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384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安装底座、驱动轮、行走履带、支撑液压柱、底脚、储液罐、加液口、出液口、管槽、输液管、承载架、注液管、限位轮、冲击管、龙门架和冲击气锤,所述储液罐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承载架连接设于安装底座另一端,所述注液管可水平移动均匀贯穿设于承载架上,所述限位轮均匀连接设于承载架上,所述冲击管可上下移动设于限位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能在不破坏土壤本身结构的同时对深层污染区域和地下水进行修复的、精确对不同层次区域进行针对性修复的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污染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可分为天然有机污染物和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根据其组成具体可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卤化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石油类污染物等,有机污染对人类有很大危害,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除或减少危害,然而处理有机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较为稳定同时性价比较高的处理方式即原位化学修复,但是现在在进行原位化学修复时仅仅将需要用到的氧化剂、还原剂等加注在存在有机污染和地下水的区域,在污染区域自行渗透,对内部污染进行治理,这样容易导致较深位置得不到处理,而较浅位置则过度氧化还原,同样达不到修复目的,现有的一些能到达深处进行修复的装置往往需要进行深层钻孔,钻头在需要容纳输送管道的同时直径会变大,间接也会破坏土壤本身的结构,造成交叉污染等现象,连锁引发更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在不破坏土壤本身结构的同时对深层污染区域和地下水进行修复的、精确对不同层次区域进行针对性修复的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的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安装底座、驱动轮、行走履带、支撑液压柱、底脚、储液罐、加液口、出液口、管槽、输液管、承载架、注液管、限位轮、冲击管、龙门架和冲击气锤,所述驱动轮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下方,所述行走履带包裹连接设于驱动轮上,所述支撑液压柱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侧面四角,所述底脚连接设于支撑液压柱底端,所述储液罐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加液口连接设于储液罐顶部,所述出液口连接设于储液罐前侧底部,所述管槽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输液管放置设于管槽内,所述承载架连接设于安装底座另一端,所述注液管可水平移动均匀贯穿设于承载架上,所述限位轮均匀连接设于承载架上,所述冲击管可上下移动设于限位轮之间,所述龙门架连接设于承载架上,所述冲击气锤悬挂连接设于龙门架上。
[0005]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安装底座两侧连接覆盖设有保护盖板。
[0006]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储液罐内部多个封闭腔体设置且内部储存不同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0007]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冲击管上对应注液管位置贯穿设有取样修复口且内壁顶部设有螺纹。
[0008]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龙门架为可拆卸设置。
[0009]为进一步阐述本方案,所述冲击气锤下方粘接设有橡胶缓震垫。
[0010]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深度和污染情况的土层进行单独修复,并且在修复完后不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还原层次结构,使修复效果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方案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3]其中,1、安装底座,2、驱动轮,3、行走履带,4、支撑液压柱,5、底脚,6、储液罐,7、加液口,8、出液口,9、管槽,10、输液管,11、承载架,12、注液管,13、限位轮,14、冲击管,15、龙门架,16、冲击气锤,17、保护盖板,18、取样修复口,19、螺纹,20、橡胶缓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所示,本方案的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安装底座1、驱动轮2、行走履带3、支撑液压柱4、底脚5、储液罐6、加液口7、出液口8、管槽9、输液管10、承载架11、注液管12、限位轮13、冲击管14、龙门架15和冲击气锤16,所述驱动轮2连接设于安装底座1下方,所述行走履带3包裹连接设于驱动轮2上,所述支撑液压柱4连接设于安装底座1侧面四角,所述底脚5连接设于支撑液压柱4底端,所述储液罐6连接设于安装底座1上,所述加液口7连接设于储液罐6顶部,所述出液口8连接设于储液罐6前侧底部,所述管槽9连接设于安装底座1上,所述输液管10放置设于管槽9内,所述承载架11连接设于安装底座1另一端,所述注液管12可水平移动均匀贯穿设于承载架11上,所述限位轮13均匀连接设于承载架11上,所述冲击管14可上下移动设于限位轮13之间,所述龙门架15连接设于承载架11上,所述冲击气锤16悬挂连接设于龙门架15上。
[0016]其中,所述安装底座1两侧连接覆盖设有保护盖板17;所述储液罐6内部多个封闭腔体设置且内部储存不同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所述冲击管14上对应注液管12位置贯穿设有取样修复口18且内壁顶部设有螺纹19;所述冲击气锤16下方粘接设有橡胶缓震垫20。
[0017]具体使用时,首先将装置移动至需要修复的区域,使用支撑液压柱4固定好,随后在冲击气锤16的作用下将冲击管14对应砸至地下,冲击管14之间可通过螺纹19连接来延长深度,随后拆下龙门架15,将冲击管14提出,带出不同深度的土壤通过取样修复口18对内部污染进行分析,接着使用加注管连接储液箱,向冲击管14内移动对应加注合适的氧化剂、还原剂,随后再次将加注完的土壤原处插入地下,依次取出冲击管14,完成对不同层次土壤的修复,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深度和污染情况的土层进行单独修复,并且在修复完后不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还原层次结构,使修复效果达到最佳。
[0018]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
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驱动轮、行走履带、支撑液压柱、底脚、储液罐、加液口、出液口、管槽、输液管、承载架、注液管、限位轮、冲击管、龙门架和冲击气锤,所述驱动轮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下方,所述行走履带包裹连接设于驱动轮上,所述支撑液压柱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侧面四角,所述底脚连接设于支撑液压柱底端,所述储液罐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加液口连接设于储液罐顶部,所述出液口连接设于储液罐前侧底部,所述管槽连接设于安装底座上,所述输液管放置设于管槽内,所述承载架连接设于安装底座另一端,所述注液管可水平移动均匀贯穿设于承载架上,所述限位轮均匀连接设于承载架上,所述冲击管可上下移动设于限位轮之间,所述龙门架连接设于承载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永胜宋宇生谢晓伟王纪宇于国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泰利达生态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