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结构、接合方法、布线线束用外装体及布线线束技术

技术编号:353400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实现接合部的薄型化并能够将物性不同的部件彼此牢固地接合的接合结构、接合方法、布线线束用外装体及布线线束。接合结构10是将由第1树脂形成的第1部件1和由第2树脂形成的第2部件2接合的接合结构,第2树脂具有发泡倍率高于第1树脂的物性,具有在将第1部件1与第2部件2重合的状态下从第2部件2的外表面侧起达到第1部件1的至少内部的凹状接合部3。另外,接合结构10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由第1树脂形成的第1部件1与由具有发泡倍率高于第1树脂的物性的第2树脂形成的第2部件2重合的工序;和通过从第2部件2的外表面侧起至达到第1部件1的至少内部为止将第2部件2按压热熔融以形成凹状接合部3,从而将第1部件1与第2部件2接合的工序。接合的工序。接合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合结构、接合方法、布线线束用外装体及布线线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合结构、接合方法、布线线束用外装体及布线线束。

技术介绍

[0002]布线线束用保护件(外装体)出于布线线束的保护、路径限制、固定等目的而被使用。对于布线线束用保护件的形状、材料而言,根据其用途等能够使用多种材料。
[0003]当前,由发泡片材形成的发泡外装受到关注。这样的发泡外装具有轻量、而且能够从一张发泡片材裁切为所期望的形态来制作的优点。
[0004]这样的发泡外装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单独使用以外,还存在与其他构件组合使用的情况。特别是,在与异种材料的多种构件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发泡外装利用结合而将构件彼此固定并使用。
[0005]作为树脂材料彼此的接合方法,能够举出将嵌合机构设置于树脂材料并进行嵌合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接合方法:分别地,在一个部件上设置前端部突出的凸台部、在另一个部件上设有凸台部能够穿插的通孔,通过使凸台部穿插于通孔中,从而将两个部件接合。像这样将嵌合机构设于树脂材料的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将由非发泡部件形成的构件安装于上述发泡外装的情况。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注册第30685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但是,如前所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树脂构件的固定结构需要预先进行形成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的加工,另外,存在两部件的接合部大型化的问题。另外,在将物性不同的两个部件接合的情况下,虽然也可考虑使用粘接剂、双面胶等,但存在根据部件的结构、材质而接合强度减弱而导致接合部脱落的可能性。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接合部的薄型化并将物性不同的部件彼此牢固接合的接合结构、接合方法、布线线束用外装体及布线线束。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对于将由第1树脂形成的第1部件和由第2树脂形成的第2部件接合的接合结构,通过使得第2树脂具有发泡倍率高于第1树脂的物性,且具有在使第1部件与第2部件重合的状态下从第2部件的外表面侧起达到第1部件的至少内部的凹状接合部,从而能够得到具有不同物性的两种部件(第1部件、第2部件)牢固地接合而成的接合结构。另外,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使用包含下述工序的制造方法能够简单地制造上述接合结构,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前述工序为:使由第1树脂形成的第1部件和由具有发泡倍率高于第1树脂的物性的第2树脂形
成的第2部件重合的工序;和通过从第2部件的外表面侧起至达到第1部件的至少内部为止将第2部件按压热熔融以形成凹状接合部,从而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接合的工序。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
[0014](1)接合结构,其为将由第1树脂形成的第1部件和由第2树脂形成的第2部件接合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0015]前述第2树脂具有发泡倍率高于前述第1树脂的物性,
[0016]前述接合结构具有在使前述第1部件与前述第2部件重合的状态下从前述第2部件的外表面侧起达到前述第1部件的至少内部的凹状接合部。
[0017](2)根据上述(1)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前述第2树脂是发泡树脂,
[0018]前述第1树脂是非发泡树脂。
[0019](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前述第2树脂由熔点低于前述第1树脂的材料构成。
[0020](4)根据上述(1)、(2)或(3)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前述第2树脂由密度小于前述第1树脂的材料构成。
[0021](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前述第1部件与前述第2部件的接合面具有以环状向外侧扩展的热熔融部。
[0022](6)根据上述(5)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前述热熔融部的环状宽度的尺寸为0.5mm以上。
[0023](7)布线线束用外装体,其使用了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
[0024](8)带外装体的布线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0025]布线线束;和
[0026]上述(7)所述的布线线束用外装体,
[0027]其中,前述布线线束用外装体从外侧包围前述布线线束来对其进行保护、或者添附于前述布线线束的外周的一部分来对其进行保护。
[0028](9)接合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0029]使由第1树脂形成的第1部件和由第2树脂形成的第2部件重合的工序,其中,前述第2树脂具有发泡倍率高于前述第1树脂的物性;和
[0030]通过从前述第2部件的外表面侧起至达到前述第1部件的至少内部为止将前述第2部件按压热熔融以形成凹状接合部,从而将前述第1部件与前述第2部件接合的工序。
[0031](10)根据上述(9)所述的接合方法,其中,前述第2部件的按压热熔融通过基于超声波熔接法的超声波振动和加压力进行。
[0032](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接合方法,其中,前述超声波熔接法以使前端部具有突起的焊头的前述突起抵靠前述第2部件的外表面的方式进行。
[0033]专利技术效果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接合部的薄型化并将物性不同的部件彼此牢固地接合。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0036][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包含凹状接合部的概略剖面图。
[0037][图3]是将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在接合界面位置处分离后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接合面的概略平面图。
[0038][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0039][图5]是实施例中使用的焊头的前端部的尺寸图。
[0040][图6]是实施例1、比较例1~2及参考例1的接合结构试样中的接合强度的分布图。
[0041][图7]的(a)是对实施例1的接合结构试样中的包含凹状接合部的纵剖面进行观察而得的光学显微镜照片,(b)是对将构成实施例1的接合结构试样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在接合界面位置处分离后的、第1部件的接合面进行观察而得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0042][图8]的(a)是对比较例2的接合结构试样中的包含凹状接合部的纵剖面进行观察而得的光学显微镜照片,(b)是对将构成比较例2的接合结构试样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在接合界面位置处分离后的、第1部件的接合面进行观察而得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0044]1.接合结构
[0045]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0046]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接合结构,其为将由第1树脂形成的第1部件和由第2树脂形成的第2部件接合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树脂具有发泡倍率高于所述第1树脂的物性,所述接合结构具有在使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重合的状态下从所述第2部件的外表面侧起达到所述第1部件的至少内部的凹状接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第2树脂是发泡树脂,所述第1树脂是非发泡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第2树脂由熔点低于所述第1树脂的材料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第2树脂由密度小于所述第1树脂的材料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接合面具有以环状向外侧扩展的热熔融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热熔融部的环状宽度的尺寸为0.5mm以上。7.布线线束用外装体,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山博史押野贵志儿岛直之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A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