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185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浆循环系统,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包括沉沉淀池、泥浆净化器、泥浆池和造浆池之间通过管道顺次连接,且沉淀池和泥浆净化器之间还设置有泥浆泵,泥浆池和造浆池之间也设置有泥浆泵;泥浆池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完全相同的进浆管,两个完全相同的进浆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具有相同结构的钻孔桩,钻孔桩的一端设置有钢护筒,钢护筒的中心竖直线与钻孔桩的中心线重合;钻孔桩通过排浆管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与钻孔桩连接处设有控制阀门,泥浆池两端设置的完全相同的进浆管、钻孔桩和排浆地沟相对于泥浆净化器呈镜像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钢护筒的周围设置加劲肋,提高了钢护筒的刚性,避免钢护筒出现变形。避免钢护筒出现变形。避免钢护筒出现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浆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泥浆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泥浆池作为重要的环境污染因素,不仅是重要的污染源,更是现场文明施工的控制重点,因此,必须减少现场泥浆污染,保证现场文明施工,同时也要对现有处理泥浆的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解决。
[0003]中国专利CN206220892U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泥浆循环系统,包括泥浆池、沉淀池、泥浆净化器、进浆管、出浆管、第一泥浆泵、第一护筒、第二护筒;所述泥浆池与进浆管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浆管的出口端与第一护筒连通,所述第一护筒与第二护筒通过泥浆管连通,所述第二护筒与出浆管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出浆管的出口端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排浆管依次与第一泥浆泵、泥浆净化器及泥浆池连通;所述第一护筒、第二护筒分别埋设于泥土中,第二护筒设置在第一护筒的一侧,该第二护筒内设有钻头。本钻孔灌注桩泥浆循环系统可降低清孔成本、实现泥浆自循环。但是该专利循环操作的同时性不高,循环体受限,进而影响施工的效率。
[0004]中国专利CN110080705A公开了一种用于钻孔桩施工的泥浆循环系统,涉及桥梁工程基础施工领域,包括一个以上的钻孔平台,钻孔平台的钻孔桩内固定安装有砂石泵;中心泥浆池,其包含制浆仓和储浆仓,制浆仓靠近上表面位置与储浆仓连通,制浆仓上方安装泥浆分离器,储浆仓内安装有泥浆泵;管道系统,其连接钻孔平台和中心泥浆池,管道系统包含第一浆管、第二浆管和连接管;当泥浆循环系统运行时,钻孔桩中的泥浆被砂石泵抽出,从第一浆管到达泥浆分离器流入至制浆仓;储浆仓中的泥浆被泥浆泵抽出,从第二浆管流入钻孔桩。但是该专利的泥浆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出现护筒变形以及钻孔桩处塌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系统。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包括沉淀池、泥浆净化器、泥浆池和造浆池,所述沉淀池、泥浆净化器、泥浆池和造浆池之间通过管道顺次连接,且沉淀池和泥浆净化器之间还设置有泥浆泵,泥浆池和造浆池之间也设置有泥浆泵;
[0008]所述泥浆池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完全相同的进浆管,两个完全相同的进浆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具有相同结构的钻孔桩,所述钻孔桩的一端设置有钢护筒,钢护筒的中心竖直线与钻孔桩的中心线重合;
[0009]所述钻孔桩通过排浆管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与钻孔桩连接处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泥浆池两端设置的完全相同的进浆管、钻孔桩和排浆地沟相对于泥浆净化器呈镜像对称。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钻孔桩至少设置两个,且位于泥浆池同一端的多个钻孔桩之间通
过管道连通,且多个钻孔桩之间存在串联或并联设置的关系。
[0011]进一步地,所述钢护筒的底端埋置在地下水位1.5m以下,钢护筒的顶端高出地下水位1.5m

2m,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且同时高出地面0.5m。
[0012]进一步地,所述钢护筒采用5

8mm的钢板制作,且钢护筒内径比选择的钻头的直径大200mm

400mm。
[0013]进一步地,为增加刚度防止钢护筒变形,所述钢护筒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焊接有加劲肋,且钢护筒的外侧也焊接有加劲肋。
[0014]进一步地,所述钻孔桩和沉淀池之间开设有排浆地沟,排浆地沟中放置有排浆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钢护筒的顶部竖直向下50cm处开设有40cm
×
40cm的溢浆口,溢浆口与排浆地沟连通,以便于泥浆循环。
[0016]进一步地,为了埋设准确、稳定,所述钢护筒的中心垂线与钻孔桩的中心垂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mm,两者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进而保证钻机沿着钻孔桩桩位的垂直方向顺利工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
[0018]本技术通过在钢护筒的周围设置加劲肋,提高了钢护筒的刚性,避免钢护筒出现变形;且钢护筒的下端部还开设溢浆口,该溢浆口连通排浆地沟,从而便于泥浆的循环操作;本技术还通过控制钢护筒内存储的泥浆处于的水平位置,进而保护了钻孔桩的顶部土层不致因钻头或钻杆反复上下升降和机身振动而导致坍孔。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沉淀池;2.泥浆净化器;3.泥浆池;4.造浆池;5.泥浆泵;6.进浆管;7.钻孔桩;8.排浆地沟;9.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包括沉淀池1、泥浆净化器2、泥浆池3和造浆池4,所述沉淀池1、泥浆净化器2、泥浆池3和造浆池4之间通过管道顺次连接,且沉淀池1和泥浆净化器2之间还设置有泥浆泵5,泥浆池3和造浆池4之间也设置有泥浆泵5;泥浆池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完全相同的进浆管6,两个完全相同的进浆管6的出口端分别连接具有相同结构的钻孔桩7,所述钻孔桩7至少设置两个,且位于泥浆池3同一端的多个钻孔桩7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且多个钻孔桩7之间存在串联或并联设置的关系,如图1所示的位于泥浆池3同一侧的钻孔桩7设置了4个,且钻孔桩7之间通过管道进行相互连通,可以进行串联,也可以进行并联。且钻孔桩7和沉淀池1之间开设有排浆地沟8,排浆地沟8中放置有排浆管。
[0024]钻孔桩7的一端设置有钢护筒,钢护筒的中心竖直线与钻孔桩7的中心线重合;钻孔桩7通过排浆管与沉淀池1连接,沉淀池1与钻孔桩7连接处设有控制阀门9,泥浆池3两端设置的完全相同的进浆管6、钻孔桩7和排浆地沟8相对于泥浆净化器2呈镜像对称。钢护筒
的底端埋置在地下水位1.5m以下,钢护筒的顶端高出地下水位1.5m

2m,且同时高出地面0.5m,优选的钢护筒选择2m

3m的长度。所述钢护筒采用5mm

8mm的钢板制作,且钢护筒内径比钻头的直径大200mm

400mm。为增加刚度防止钢护筒变形,所述钢护筒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焊接有加劲肋,且钢护筒的外侧也焊接有加劲肋。所述钢护筒的顶部竖直向下50cm处开设有40cm
×
40cm的溢浆口,溢浆口与排浆地沟8连通,以便于泥浆循环。为了埋设准确、稳定,所述钢护筒的中心垂线与钻孔桩7的中心垂线的偏差不大于50mm,两者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进而保证钻机沿着钻孔桩7桩位的垂直方向顺利工作。钢护筒内存储的泥浆使其高出地面或施工水位至少0.5m,从而保护了钻孔桩7的顶部土层不致因钻头或钻杆的反复上下升降、机身振动而导致坍孔。
[0025]具体的,泥浆采用膨润土造浆。在钻孔的时候,用冲击式装置或卷扬机提升钻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泥浆净化器、泥浆池和造浆池,所述沉淀池、泥浆净化器、泥浆池和造浆池之间通过管道顺次连接,且沉淀池和泥浆净化器之间还设置有泥浆泵,泥浆池和造浆池之间也设置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池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完全相同的进浆管,两个完全相同的进浆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具有相同结构的钻孔桩,所述钻孔桩的一端设置有钢护筒,钢护筒的中心竖直线与钻孔桩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钻孔桩通过排浆管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与钻孔桩连接处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泥浆池两端设置的完全相同的进浆管、钻孔桩和排浆地沟相对于泥浆净化器呈镜像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桩至少设置两个,且位于泥浆池同一端的多个钻孔桩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且多个钻孔桩之间设置为串联或并联的位置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翠云蔺忠平蒙光毫杨学营张宝王兵兵白鹭刘伦林王印赵傲祥苏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