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延龙专利>正文

新型止水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92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止水带组件,其通过外侧止水带和内侧止水带的组合设计,在内侧止水带和外侧止水带上设置有质量控制线以及防脱槽和膨胀槽,在膨胀槽内部填充膨胀材料实现止水带在墙体内部和墙体之间的附着固定,其设置质量控制线方便该产品在使用时,不破坏整体结构进行化验、检测;其在外侧止水带的左右边缘还设置有向墙体内部的弧状延伸,可有效的实现与墙体的抓结固定,防止设置在最外侧面的外侧止水带脱离。的外侧止水带脱离。的外侧止水带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止水带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类防水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止水带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防水领域中,止水带的作用是在两次浇筑时的结合缝处,应对两次浇筑后的墙体两侧防水使用,现有的止水带多为塑胶材质,在使用时,其存在如下弊端:1. 现有的止水带为内部镶埋式,在结合缝隙的外侧无相对应的产品可供使用;2.现有的此类止水带与墙体的结合性能差,为提高与墙体的附着效果,一般在止水带侧面加工多个凸起,但是此种凸起在实际使用时的防脱性能差,无法彻底将止水带与墙体固定至一体;3.现有的止水带在交付客户使用时,一般需在使用前对产品局部结构破坏取样进行材料性能的测试,此种取样方式落后,需对成品造成破坏,并且取样不方便;4、现有的止水带在施工安装时,其在立面墙体上使用后,竖向上必须制作钢筋笼组件进行局部混凝土浇筑实现固定,但是此种作业方式繁琐,止水带铺设成本高。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现有本行业近几年出现了多款改进版本的止水带,此类止水带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墙体与止水带附着性,但是其综合防水性能以及施工的便利性还是无法达到目前的实际使用需求。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如何在止水带结构上进行改善,以提高其和墙体的结合牢固性及防水性能是本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止水带组件,以解决现有建筑结合缝防水技术上的弊端。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新型止水带组件,其至少包括外侧止水带和内侧止水带中的一个;所述的内侧止水带包括一个条状板体,所述的条状板体的截面上,其包括左右两端的边缘防脱结构,所述的边缘防脱结构上设置有可拉扯撕裂的内侧质量控制线;所述的内侧止水带的顶面和底面皆设置有防脱槽;所述的内侧止水带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有膨胀槽,所述的膨胀槽内填充有膨胀材料;
[0008]所述的外侧止水带也为条状板体结构设置,外侧止水带的内侧面设置有防脱槽和膨胀槽,所述的膨胀槽内填充设置有膨胀材料;所述的外侧止水带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向墙体内部的弧状延伸。
[0009]所述的弧状延伸上设置有可拉扯撕裂的外侧质量控制线。
[0010]所述的内侧止水带上,其在条状板体上设置有若干止水带吊环用于实现止水带的吊装。
[0011]所述的防脱槽内壁上设置有防脱齿,防脱槽内固定弹性墙板或膨胀材料时,所述的弹性墙板侧外侧板面上设置有与防脱齿配合使用的防脱倒钩。
[0012]所述的膨胀槽为朝向墙体材料开口设置的半圆弧状结构,在弧状开口的内部填充设置有膨胀材料。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通过外侧止水带和内侧止水带的组合设计,在内侧止水带和外侧止水带上设置有质量控制线以及防脱槽和膨胀槽,在膨胀槽内部填充膨胀材料实现止水带在墙体内部和墙体之间的附着固定,其设置质量控制线方便该产品在使用时,不破坏整体结构进行化验、检测;其在外侧止水带的左右边缘还设置有向墙体内部的弧状延伸,可有效的实现与墙体的抓结固定,防止设置在最外侧面的外侧止水带脱离。
[0014]本技术产品结构设计新颖,其安装以及使用方便,止水效果好,与墙体的结合强度高,有效的提高整体强度,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止水带组件。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内侧止水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内侧止水带与外侧止水带组合使用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B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Ⅰ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Ⅱ示意图;
[0022]图中,1、内侧止水带,2、膨胀槽,21、膨胀材料,3、吊钩,4、梯形凸起,41、内侧质量控制线,5、内侧防脱槽,51、防脱齿,6、止水带吊环,7、外侧止水带,8、防脱楔弯,81、外侧质量控制线,9,外侧膨胀槽,10、外侧防脱槽,11、弹性强筋板膜,111、外侧板面,112、防脱倒钩,12、墙体,13、密封膏,14、结合缝,15、主力筋,16、水平固定筋,17、膨胀止水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
[0024]如附图所示,一种新型止水带组件,其至少包括外侧止水带7和内侧止水带中1 的一个。外侧止水带7主要用于外墙表面的止水使用,内侧止水带1用于实现墙体内部的止水使用。本技术中,其对于止水带结构进行了改进,以下重点讲述改进点以及改进后的功能作用;所述的内侧止水带1包括一个条状板体,如图1中,条状板体的截面上,其包括左右两端的边缘防脱结构,该结构朝向左右两侧采用梯形凸起4,预埋在墙体内部后可防止止水带横向收缩;如图4所示,所述的梯形凸起4上设置有可拉扯撕裂的内侧质量控制线41,因本产品为热挤出成型产品,其每部分的结构材料是相同的,所以,施工现场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时,直接通过在内侧质量控制线41上取样即可实现检验,不影响产品的使用。
[0025]所述的内侧止水带1的顶面和底面中部皆设置有内侧防脱槽5用于和强筋模板插接或者直接固定遇水膨胀材料,此处的强筋模板为弹性强筋板膜11,其为免拆结构设计,弹性材料可有效的实现一定幅度内的弹性形变,提高止水效果;所述的遇水膨胀材料如膨胀止水块17,此种产品为市面上较为通用产品,可将其制作成与内侧防脱槽 5匹配的结构实现在内侧防脱槽5内的插接固定,在墙壁内固定后可实现遇水膨胀,进一步的提高内侧止水
带在墙体内部的牢固性。
[0026]所述的内侧止水带1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有膨胀槽2,所述的膨胀槽2为朝向墙体材料开口设置的半圆弧状结构,在该弧状开口的内部填充设置有膨胀材料21,如附图所示,该种结构设计下,当止水带1与墙体12结合后,墙体内部水分被膨胀材料21吸收后可膨胀变大,其扩撑膨胀槽2截面增大,通过此种结构,实现在墙体内部涨紧,进一步的提高止水效果同时可促进止水带与墙体的附着抓紧能力,防止止水带沉降、移位。
[0027]本技术中,对外侧止水带7同样做了较为新颖的改进,其体现在:所述的外侧止水带7也为条状板体结构设置,如图2中,外侧止水带7的内侧面设置有外侧防脱槽10和外侧膨胀槽9,所述的外侧膨胀槽9内填充设置有膨胀材料;所述的外侧止水带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向墙体内部的弧状延伸,本实施例中采用防脱楔弯8,通过以上改进,外侧止水带7光滑一面是裸漏在外部的,其内侧面上设置有外侧膨胀槽9遇潮膨胀,配合两端的防脱楔弯8可有效的实现与墙体12的结合,提高止水效果以及与墙体的结合强度,防止老化脱落以及物理脱落状况的产生。
[0028]进一步的,所述的外侧止水带7与内侧止水带1存在独立使用的可能,所以,两种产品在生产时也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止水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外侧止水带和内侧止水带中的一个;所述的内侧止水带包括一个条状板体,所述的条状板体的截面上,其包括左右两端的边缘防脱结构,所述的边缘防脱结构上设置有可拉扯撕裂的内侧质量控制线;所述的内侧止水带的顶面和底面皆设置有防脱槽;所述的内侧止水带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有膨胀槽,所述的膨胀槽内填充有膨胀材料;所述的外侧止水带也为条状板体结构设置,外侧止水带的内侧面设置有防脱槽和膨胀槽,所述的膨胀槽内填充设置有膨胀材料;所述的外侧止水带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向墙体内部的弧状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延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