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175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包括设备主体、底座和上料块,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固定有底座,且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上料块,用于摆放上料产品,所述上料块的内侧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轴,并且连接板通过安装轴和底座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上料块关于连接板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该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设置有连接板和两组上料块,通过安装轴配合连接板可控制两组上料块进行旋转,通过旋转的方式可实现对上料块位置的快速更换,从而可将加工完成后的产品移出,并将待进行加工的产品进行上料,且后续在取下加工产品时不会影响设备的工作,使设备工作能连续的进行,提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提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提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雕刻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雕刻机器人加工处理过程中,可通过上料装置将待进行加工的产品工件移动到加工设备处进行处理,但现有上料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0003]现有的上料装置多为人工手动上料,在上料时将产品进行固定,加工完毕后解除固定将产品取下,然后更换新的产品完成上料,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且设备中间暂停时间较长,降低了后续的整体加工效率。
[000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上料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上料装置多为人工手动上料,在上料时将产品进行固定,加工完毕后解除固定将产品取下,然后更换新的产品完成上料,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且设备中间暂停时间较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包括设备主体、底座和上料块,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固定有底座,且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上料块,用于摆放上料产品,所述上料块的内侧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轴,并且连接板通过安装轴和底座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上料块关于连接板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且上料块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对上料块上摆放的产品进行限位,所述上料块的内部开设有吸附腔,且吸附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塞,并且活塞的下方固定有控制杆,通过活塞在吸附腔内的移动对吸附腔的气压进行控制,所述控制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为控制杆提供下推力,靠近所述设备主体的上料块的下方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开设在底座上,为控制杆提供下伸移动空间。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由夹持块和第一弹簧构成,所述夹持块设置在上料块的内侧,且夹持块通过第一弹簧和上料块相连接,通过第一弹簧为夹持块提供夹持推力;
[0008]所述夹持块在上料块的上方均匀分布,且夹持块的上方呈倾斜状结构设计,方便产品的摆放。
[000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吸附腔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垫,提高产品和吸附腔的贴合紧密性。
[00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的引导槽,且引导槽呈倾斜状结构设计,和凹槽相互连通,并且引导槽和控制杆的下端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杆的下方安装有滚珠,减小控制杆移动时的阻力。
[00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上料块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机构,通过定位机构将上
料块和底座进行连接,阻止安装轴的旋转,使后续上料块能保持稳定。
[0012]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块、第三弹簧、拨动杆和定位槽;
[0013]卡块,设置在上料块的内部和上料块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
[0014]第三弹簧,设置在卡块的上方为卡块提供下推复位力;
[0015]拨动杆,固定在卡块的上方控制卡块的移动;
[0016]定位槽,开设在底座的上表面,和卡块之间构成凹凸配合结构,通过定位槽和卡块的连接对上料块进行限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该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设置有连接板和两组上料块,通过安装轴配合连接板可控制两组上料块进行旋转,通过旋转的方式可实现对上料块位置的快速更换,从而可将加工完成后的产品移出,并将待进行加工的产品进行上料,且后续在取下加工产品时不会影响设备的工作,使设备工作能连续的进行,提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
[0019](2)该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设置有吸附腔和活塞,通过活塞在吸附腔内的移动可使吸附腔内产生负压,对产品进行吸附固定,增加对产品的固定方式,使产品在后续加工时能保持更好的稳定性,增加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上料块主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上料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凹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凹槽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设备主体;2、底座;3、连接板;4、上料块;5、安装轴;6、夹持块;7、第一弹簧;8、吸附腔;9、活塞;10、控制杆;11、第二弹簧;12、凹槽;13、引导槽;14、橡胶垫;15、卡块;16、第三弹簧;17、拨动杆;18、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底座2和上料块4,设备主体1的右侧固定有底座2,且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上料块4,用于摆放上料产品,上料块4的内侧固定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的中部设置有安装轴5,并且连接板3通过安装轴5和底座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上料块4关于连接板3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且上料块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对上料块4上摆放的产品进行限位,上料块4的内部开设有吸附腔8,且吸附腔8的内部设置有活塞9,并且活塞9的下方固定有控制杆10,通过活塞9在吸附腔8内的移动对吸附腔8的气压进行控制,控制杆1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1,为控制杆10提供下推力,靠近设备主体1的上料块4的下方设置有凹槽12,且凹槽12开设在
底座2上,为控制杆10提供下伸移动空间;
[0028]限位机构由夹持块6和第一弹簧7构成,夹持块6设置在上料块4的内侧,且夹持块6通过第一弹簧7和上料块4相连接,通过第一弹簧7为夹持块6提供夹持推力,夹持块6在上料块4的上方均匀分布,且夹持块6的上方呈倾斜状结构设计,吸附腔8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垫14,提高产品和吸附腔8的贴合紧密性,凹槽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的引导槽13,且引导槽13呈倾斜状结构设计,和凹槽12相互连通,并且引导槽13和控制杆10的下端之间构成滑动连接,控制杆10的下方安装有滚珠,减小控制杆10移动时的阻力;
[0029]在进行上料时,可将待进行上料的产品放置到右侧的上料块4上,通过夹持块6将其进行限位,然后旋转连接板3,将上料块4进行位置的调整,使产品移动到设备主体1的加工区域,同时加工完成后的产品被移出,上料块4位于设备主体1的加工区域下方时,控制杆10移动到凹槽12的上方,第二弹簧11将推动控制杆10向下移动,带动活塞9进行移动,使吸附腔8内产生吸附力,对产品进行吸附固定,后续移动上料块4时控制杆10可沿引导槽13进行滑动,脱离和凹槽12的连接,使活塞9复位,恢复吸附腔8内的气压,方便后续对产品进行拿取。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底座(2)和上料块(4),所述设备主体(1)的右侧固定有底座(2),且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上料块(4),用于摆放上料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块(4)的内侧固定有连接板(3),且连接板(3)的中部设置有安装轴(5),并且连接板(3)通过安装轴(5)和底座(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上料块(4)关于连接板(3)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且上料块(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对上料块(4)上摆放的产品进行限位,所述上料块(4)的内部开设有吸附腔(8),且吸附腔(8)的内部设置有活塞(9),并且活塞(9)的下方固定有控制杆(10),通过活塞(9)在吸附腔(8)内的移动对吸附腔(8)的气压进行控制,所述控制杆(1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1),为控制杆(10)提供下推力,靠近所述设备主体(1)的上料块(4)的下方设置有凹槽(12),且凹槽(12)开设在底座(2)上,为控制杆(10)提供下伸移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雕刻机器人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由夹持块(6)和第一弹簧(7)构成,所述夹持块(6)设置在上料块(4)的内侧,且夹持块(6)通过第一弹簧(7)和上料块(4)相连接,通过第一弹簧(7)为夹持块(6)提供夹持推力;所述夹持块(6)在上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刘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