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气罐及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83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气罐及热水器。所述混气罐包括罐体,其上端设置有进水口,下端设置有出水口;导流杯,其安装在所述罐体内,所述导流杯的上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导流杯内设置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的腔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的总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进水口在所述罐体的下端的正投影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水器包括上述的混气罐。热水器包括上述的混气罐。热水器包括上述的混气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气罐及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混气罐及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健康洗浴功能的热水器系统将极大满足人们对肌肤安全护理的需求,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0003]微纳米气泡是指直径为0.1

50微米的气泡,这种气泡具有和普通气泡不同的理化特性。微纳米气泡尺寸非常小,它的表面张力非常低,使得氧气分子与水分子更容易结合。由于微纳米气泡直径很小,可以很容易渗透进入毛孔,带走毛孔内的污垢。同时,大量气泡在水中溶解破裂形成气泡水时产生高能超声波,并伴随大量氧负离子产生。这种气泡水可以起到杀菌、净化皮肤、滋润补湿等作用。
[0004]现有技术中,根据气泡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溶气释放式、引气分散式、微孔散气式、旋流剪切式和多相泵送式。对于溶气释放式而言,溶气程度越高,获得的气泡水效果越好。而现有的用于溶气的混气罐的混气效果不理想,导致气泡水效果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0005]因此,亟需一种混气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混气罐,具有较好的混气效果。
[0007]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混气罐,包括:
[0009]罐体,其上端设置有进水口,下端设置有出水口;
[0010]导流杯,其安装在所述罐体内,所述导流杯的上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导流杯内设置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的腔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的总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进水口在所述罐体的下端的正投影的面积。
[0011]可选地,多个导流孔均开设在所述导流腔的侧壁上。
[0012]可选地,多个导流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导流腔的侧壁上。
[0013]可选地,所述导流杯的底端端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自两侧至中间朝靠近所述罐体的下端倾斜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罐体包括上罐本体以及与所述上罐本体可拆卸连接的下罐本体。
[0015]可选地,所述导流腔的直径D1大于等于所述罐体的内直径D2的1/2。
[0016]可选地,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罐本体的上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下罐本体的下端。
[0017]可选地,还包括进水部和出水部,所述进水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出水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上罐本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进水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形成所述进水口,所述下罐本体的下端开设
有第三开口,所述出水部安装在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形成所述出水口。
[0018]可选地,所述上罐本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下罐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0019]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的混气罐。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混气罐包括罐体和导流杯。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下端设置有出水口。导流杯安装在罐体内,导流杯的上端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进水口连通,导流杯内设置有导流腔,导流腔的腔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的总面积大于等于进水口在罐体的下端的正投影的面积。气体先进入罐体内,然后水经由进水口进入导流杯的导流腔内,与导流腔底部发生撞击,之后发生反弹与位于罐体中部和上部的气体发生融合,实现水和气体的第一次混合,部分水和气体初步形成气泡水,之后再通过导流孔流出导流腔,落入罐体的下部,使得气体和水之间实现第二次混合,从而提高了气体和液体接触的面积,进而提高了气体和水之间的混合效果,以获得符合要求的气泡水。而且,将多个导流孔的总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进水口在罐体的下端的正投影的面积,能够保证导流腔内的水和气体不会发生溢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混气罐的主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混气罐的分解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混气罐的剖面图。
[0025]图中:
[0026]1、罐体;11、上罐本体;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开口;12、下罐本体;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三开口;13、进水口;14、出水口;
[0027]2、导流杯;20、导流腔;21、导流孔;22、圆弧面;23、安装部;
[0028]3、进水部;
[0029]4、出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31]请参考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混气罐,包括罐体和导流杯2。罐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13,下端设置有出水口14。导流杯2安装在罐体1内,导流杯2的上端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进水口13连通,导流杯2内设置有导流腔20,导流腔20的腔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21,多个导流孔21的总面积大于等于进水口13在罐体1的下端的正投影的面积。气体先进入罐体1内,然后水经由进水口13进入导流杯2的导流腔20内,与导流腔20底部发生撞击,之后发生反弹与位于罐体1中部和上部的气体发生融合,实现水和气体的第一次混
合,部分水和气体初步形成气泡水,之后再通过导流孔21流出导流腔20,落入罐体1的下部,使得气体和水之间实现第二次混合,从而提高了气体和液体接触的面积,进而提高了气体和水之间的混合效果,以获得符合要求的气泡水。而且,将多个导流孔21的总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进水口13在罐体1的下端的正投影的面积,能够保证导流腔20内的水和气体不会发生溢出。
[0032]可选地,多个导流孔21均开设在导流腔20的侧壁上,以使得当气体和水从进水口13处落入导流腔20时,能够掉落至导流腔20的底部,进而使得水和气体能够与导流腔20的底部发生撞击,溅起来之后再从导流孔21流出,从而使得气体和水之间获得更好的混合效果。
[0033]可选地,多个导流孔21均匀设置在导流腔20的侧壁上,以利于水和气体以及气泡水能够均匀地从导流腔20的侧壁流出,然后落入导流腔20底部,从而提高生成的气泡水大小的均匀性。
[0034]可选地,导流杯2的底端端面为圆弧面22,圆弧面22自两侧至中间朝靠近罐体1的下端倾斜设置,以对水和气体实现导流作用,具体地,水和气体冲击在圆弧面22的中部,然后沿圆弧面22的周侧散开,最后经由开设在导流腔20的侧壁的导流孔21流出。
[0035]可选地,罐体1包括上罐本体11以及与上罐本体11可拆卸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其上端设置有进水口(13),下端设置有出水口(14);导流杯(2),其安装在所述罐体(1)内,所述导流杯(2)的上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水口(13)连通,所述导流杯(2)内设置有导流腔(20),所述导流腔(20)的腔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21),多个所述导流孔(21)的总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进水口(13)在所述罐体(1)的下端的正投影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气罐,其特征在于,多个导流孔(21)均开设在所述导流腔(20)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气罐,其特征在于,多个导流孔(21)均匀设置在所述导流腔(20)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杯(2)的底端端面为圆弧面(22),所述圆弧面(22)自两侧至中间朝靠近所述罐体(1)的下端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包括上罐本体(11)以及与所述上罐本体(11)可拆卸连接的下罐本体(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20)的直径D1大于等于所述罐体(1)的内直径D2的1/2。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灵华王琦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