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104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包括扇叶,所述扇叶靠近电机的一侧为大截面端,远离电机的一侧为小截面端,所述扇叶主体包括主体部、变截面部,所述变截面部为在所述扇叶的上扇面、下扇面在所述扇叶尾部相交处起始,倾斜向下设置的翼板,所述翼板和所述上扇面、下扇面光滑过度,由所述大截面端至所述小截面端所述翼板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所述主体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配重部件,用于保证各个扇叶的质心位于吊扇的旋转中心上。个扇叶的质心位于吊扇的旋转中心上。个扇叶的质心位于吊扇的旋转中心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扇叶
,具体来说是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风扇的特点是叶片长,覆盖面积大,方便控制,夏日里,用在工厂内时可连续不断吹拂,迅速蒸发体表汗液,给工人带来5

7摄氏度的快速自然降温,还可以保持空气干燥,降低环境湿度,保护工业厂房中的设备以及物品不会受到锈蚀、发霉。现有技术中的工业风扇的扇叶多为等截面结构,由于扇叶远离电机转轴的一端线速度更大,而空气阻力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在扇叶远离电机转轴的一端受到的空气阻力也就更大,导致风扇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由其靠近电机端至远离电机端横截面逐渐变小,减少风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包括扇叶,所述扇叶靠近电机的一侧为大截面端,远离电机的一侧为小截面端,所述扇叶主体包括主体部、变截面部,所述变截面部为在所述扇叶的上扇面、下扇面在所述扇叶尾部相交处起始,倾斜向下设置的翼板,所述翼板和所述上扇面、下扇面光滑过度,由所述大截面端至所述小截面端所述翼板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0006]所述主体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配重部件,所述配重部件包括伸缩杆、若干配重环,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杆、内杆,所述套杆的端面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插孔,所述内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孔内并和所述插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插孔的内底面和所述内杆之间设置有弹性件A,提供使所述内杆、套杆相互分离的弹性力,所述上扇面、下扇面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内杆、套杆相背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孔中,所述配重环套设于所述伸缩杆的侧壁外。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内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所述扇叶主体的上扇面、下扇面连接,两个分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供连杆插入的通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呈弧形结构,两个分隔板的内凹侧相对。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和所述扇叶主体一体成型。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扇面、下扇面位于两个分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分别同轴心地设置有通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上还设置有抵接环,所述内杆、套杆的侧壁外分别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抵接环均设置于所述限位凸台之间,所述抵接环与其中一个限位凸台之间设置有弹性件B,所述配重环设置于所述抵接环、限位凸台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A、弹性件B均为弹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扇叶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在所述大截面端,扇叶旋转的线速度低,风阻小,通过大横截面积的翼板弥补风量,渐变至所述小截面端,所述扇叶的线速度高,风阻随之变大,因而减少所述翼板的横截面积,公知,空气阻力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过合理设置所述翼板的横截面积的初始大小以及由大截面端至小截面端渐变的比例,能够保证吊扇产生的风量风速并降低吊扇工作时的能耗,进而减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变截面扇叶结构图;
[0017]图2为大截面端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0019]图4为小截面端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列表
[0021]1‑
扇叶,2

主体部,3

翼板,4

配重部件,5

内杆,6

套杆,7

配重环,8

弹性件B,9

弹性件A,10

抵接环,11

限位凸台,12

通孔,13

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4所示,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包括扇叶1,所述扇叶1靠近电机的一侧为大截面端,远离电机的一侧为小截面端,所述扇叶1主体包括主体部2、变截面部,所述变截面部为在所述扇叶1的上扇面、下扇面在所述扇叶1尾部相交处起始,倾斜向下设置的翼板3,所述翼板3和所述上扇面、下扇面光滑过度,在所述大截面端,扇叶1旋转的线速度低,风阻小,通过大横截面积的翼板3弥补风量,渐变至所述小截面端,所述扇叶1的线速度高,风阻随之变大,因而减少所述翼板3的横截面积,公知,空气阻力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通过合理设置所述翼板3的横截面积的初始大小以及由大截面端至小截面端渐变的比例,能够实现在不影响吊扇产生风量风速的情况下,降低吊扇工作时的能耗,进而减低了生产成本。
[0026]公知,转动装置如风扇、引擎、运转时,若转动不平衡而引起自激力量,则会产生振动、噪音或功能受损等不良影响。以风扇为例,当一个扇轮旋转时,若该扇叶1发生外形不对称、具有制造公差、变形、材质分布不均、安装不对心或环境温度等情况,将会造成转动不平衡。相比于等截面结构,本技术的变截面结构更易出现上述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所述主体部2的内部设置有配重部件4,所述配重部件4包括伸缩杆、若干配重环7,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杆6、内杆5,所述套杆6的端面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插孔,所述内杆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孔内并和所述插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插孔的内底面和所述内杆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A9,提供使所述内杆5、套杆6相互分离的弹性力,所述上扇面、下扇面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内杆5、套杆6相背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孔中,所述配重环7套设于所述伸缩杆的侧壁外。首先,所述伸缩杆在所述弹性件A9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所述内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叶(1),所述扇叶(1)靠近电机的一侧为大截面端,远离电机的一侧为小截面端,所述扇叶(1)主体包括主体部(2)、变截面部,所述变截面部为在所述扇叶(1)的上扇面、下扇面在所述扇叶(1)尾部相交处起始,倾斜向下设置的翼板(3),所述翼板(3)和所述上扇面、下扇面光滑过度,由所述大截面端至所述小截面端所述翼板(3)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所述主体部(2)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配重部件(4),所述配重部件(4)包括伸缩杆、若干配重环(7),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杆(6)、内杆(5),所述套杆(6)的端面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插孔,所述内杆(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孔内并和所述插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插孔的内底面和所述内杆(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A(9),提供使所述内杆(5)、套杆(6)相互分离的弹性力,所述上扇面、下扇面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内杆(5)、套杆(6)相背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孔中,所述配重环(7)套设于所述伸缩杆的侧壁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内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分隔板(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川李焕廷
申请(专利权)人:戴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