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332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2
该热轧钢板具有规定的化学组分和金相组织,一个面中的所述一个所述面的法线与所述一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附近的(011)极点的旋转角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5月08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20

082655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汽车、各机械部件的轻量化正在推进。通过将部件形状设计为最佳的形状来确保刚性,由此汽车、各机械部件的轻量化能够实现。进而,在冲压成型部件等坯料成型部件中,通过减少部件材料的板厚能够实现轻量化。但是,在想要在减少板厚的同时确保静态破坏强度及屈服强度等部件的强度特性的情况下,需要使用高强度材料。特别是,在下臂、牵引杆或者转向节等汽车行走部件中,开始研究超过780MPa级的钢板的应用。这些汽车行走部件是通过对钢板实施翻边、拉伸凸缘及弯曲成型等而制造的,因此应用于这些汽车行走部件的钢板要求成型性优异。
[0004]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热轧钢板,该热轧钢板在热轧工序中,通过使精轧温度和压下率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控制原奥氏体的结晶粒径和长径比,降低各向异性。
[0005]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冷轧钢板,该冷轧钢板在热轧工序中,通过在规定的精轧温度范围内使轧制率和平均应变速度为适当范围内,从而提高了韧性。
[0006]为了汽车和各机械部件等的进一步的轻量化,也有以冷轧钢板为前提的板厚的钢板应用于汽车行走部件的计划。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在制造应用了高强度钢板的汽车行走部件时是有效的。特别是,这些技术是为了得到与具有复杂形状的汽车的行走部件的成型性及冲击性相关的效果而重要的见解。
[0007]但是,汽车行走部件始终受到因自重导致的振动、回转、以及因乘车等导致的反复载荷。因此,作为部件的耐久性是重要的特性。如上所述,汽车的行走部件受到各种成型。在受到弯曲或者弯曲恢复成型的R部的内侧附近的平面部,存在很多模具的接触弱的部位。在这样的R部的内侧附近的平面部,由于因成型导致的表层的凹凸的发展和弱载荷下的模具接触,而成为周期性地形成有比较尖锐的凹部的表面性状(之后,将这样的表面性状的变化记为成型损伤)。
[0008]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以单轴变形模拟因这样的弯曲内附近的成型导致的表层的凹凸的发展,进行与模具接触的钢板的疲劳特性的调查。调查到这些钢板的疲劳特性因凹部而降低,但其变化因金相组织而不同。在应用于汽车行走部件的超过780MPa级的钢板中,为了体现强度,硬质组织的体积率增加,但是没有充分地改善这样的强度区域中的受到成型损伤的钢板的疲劳特性的技术。
[0009]在先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5068688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第3858146号公报
[0013]非专利文献
[0014]非专利文献1:塑性与加工(日本塑性加工学会志)第57卷第666号(2016

7)p660

p666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降低成型损伤、改善疲劳特性而进行了技术开发。本专利技术人等新发现,在凹部的深度超过某个一定的值的情况下,热轧钢板的疲劳特性显著劣化。
[0017]钢板越高强度,切口敏感性越高。因此,由于将超过780MPa级的高强度钢板应用到汽车行走部件,因此需要改善成型损伤部的疲劳特性。为了降低凹部深度,提高模具的接触面压力是一个方法。但是,模具的接触面压力是控制成型中的塑性流动量的成型因素。除此之外,在将高强度钢板压制成复杂的形状的情况下,难以以规定的压制载荷提高面压。
[0018]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和优异的成型性、且在成型损伤部具有优异的疲劳特性的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1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20]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创新研究,发现了,着眼于成型损伤部的凹部的深度来源于成型时的热轧钢板的表背面的不均匀的变形,模具接触后(成型后)的凹部的深度与钢板表背面的宏观结晶取向分布的特征有关系。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通过设为用于获得高强度及优异的成型性的适当的化学组分以及金相组织,进而控制表背面的板厚方向的特定的结晶取向,能够降低成型损伤部的凹部的深度,由此能够抑制成型损伤部的疲劳特性的降低。
[0021]基于上述发现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如以下所述。
[0022](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热轧钢板,化学组分以质量%计含有C:0.085~0.190%、
[0023]Si:0.40~1.40%、
[0024]Mn:1.70~2.75%、
[0025]Al:0.01~0.55%、
[0026]Nb:0.006~0.050%、
[0027]P:0.080%以下、
[0028]S:0.010%以下、
[0029]N:0.0050%以下、
[0030]Ti:0.004~0.180%、
[0031]B:0.0004~0.0030%、
[0032]Mo:0~0.150%、
[0033]V:0~0.300%、
[0034]Cr:0~0.500%、以及
[0035]Ca:0~0.0020%,
[0036]剩余部分为Fe和杂质;
[0037]距表面在板厚方向上1/4位置以及距所述表面在板厚方向上1/2位置的金相组织中,以体积%计
[0038]残留奥氏体为3.0~12.0%、
[0039]贝氏体为75.0%以上、小于97.0%、
[0040]铁素体为10.0%以下、
[0041]马氏体为10.0%以下、
[0042]珠光体为3.0%以下;
[0043]在所述表面~距所述表面在板厚方向上100μm位置的区域的金相组织中,原奥氏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25.0μm以下;
[0044]一个面中的所述一个所述面的法线与所述一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附近的(011)极点的旋转角为5
°
以下的区域的最大深度、和另一个面中的所述另一个所述面的法线与所述另一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附近的(011)极点的旋转角为5
°
以下的区域的最大深度之比为1.00~1.20;
[0045]拉伸强度为1150MPa以上。
[0046](2)上述(1)所记载的热轧钢板,所述化学组分也可以以质量%计含有由以下元素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47]Mo:0.030~0.150%、
[0048]V:0.050~0.300%、
[0049]Cr:0.050~0.500%、以及
[0050]Ca:0.0006~0.0020%。
[005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的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是上述(1)或(2)所记载的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0052]连续铸造工序,在对具有上述(1)所记载的化学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化学组分以质量%计含有C:0.085~0.190%、Si:0.40~1.40%、Mn:1.70~2.75%、Al:0.01~0.55%、Nb:0.006~0.050%、P:0.080%以下、S:0.010%以下、N:0.0050%以下、Ti:0.004~0.180%、B:0.0004~0.0030%、Mo:0~0.150%、V:0~0.300%、Cr:0~0.500%、以及Ca:0~0.0020%,剩余部分由Fe和杂质构成;距表面在板厚方向上1/4位置以及距所述表面在板厚方向上1/2位置的金相组织中,以体积%计残留奥氏体为3.0~12.0%、贝氏体为75.0%以上、小于97.0%、铁素体为10.0%以下、马氏体为10.0%以下、珠光体为3.0%以下;在所述表面~距所述表面在板厚方向上100μm位置的区域的金相组织中,原奥氏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25.0μm以下;一个面中的所述一个所述面的法线与所述一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附近的(011)极点的旋转角为5
°
以下的区域的最大深度、和另一个面中的所述另一个所述面的法线与所述另一个所述面的所述法线附近的(011)极点的旋转角为5
°
以下的区域的最大深度之比为1.00~1.20;拉伸强度为1150MPa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分以质量%计含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田荣作安富隆虻川玄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