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31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属于档案管理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车体,车体上部通过缓冲板组安装有置物架,缓冲板组由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组成,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之间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环,第一减震环内圈环绕布设有减震连接板体,减震连接板体下方设有减震套体,减震套体内设有第一减震滑移塞体,第一减震滑移塞体上表面与减震连接板体底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司法诉讼中所使用的电子及纸质文档传送效率低下的问题,本装置能够实现对文档进行目标区域的运移,运移过程中对于意外碰撞具有碰撞缓冲以及碰撞提醒的功能,且能避免二次撞击以及降低碰撞导致的文件掉落情况出现。降低碰撞导致的文件掉落情况出现。降低碰撞导致的文件掉落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档案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法律文件档案,主要包括司法行政机关及当事人、律师等在解决诉讼和非讼案件时使用的文书,也包括司法机关的非规范性文件,由于采用纸质文件流通性差,难以快速从某级法院递交至另一级法院,目前多会通过扫描设备将这些法律文件档案做成PPT文档,视频文件做成MP4或者AVI文件,然后做成不同文件夹装载,并对文件夹进行编号,最后集中存储在法律网页系统的共享端口,供各地各级司法机关单位进行参阅,从而能够快速调出需要使用的文档。
[0004]目前法律文件档案的取阅工作仍由法院档案管理员人工完成,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现阶段,出现了一些利用机器人取档案的技术,可减轻档案管理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对于文件取送至文件架以外工作区域的设备尚不完善。
[0005]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如现有技术CN201310318476 .5,一种轨道小车的智能控制系统与方法,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医院内部物流传送系统轨道小车的智能控制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计算机、工业交换机、站点触摸屏、转轨电机驱动单元和小车电机驱动单元,其中转轨电机驱动单元包括小型控制器、转轨伺服驱动器和转轨伺服电机,小车电机驱动单元包括无线电主站、小车控制板、小车伺服驱动器和小车伺服电机;该方法包括轨道小车系统设置方法以及轨道小车指令信息采集、分析、显示和预警方法。操作员只需在操作站点操作,就可以把小车传送到指定地方,解决了传统传输系统效率低下、可靠性不高以及操作复杂的问题,确保了所运送物品的准确及时送达,减少了人工成本并提高了运送效率,但是该装置基于轨道运行,活动范围受限。
[0006]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解决现有司法诉讼中所使用的电子及纸质文档传送效率低下,更新不及时以及操作复杂的问题,本装置能够实现对文档进行目标区域的运移,运移过程中对于意外碰撞具有碰撞缓冲以及碰撞提醒的功能,且能避免二次撞击以及降低碰撞导致的文件掉落情况出现。
[0008]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包括:档案输送装置,档案输送装置包括:车体,车体上部通过缓冲板组安装有置物架,缓冲板组由上下设置且结构形状一致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组成,第一缓冲
板与第二缓冲板之间阵列布设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与上部第一缓冲板连接的第一减震环体,第一减震环体内圈环绕布设有减震连接板体,减震连接板体下方设有减震套体,减震套体内设有能够上下滑移的第一减震滑移塞体,第一减震滑移塞体上表面与各减震连接板体底端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档案输送装置上设置缓冲板组和减震组件的方式来实现对运送的文件来实现有效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震动的时候,震动能量能够传递至减震组件上,通过减震组件上的减震环将震动能量传递至第一减震滑移塞体上通过第一减震滑移塞体的滑移摩擦以消耗震动能量,进而降低置物架上部的文件或文件盒的震动以及震动说导致的第一缓冲板水平度变化,即降低第一缓冲板出现倾斜致使运送物的滑移。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减震套体上部连接有减震伸缩套,减震伸缩套与第一减震环体底部抵接且能够分离,减震套体内底部封口处理。通过设计减震伸缩套的方式对第一减震环体的上下位移范围进行控制,其中减震伸缩套在面对第一减震环体向下位移过程中其能够通过形变来降低第一减震环体向下移动速度,减震套体内底部封口处理的方式能够通过气压作用来控制第一减震滑移塞体位移范围并且在震动消失后利用气压来促使其复位,保证第一缓冲板的晃动幅度处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减震套体内设有能够位移的第三减震滑移塞体,第三减震滑移塞体上下表面外凸设置,第一减震滑移塞体设于第三减震滑移塞体上方且两者之间设有能够滑移的第二减震滑移塞体,第二减震滑移塞体外圈环绕设有环形凸起,且减震套体壁体上设有与环形凸起形状对应的凸环。
[0012]在车体面对较大撞击的情况下,第一减震滑移塞体向下移动将能量传递至第二减震滑移塞以及第三减震滑移塞体进行消耗,在无法消耗的情况下,第一减震滑移塞体回弹或减震套体破裂使内部部件连接关系分解,进而来使第一缓冲板体和第二缓冲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分离,以实现将车体与置物架分离开,避免车体受撞击后将巨大能量传递至另置物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车体侧面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二缓冲壳体,第二缓冲壳体内部中空,第二缓冲壳体与车体相邻面设有与车体连接的第五缓冲连接板,第二缓冲壳体外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设有能够位移的第一缓冲挡板,第三缓冲基体,第三缓冲基体由板体折弯成梯形结构,梯形结构底部与第五缓冲连接板连接,梯形结构顶部通过第六缓冲组件与第一缓冲挡板连接。
[0014]第三缓冲基体,第三缓冲基体由板体折弯成梯形结构,梯形结构底部与第五缓冲连接板连接,梯形结构顶部通过第六缓冲组件与第一缓冲挡板连接。车体各个侧面均可设置缓冲组件。
[0015]通过在车体侧面设置缓冲组件的方式,对车体侧面进行有效防护,避免物体撞击对车体造成破坏以及影响其正常的文件运送,具体的,通过设置能够位移的第一缓冲挡板来与碰撞物接触,并通过第六缓冲组件、第三缓冲基体来消耗碰撞冲击能量,避免或降低冲击力传递至车体上,这样有效避免车体被撞击破碎或降低其破损程度,更为重要的是,此设计可较大程度的减小普通撞击受力,例如运送文件过程中有行人踢到车体的撞击,缓冲组件内的第六缓冲组件对此类碰撞冲击力进行吸收并传递至后侧的第三缓冲基体,第三缓冲
基体受力向梯形结构两侧来传递受力,这样有效消耗受力,避免车体翻倒或者上部运送的文件掉落。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三缓冲基体内侧设有第四缓冲基体,第四缓冲基体由板体折弯成梯形结构,第四缓冲基体的梯形结构高度低于第三缓冲基体的梯形结构高度。第三缓冲基体、第四缓冲基体底部均具有向外部延伸的延伸板,且延伸板上均开设有通孔,第三缓冲基体、第四缓冲基体通过紧固件与第五缓冲连接板连接,第三缓冲基体、第四缓冲基体表面均设条形孔。在第三缓冲基体内侧设置与其结构形状类似的第四缓冲基体的方案用于提高抗冲击能力,实现刚性缓冲,利用第三缓冲基体、第四缓冲基体的形变来吸收冲击力对后侧的车体起到有效防护,并且第三缓冲基体在受冲击向后形变与第四缓冲基体接触过程中,第三缓冲基体与第四缓冲基体的板体接触量不断增大与形变摩擦等,可扩大碰撞产生噪音来提醒四周人员装置受碰撞,避免再次撞击以及及时发现或检查运送文件是否掉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包括:档案输送装置(100),所述档案输送装置(100)包括:车体(40),所述车体(40)上部通过缓冲板组(30)安装有置物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组(30)由上下设置且结构形状一致的第一缓冲板(31)和第二缓冲板(32)组成,所述第一缓冲板(31)与第二缓冲板(32)之间阵列布设有减震组件(50),所述减震组件(50)包括与上部第一缓冲板(31)连接的第一减震环体(51),所述第一减震环体(51)内圈环绕布设有减震连接板体(52),所述减震连接板体(52)下方设有减震套体(55),所述减震套体(55)内设有能够上下滑移的第一减震滑移塞体(56),所述第一减震滑移塞体(56)上表面与各减震连接板体(52)底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套体(55)上部连接有减震伸缩套(53),所述减震伸缩套(53)与第一减震环体(51)底部抵接且能够分离,所述减震套体(55)内底部封口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套体(55)内设有能够位移的第三减震滑移塞体(58),所述第三减震滑移塞体(58)上下表面外凸设置,所述第一减震滑移塞体(56)设于第三减震滑移塞体(58)上方且两者之间设有能够滑移的第二减震滑移塞体(57),所述第二减震滑移塞体(57)外圈环绕设有环形凸起,且减震套体(55)壁体上设有与环形凸起形状对应的凸环(5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文件档案用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车体(40)侧面设有缓冲组件(60),所述缓冲组件(60)包括:第二缓冲壳体(62),所述第二缓冲壳体(62)内部中空,所述第二缓冲壳体(62)与车体(40)相邻面设有与车体(40)连接的第五缓冲连接板(65),所述第二缓冲壳体(62)外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设有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位郭煜玺袁晓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仰天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