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132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5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开路电压和SOC值,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工作电压、循环寿命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并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理想配套电源。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并嵌入负极;当正极脱锂速率过快(如快充),或在负极嵌锂速率降低(如高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SOC)、低温)时,锂离子易在负极表面析出并形成金属锂(析锂)。析锂会加剧电解液副反应,从而降低电池效率、降低电池热失控的温度、增加电池内部微短路的风险,给电池的性能和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因此,析锂评估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0003]现有的析锂评估技术主要分为电池拆解和实时监测等,其中实时监测的方法可以在不损坏电池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充放电策略等来减小析锂风险而备受研究者青睐。但现有的实时监测方法评估精度较差,严重影响了析锂评估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实时监测方法评估精度较差,严重影响析锂评估的准确度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包括:
[0006]根据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开路电压和SOC值,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
[0007]将所述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各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减去标准压力

SOC曲线在同一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得到的第一压力差值,与各SOC值一一对应,得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所述标准压力

SOC曲线为新鲜电池在与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相同工况下的压力

SOC曲线;所述新鲜电池为预充化成后未经历工况的锂离子电池;
[0008]若在标准坐标系中,所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位于阈值曲线的下方,则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未析锂;所述标准坐标系为以SOC值为横轴、压力值为纵轴的坐标系。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开路电压和SOC值,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包括:
[0010]将所述表面压力和所述SOC值按照时间一一对应,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的表面压力

SOC曲线;
[0011]若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与所述新鲜电池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差值阈值,则对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作为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
[0012]若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与所述新鲜电池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所述差值阈值,则将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作为所述
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作为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包括:
[0014]以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在所述标准电压

SOC曲线上所对应的SOC值为基准,对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进行平移,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得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之后,包括:
[0016]若在所述标准坐标系中,所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位于所述阈值曲线的上方,或所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与所述阈值曲线重合,则根据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变化差值,得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
[0017]更新所述阈值曲线,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与更新后的阈值曲线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的析锂情况,其中,每次更新后的阈值曲线位于上一次阈值曲线下方。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变化差值,得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包括:
[0019]选取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第N周充电过程、第N

A周充电过程、第A周充电过程以及第一周充电过程对应的表面压力和SOC值,其中,A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00的整数,N为大于A的整数;
[0020]将所述第N周充电过程中各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减去所述第N

A周充电过程中同一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得到第一子压力差值;
[0021]将所述第A周充电过程中各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减去所述第一周充电过程中同一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得到第二子压力差值;
[0022]将各SOC值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压力差值减去同一SOC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压力差值得到的第二压力差值,与各SOC值一一对应,得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与更新后的阈值曲线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的析锂情况,包括:
[0024]若在所述标准坐标系中,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位于更新后的阈值曲线的下方,则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未析锂;
[0025]若在所述标准坐标系中,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位于更新后的阈值曲线的上方,或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与所述更新后的阈值曲线重合,则减小A的值并重新计算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后,执行更新所述阈值曲线,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与更新后的阈值曲线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的析锂情况的步骤,直到A小于等于间隔阈值时,若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位于更新后的阈值曲线的下方,则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未析锂,若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位于更新后的阈值曲线的上方,或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与所述更新后的阈值曲线重合,则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析锂。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析锂之后,包括:
[0027]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开路电压和SOC值,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将所述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各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减去标准压力

SOC曲线在同一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得到的第一压力差值,与各SOC值一一对应,得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所述标准压力

SOC曲线为新鲜电池在与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相同工况下的压力

SOC曲线;所述新鲜电池为预充化成后未经历工况的锂离子电池;若在标准坐标系中,所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位于阈值曲线的下方,则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未析锂;所述标准坐标系为以SOC值为横轴、压力值为纵轴的坐标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开路电压和SOC值,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包括:将所述表面压力和所述SOC值按照时间一一对应,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的表面压力

SOC曲线;若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与所述新鲜电池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差值阈值,则对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作为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若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与所述新鲜电池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所述差值阈值,则将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作为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作为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包括:以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结束时的开路电压在所述标准电压

SOC曲线上所对应的SOC值为基准,对所述表面压力

SOC曲线进行平移,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

SOC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之后,包括:若在所述标准坐标系中,所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位于所述阈值曲线的上方,或所述第一压力差值

SOC曲线与所述阈值曲线重合,则根据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变化差值,得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更新所述阈值曲线,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与更新后的阈值曲线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的析锂情况,其中,每次更新后的阈值曲线位于上一次阈值曲线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变化差值,得到第二压力差值

SOC曲线,包括:选取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第N周充电过程、第N

A周充电过程、第A周充电过程以及第一周充电过程对应的表面压力和SOC值,其中,A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00的整数,N为大于A的整数;
将所述第N周充电过程中各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减去所述第N

A周充电过程中同一SOC值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常增花王仁念杨嫚李彬马晨曦赵珮竹王建涛庞静
申请(专利权)人: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