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06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4
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作为逃生通道的筒壳(1)、用于把筒壳(1)安装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的悬挂装置,通过筒壳(1),实现了管道逃生通道设置,通过悬挂装置,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进行安装,实现了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不再使用煤矿移动式救生舱,因此提高了矿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特大型矿井中,为了保持煤炭的高产量,工作面的连续推进距离也越来越长,这也就使得一旦矿井下出现事故,事故具备了扩散速度快、灾害危险区域长且逃生路线长的问题,因此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矿山安全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中,还都是使用煤矿移动式救生舱,但是这种救生舱由于本身体积较大,距离掘进工作面距离较远,一旦发生事故,还是容易出现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进入救生舱体的技术问题,从而影响了矿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4月2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使用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矿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逃生通道的筒壳、用于把筒壳安装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的悬挂装置。
[0006]由于设计了筒壳和悬挂装置,通过筒壳,实现了管道逃生通道设置,通过悬挂装置,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进行安装,实现了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不再使用煤矿移动式救生舱,因此提高了矿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的方式把筒壳和悬挂装置相互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管廊式通道的方式把筒壳与悬挂装置联接。
[000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悬挂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吊挂装置、探伸座和锚杆。
[0010]以上四个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筒壳的悬挂安装,实现了沿矿井掘进巷道壁进行安装,通向矿井掘进迎头面。
[001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筒壳和悬挂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轨道。
[001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轨道与锚杆之间设置有探伸座,在轨道上设置有吊挂装置并且
在吊挂装置上设置有筒壳。
[00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筒壳、轨道、吊挂装置、探伸座和锚杆,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筒壳设置为包含有筒部、第一吊钩部、第二吊钩部、包裹层部和法兰盘部并且在筒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体,筒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吊钩部联接并且筒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吊钩部联接,筒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包裹层部联接并且筒部的端口部设置为与法兰盘部联接,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分别设置为与吊挂装置联接,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分别设置为U字形杆状体,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的端头设置为与筒部联接并且包裹层部设置为玻璃纤维布,包裹层部设置为与筒部环绕式联接并且相邻的两个法兰盘部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相互联接,环形凹槽体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环形凹槽体设置为沿筒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00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通道延伸分布设置,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中内置管廊,由环形凹槽体,增加了逃生人员的蹬踏摩擦力。
[001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位于第一吊钩部上的吊挂装置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上的吊挂装置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0.92

0.95。
[00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逃生通道得的出入端口进行下置设置。
[001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锚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矿井掘进巷道壁植入式联接并且锚杆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探伸座联接,锚杆设置为管缝式锚杆。
[00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杆植入进行固定,提高了对探伸座的支撑强度。
[002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探伸座设置为包含有座板部、纵板部、竖板部、中心座部、第一钢丝绳部、第一钢丝绳夹部和调节螺栓螺母部并且在纵板部的内端头设置有通孔体,在纵板部上设置有第一滑动孔体并且在竖板部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孔体,纵板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座板部联接并且纵板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竖板部的下端头联接,第一滑动孔体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联接并且第二滑动孔体设置为与中心座部联接,第一钢丝绳部设置为与通孔体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钢丝绳部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钢丝绳夹部联接,第一钢丝绳部的上环绕部设置为与中心座部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钢丝绳部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套装式联接,第一钢丝绳部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母内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中心座部设置为与锚杆套装式联接,座板部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轨道联接并且座板部设置为矩形片桩体,纵板部和竖板部分别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中心座部设置为具有中心孔体的中字形块状体,中心座部的内收缩体设置为与第二滑动孔体联接并且中心座部的外收缩体设置为与第一钢丝绳部联接,中心座部的中心孔体设置为与锚杆联接并且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设置为与第一滑动孔体联接,通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两个通孔体设置在纵板部上,第一滑动孔体和第二滑动孔体分别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00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竖向位置进行可调节的座支撑设置。
[002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吊挂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钢丝绳部、第二钢丝绳夹部、吊扣、第二耳板部和内镶嵌座并且内镶嵌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部联接,第二耳板部设
置为与吊扣的上端头联接并且第二钢丝绳部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钢丝绳夹部联接,第二钢丝绳部的上环绕部设置为与吊扣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二钢丝绳部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筒壳的贯串式联接,内镶嵌座设置为与轨道沉入式联接并且吊扣设置为链条,第二耳板部设置为具有孔体的矩形片桩体并且第二耳板部的孔体设置为与吊扣联接,内镶嵌座设置为五边形筒状体。
[00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进行吊挂进行连接支撑设置。
[002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轨道设置为包含有管部、第一耳板部和连接环部并且在管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开口体,管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联接并且管部的端头设置为与连接环部套装式联接,管部和开口体分别设置为与吊挂装置联接并且第一耳板部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探伸座联接,管部和连接环部分别设置为五边形筒状体并且第一耳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002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梁式进行支撑,实现了向掘进迎头面进行延伸,简化了对筒壳的安装。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逃生通道的筒壳(1)、用于把筒壳(1)安装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的悬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的方式把筒壳(1)和悬挂装置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按照管廊式通道的方式把筒壳(1)与悬挂装置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悬挂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吊挂装置(3)、探伸座(4)和锚杆(5),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筒壳(1)和悬挂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轨道(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其特征是:在轨道(2)与锚杆(5)之间设置有探伸座(4),在轨道(2)上设置有吊挂装置(3)并且在吊挂装置(3)上设置有筒壳(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其特征是:筒壳(1)设置为包含有筒部(11)、第一吊钩部(12)、第二吊钩部(13)、包裹层部(14)和法兰盘部(15)并且在筒部(1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体(16),筒部(1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吊钩部(12)联接并且筒部(1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吊钩部(13)联接,筒部(11)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包裹层部(14)联接并且筒部(11)的端口部设置为与法兰盘部(15)联接,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分别设置为与吊挂装置(3)联接,筒部(1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分别设置为U字形杆状体,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的端头设置为与筒部(11)联接并且包裹层部(14)设置为玻璃纤维布,包裹层部(14)设置为与筒部(11)环绕式联接并且相邻的两个法兰盘部(15)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相互联接,环形凹槽体(16)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环形凹槽体(16)设置为沿筒部(1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或,位于第一吊钩部(12)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13)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0.92

0.95,或,锚杆(5)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矿井掘进巷道壁植入式联接并且锚杆(5)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探伸座(4)联接,锚杆(5)设置为管缝式锚杆,或,探伸座(4)设置为包含有座板部(41)、纵板部(42)、竖板部(43)、中心座部(40)、第一钢丝绳部(44)、第一钢丝绳夹部(45)和调节螺栓螺母部(46)并且在纵板部(42)的内端头设置有通孔体(47),在纵板部(42)上设置有第一滑动孔体(48)并且在竖板部(43)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孔体(49),纵板部(4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座板部(41)联接并且纵板部(42)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竖板部(43)的下端头联接,第一滑动孔体(48)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46)联接并且第二滑动孔体(49)设置为与中心座部(40)联接,第一钢丝绳部(44)设置为与通孔体(47)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钢丝绳夹部(45)联接,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上环绕部设置为与中心座部(40)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套装式联接,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母内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中心座部(40)设置为与锚杆(5)套装式联接,座板部(41)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轨道(2)联接并且座板
部(41)设置为矩形片桩体,纵板部(42)和竖板部(43)分别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中心座部(40)设置为具有中心孔体的中字形块状体,中心座部(40)的内收缩体设置为与第二滑动孔体(49)联接并且中心座部(40)的外收缩体设置为与第一钢丝绳部(44)联接,中心座部(40)的中心孔体设置为与锚杆(5)联接并且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设置为与第一滑动孔体(48)联接,通孔体(47)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两个通孔体(47)设置在纵板部(42)上,第一滑动孔体(48)和第二滑动孔体(49)分别设置为长条孔状体,或,吊挂装置(3)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钢丝绳部(31)、第二钢丝绳夹部(32)、吊扣(34)、第二耳板部(35)和内镶嵌座(36)并且内镶嵌座(36)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部(35)联接,第二耳板部(35)设置为与吊扣(34)的上端头联接并且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钢丝绳夹部(32)联接,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上环绕部设置为与吊扣(34)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筒壳(1)的贯串式联接,内镶嵌座(36)设置为与轨道(2)沉入式联接并且吊扣(34)设置为链条,第二耳板部(35)设置为具有孔体的矩形片桩体并且第二耳板部(35)的孔体设置为与吊扣(34)联接,内镶嵌座(36)设置为五边形筒状体,或,轨道(2)设置为包含有管部(21)、第一耳板部(22)和连接环部(23)并且在管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开口体(24),管部(21)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果冯军刘金生王亚军崔冰张佰海仝康吴兆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