一循环水输入接管,循环水输入接管上方的管状体上设有一加水接管和一阀门,所述的上罐体的凹腔内设一布风板;所述反应处置体是由两个对称设置的载体隔层紧固为一体,其周边为凹型边框,其边框外侧套装在罐体内侧与罐体焊接为一体的结构;所述的载体隔层两侧依次为金属网状层、碰撞反应层和吸水透气层;所述金属网状层为边框与两钢筋相互垂直设置并焊接而成的网状层结构;所述碰撞反应层为多层由化学纤维、含碳纤维、含金纤维构成的多孔层状复合体,其厚度为2
‑5㎝
,所述的吸水透气层为多层硬质棉复合体;所述的下罐体由管状体与下罐底固接为一体的凹腔形结构,其下罐体的罐底端面设有底座,靠近下罐底的一侧管状体上设一进气孔且其外侧固装一进气管接管,下罐体的凹腔内设一布风板,下罐体下端一侧的管状体上设一出水孔并安装一出水接管和阀门,出水接管上方的下罐体中部设一循环水输出接管和水泵,下罐体的循环水输出接管和水泵与上罐体的循环水输入接管通过输水管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闭路循环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输送装置设一高浓度二氧化碳输送管路且与闭路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好李瑞莲高茹赵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徐明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