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636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壳体、PCB板、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孔,连接器公座对应于螺纹孔设置直径大于螺纹孔的螺钉过孔,并通过螺钉与壳体固定,PCB板连接于连接器母座并设置于壳体的内腔,连接器母座包括母座基体,以及装配于母座基体上的铝合金件,其中铝合金件作为连接器母座中的电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连接器,采用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配合的连接方式,减小了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基于连接器母座与壳体的连接关系,减小了对PCB板的应力;同时连接器母座电连接件用铝合金,可用压铸和钝的加工工艺制造,更容易加工出复杂的形状,相比铜排而言,更容易做出体积小,过电流大的连接器产品。的连接器产品。的连接器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电源的防护等级越来越高,也要求电源的功率越来越大,同时要求电源的体积小,所以在提升电源连接器的载流能力的同时,要求电源连接器的体积小,装配时占用的空间小。
[0003]相关技术中,在满足较高防水性能的情况下采用了以下两种电源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方案一、通过线缆转接到PCB板上;方案二、通过铜排转接到PCB板上,铜排2端锁螺钉;但对于方案一和方案二提出的电源连接器分别有以下缺点:方案一的缺点是线缆弯曲折弯半径大,占用的装配空间大,特别是对于大功率电源,电源连接器过的电流大,线缆很粗,很难折弯;方案二的缺点是铜排转接为硬连接,对PCB板产生的应力大。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电源连接器装配占用空间大,容易对PCB板产生较大应力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PCB板、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其中:
[0008]所述连接器公座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器公座对应于所述螺纹孔设置有螺钉过孔,所述螺钉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直径;所述连接器公座包括公座基体和设置于所述公座基体上的第一pin针组,所述连接器公座通过所述第一pin针组连接于所述连接器母座;所述PCB板和所述连接器母座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器母座包括母座基体,以及装配于所述母座基体上的铝合金件,所述铝合金件包括铝合金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铝合金本体顶端的第二pin针组,所述连接器母座通过所述第二pin针组连接于所述PCB板,且所述铝合金件本体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pin针组的第一pin针插接孔,所述第一pin针插接孔内安装有冠簧。
[0009]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件设置有多个,所述母座基体上对应于多个所述铝合金件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铝合金件装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pin针插接孔的穿接口,第一pin针组贯穿所述穿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pin针插接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穿接口处包括向所述母座基体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塑胶绝缘层和第二塑胶绝缘层,所述第一塑胶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塑胶绝缘层绕所述穿接口的中轴线设置,所述第二塑胶绝缘层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塑胶绝缘层的直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pin针组与所述铝合金本体压接或焊接固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二pin针组的第二pin针插接孔,所述
第二pin针组中的pin针穿过所述第二pin针插接孔,所述第二pin针组与所述PCB板焊接固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让位缺口,所述连接器公座对应于所述让位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连接器公座的安装处增设有壳体凸台,所述壳体凸台与所述公座基体面接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in针组设置于所述公座基体靠近所述让位缺口的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一pin针组,在所述公座基体远离所述让位缺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全绝缘环。
[0016]进一步地,所述公座基体靠近所述让位缺口的一侧,对应于所述第一pin针组中的各pin针设置有第二安全绝缘环。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公座还包括密封防水件,所述密封防水件设置于所述公座基体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密封防水件用于对所述让位缺口形成密封。
[0018]本技术中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利用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之间的连接代替传统的线缆和铜排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19](1)利用连接器公座与连接器母座的配合关系,代替传统的线缆和铜排的连接方式,无需考虑线缆弯折等问题,能够有效减小在壳体中的占用空间,并适合大功率器件的需求;
[0020](2)在连接器母座中电连接件采用铝合金件,可采用压铸和钝的加工工艺制备,更容易加工出复杂的形状,相比铜排而言,更容易做出体积小,过电流大的连接器产品;
[0021](3)连接器公座与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其中设置于连接器公座上的螺钉过孔的直径大于设置于设置于壳体上的螺纹孔的直径,在安装连接器公座时,可适当调整连接器公座的位置,吸收加工公差和装配公差,减小对PCB板产生的应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器公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器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7]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壳体;101-让位缺口;102-壳体凸台;20-PCB板;201-第二pin针插接孔;30-连接器公座;301-公座基体;3011-第一安全绝缘环;3012-第二安全绝缘环;302-第一pin针组;303-密封防水件;40-连接器母座;401-母座基体;4011-安装槽;4012-穿接口;4013-第一塑胶绝缘层;4014-第二塑胶绝缘层;4015-焊接定位柱;402-铝合金件;4021-铝合金本体;4022-第二pin针组;4023-第一pin针插接孔;403-冠簧;5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实施例:
[0030]Pin针是连接器中用来完成电(信号)的导电(传输)的一种金属物质。pin针材料为“碳化钨”原料也就是硬质合金:硬质合金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被誉为“工业牙齿”,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刀具、钴具和耐磨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机械加工、冶金、石油钻井、矿山工具、电子通讯、建筑等领域,伴随下游产业的发展,硬质合金市场需求不断加大。并且未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制造、尖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核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大力提高对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稳定性的硬质合金产品的需求。
[0031]为解决传统电源连接器采用线缆或铜排结构带来的装配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源连接器,参阅图1-2所示,其中,图1为电源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源连接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该电源连接器包括:壳体10、PCB板20、连接器公座30和连接器母座40,其中,PCB板20与连接器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PCB板、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其中:所述连接器公座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器公座对应于所述螺纹孔设置有螺钉过孔,所述螺钉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直径;所述连接器公座包括公座基体和设置于所述公座基体上的第一pin针组,所述连接器公座通过所述第一pin针组连接于所述连接器母座;所述PCB板和所述连接器母座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器母座包括母座基体,以及装配于所述母座基体上的铝合金件,所述铝合金件包括铝合金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铝合金本体顶端的第二pin针组,所述连接器母座通过所述第二pin针组连接于所述PCB板,且所述铝合金件本体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pin针组的第一pin针插接孔,所述第一pin针插接孔内安装有冠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件设置有多个,所述母座基体上对应于多个所述铝合金件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铝合金件装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pin针插接孔的穿接口,第一pin针组贯穿所述穿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pin针插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接口处包括向所述母座基体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塑胶绝缘层和第二塑胶绝缘层,所述第一塑胶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塑胶绝缘层绕所述穿接口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健文杨瑞国龙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