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及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53125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及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包括在地热井旁钻取与地热井相互连通的定向管道,定向管道与地热井的连通点位于地热井的液面下方;将地热井的井口与定向管道的上端口均密封;在地热井的液位处于稳定状态时分别监测并获取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当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相等时,通过测量定向管道内的液位以得到地热井的液位。在测量地热井液位时,定向管道不会影响测量设备正常工作,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同时地面空气不会进入地热井内,避免造成设备腐蚀和水质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获取的液位数据失真以及空气进入井下造成设备腐蚀和水质污染的问题。腐蚀和水质污染的问题。腐蚀和水质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及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热测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及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热井在供暖季运行时,为防止空气或别的有害气体进入井下污染地热水,一般井口与地面管线处于密封连接状态。而地热井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经常监测井下水位,此种模式下常规测线无法下入井下,无法获取井下液位真实数据。
[0003]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方案中测量井下液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在井口位置安装声波液位计,通过声音的传播,在井下液面进行反射,通过接受反射声波计算井下液位;此方法通常会受到井下别的物体干扰,反射声波往往不是从液面反射的,液位获取数据通常发生失真。2)在井口位置开小孔并下入测线测量井下液位,此时,地面空气便会进入井下,与井下液体或设备发生氧化反应,造成设备腐蚀和水质污染;另外,由于抽水管柱的存在,测线下入过程中通常存在受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及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地热井液位测量过程中获取的液位数据失真以及空气进入井下造成设备腐蚀和水质污染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包括:在地热井旁钻取与地热井相互连通的定向管道,定向管道与地热井的连通点位于地热井的液面下方;将地热井的井口与定向管道的上端口均密封;在地热井的液位处于稳定状态时分别监测并获取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当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相等时,通过测量定向管道内的液位以得到地热井的液位。
[0006]进一步地,当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不相等时,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还包括:通过设置在定向管道内的调压装置调节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重复监测并获取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直至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相等。
[0007]进一步地,在监测并获取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时,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还包括:分别在地热井内和定向管道内设置压力表;通过压力表分别监测并获取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包括:在地热井旁钻取与地热井相互连通的定向管道,定向管道与地热井的连通点位于地热井的液面下方;将地热井的井口与定向管道的上端口均密封;通过开设在地热井与定向管道之间的连通管道将地热井与定向管道的液面以上的部分相互连通;通过测量定向管道内的液位以得到地热井的液位。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包括:地热井;定向管道,开设在地热井的旁边,定向管道的下端与地热井的液面下方相互连通;测量部件,设置在定向管道内,测量部件用于测量定向管道内的液位以得到地热井的液位。
[0010]进一步地,地热井的井口和定向管道的上端口均密封。
[0011]进一步地,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还包括:第一压力表,设置在地热井内,第一压力表用于监测并获取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第二压力表,设置在定向管道内,第二压力表用于监测并获取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
[0012]进一步地,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还包括:调压装置,与定向管道连通并分别与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连接,调压装置用于调节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以使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与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相等。
[0013]进一步地,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还包括:连通管道,开设在地热井与定向管道之间并将地热井与定向管道的液面以上的部分相互连通。
[0014]进一步地,测量部件为测绳。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包括在地热井旁钻取与地热井相互连通的定向管道,定向管道与地热井的连通点位于地热井的液面下方;将地热井的井口与定向管道的上端口均密封;在地热井的液位处于稳定状态时分别监测并获取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当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相等时,通过测量定向管道内的液位以得到地热井的液位。从而在测量地热井液位的过程中,定向管道不会影响测量设备正常工作,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同时地面空气不会进入地热井内,避免造成设备腐蚀和水质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热井液位测量过程中获取的液位数据失真以及空气进入井下造成设备腐蚀和水质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第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的流程框图;
[001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第二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的流程框图;
[0019]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第三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的流程框图;
[0020]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第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选的第二种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的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0、地热井;20、定向管道;30、测量部件;40、第一压力表;50、第二压力表;60、调压装置;70、连通管道;80、抽水管线;90、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02:在地热井旁钻取与地热井相互连通的定向管道,定向管道与地热井的连通点位于地热井的液面下方;
[0027]S104:将地热井的井口与定向管道的上端口均密封;
[0028]S106:在地热井的液位处于稳定状态时分别监测并获取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
[0029]S108:当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相等时,通过测量定向管道内的液位以得到地热井的液位。
[0030]在测量地热井液位的过程中,地热井与定向管道的下端连通从而构成一个连通器,定向管道内没有管线或其他障碍物,不会影响测量设备正常工作,从而能够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另外通过定向管道测量液位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地热井,避免造成设备腐蚀和水质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热井液位测量过程中获取的液位数据失真以及空气进入井下造成设备腐蚀和水质污染的问题。
[0031]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步骤S102中,在钻取定向管道时,定向管道上段为竖直管道,下段为弧形管道,通过弧形管道将竖直管道与地热井的液面下方的位置连通。上段的竖直管道与地热井10相互平行,从而保证采用测绳测量液位时,测绳能够顺畅地下探到液面的位置。定向管道通常为一个小井眼,直径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热井旁钻取与所述地热井相互连通的定向管道,所述定向管道与所述地热井的连通点位于所述地热井的液面下方;将所述地热井的井口与所述定向管道的上端口均密封;在所述地热井的液位处于稳定状态时分别监测并获取所述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所述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当所述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所述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相等时,通过测量所述定向管道内的液位以得到所述地热井的液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所述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不相等时,所述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还包括:通过设置在所述定向管道内的调压装置调节所述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重复监测并获取所述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所述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直至所述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与所述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监测并获取所述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所述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时,所述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还包括:分别在所述地热井内和所述定向管道内设置压力表;通过所述压力表分别监测并获取所述地热井内的环空压力和所述定向管道内的环空压力。4.一种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热井旁钻取与所述地热井相互连通的定向管道,所述定向管道与所述地热井的连通点位于所述地热井的液面下方;将所述地热井的井口与所述定向管道的上端口均密封;通过开设在所述地热井与所述定向管道之间的连通管道将所述地热井与所述定向管道的液面以上的部分相互连通;通过测量所述定向管道内的液位以得到所述地热井的液位。5.一种地热井液位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斌高小荣孙彩霞任小庆许勇阴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