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及排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77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排风管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之间设置有轴承,轴承与第一内圈固定件和第二内圈固定件分别卡接;第一内圈固定件与第二外圈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二内圈固定件与第一外圈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一内圈固定件与第一外圈固定件间隙配合连接;第一外圈固定件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定位部,第二外圈固定件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内圈固定件和第二内圈固定件的间隙配合将轴承固定在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之间,使得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并卡接固定。可以相对转动并卡接固定。可以相对转动并卡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及排风管


[0001]本技术属于排风管道
,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及排风管。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在试验台上进行化学实验等其他实验时,会伴随着有害气体的产生,为了避免有害气体吸入人体内,现有技术中在实验台上方设置排风管,用于收集有害气体。随着不同实验的进行,需要拉动排风管吸收不同位置的气体。现有的排风管内部设置弹簧结构,可以实现改变排风管的位置,但是排风管在拉动之后,会受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出现回位现象,导致排风管端部的吸风罩不稳定。
[0003]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旋转关节结构以及基于该旋转关节结构的排风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排风管的端部吸风罩部位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关节结构。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包括直径相同的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转动连接;
[0006]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内圈固定件,轴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内圈固定件,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和第二内圈固定件分别卡接;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圈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间隙配合连接;
[0007]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定位部,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位部;
[0008]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卡位部卡接。
[0009]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外圈固定件的外沿均匀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定位部的数量相同,用于安装所述定位部;
[0010]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置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的外沿之间形成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
[0011]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的中心外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凹槽,用于安装所述轴承,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一体成型;
[0012]所述卡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的一侧。
[0013]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定位部包括钢珠、弹簧和顶丝;
[0014]所述钢珠的一侧与所述卡位部卡接,另一侧与所述弹簧抵接,所述弹簧与所述顶丝抵接;
[0015]所述钢珠、弹簧和顶丝依次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顶丝与所述安装孔螺纹连接。
[0016]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卡位部为开设在所述第二内圈固定件一侧外沿的半球形卡槽,所述半球形卡槽的位置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相适应。
[0017]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卡位部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圈固定件一侧外沿的波浪形环状结构,所述波浪形环状结构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相适应。
[0018]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排风管,在第一外圈固定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口法兰,所述第一接口法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一接口法兰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排风管道;
[0019]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接口法兰,所述第二接口法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二接口法兰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排风管道。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第一内圈固定件和第二内圈固定件的间隙配合将轴承固定在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之间,并且在卡位部和定位部的配合,使得第一外圈固定件和第二外圈固定件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并卡接固定,将该结构应用到排风管中,即可以改变排风管的排风位置,又可以保证在位置调好之后吸风罩保持固定。
附图说明
[0021]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作示意性的说明和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2]图1:本技术结构爆炸图;
[0023]图2:本技术内部结构;
[0024]图3:第二外圈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4:第二外圈固定件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5:第一外圈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6:定位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第一外圈固定件;1.1、凸台;1.2、安装槽;1.3、安装孔;2、第一内圈固定件;3、轴承;4、第二内圈固定件;5、第二外圈固定件;5.1、卡位部;5.2、凹槽;6、定位部;6.1、钢珠;6.2、弹簧;6.3、顶丝;7、第一接口法兰;8、第二接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包括直径相同的第一外圈固定件1和第二外圈固定件5,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和第二外圈固定件5转动连接;
[0032]具体的,第一外圈固定件1和第二外圈固定件5之间设置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一
侧设置有第一内圈固定件2,轴承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内圈固定件4,轴承3与第一内圈固定件2和第二内圈固定件4分别卡接,具体的,第一内圈固定件2和轴承3的同一侧分别开设有卡槽,轴承3卡接在第一内圈固定件2的卡槽内,第二内圈固定件4卡接在轴承3的卡槽内;第一内圈固定件2与第二外圈固定件5固定连接,第二内圈固定件4与第一外圈固定件1固定连接;第一内圈固定件2与第一外圈固定件1间隙配合连接;
[0033]如图5所示,第一外圈固定件1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外圈固定件1的外沿均匀开设有4个安装孔1.3,第一外圈固定件1沿周向设置有4个定位部6,定位部6设置在安装孔1.3内部,且与安装孔1.3螺纹连接,第二外圈固定件5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位部5.1,卡位部5.1与定位部6卡接;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位部5.1为开设在所述第二内圈固定件4一侧外沿的半球形卡槽,所述半球形卡槽的位置与所述安装孔1.3的位置相适应。第一通孔的一侧设置凸台1.1,所述凸台1.1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的外沿之间形成安装槽1.2,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2。
[0034]在上述中,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5的中心外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凹槽5.2,用于安装所述轴承3,所述凹槽5.2与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2一体成型;
[0035]所述卡位部5.1位于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5靠近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的一侧。
[0036]如图6所示,定位部6包括钢珠6.1、弹簧6.2和顶丝6.3;
[0037]所述钢珠6.1的一侧与所述卡位部5.1卡接,另一侧与所述弹簧6.2抵接,所述弹簧6.2与所述顶丝6.3抵接;
[0038]所述钢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径相同的第一外圈固定件(1)和第二外圈固定件(5),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和第二外圈固定件(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和第二外圈固定件(5)之间设置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内圈固定件(2),轴承(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内圈固定件(4),所述轴承(3)与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2)和第二内圈固定件(4)分别卡接;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2)与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圈固定件(4)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2)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定位部(6),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5)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位部(5.1);所述定位部(6)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卡位部(5.1)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外圈固定件(1)的外沿均匀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的数量与所述定位部(6)的数量相同,用于安装所述定位部(6);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置凸台(1.1),所述凸台(1.1)与所述第一外圈固定件(1)的外沿之间形成安装槽(1.2),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5)的中心外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凹槽(5.2),用于安装所述轴承(3),所述凹槽(5.2)与所述第一内圈固定件(2)一体成型;所述卡位部(5.1)位于所述第二外圈固定件(5)靠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玖研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