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63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其包括安装于四周墙面固定膜材用的固膜节点,所述每一个固膜节点包括主固件、副固件、主膜材和封边膜,所述主固件的一端与墙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膜材通过转接件连接,所述主固件的一侧还安装有副固件,封边膜的一端连接于副固件、另一端搭接至主膜材上面,通过设置固膜节点,将建筑屋体的至少两个四周面安装固膜节点,通过主固件连接主膜材,通过副固件连接封边膜,实现单层式四边无死角的膜材覆盖,从而与原建筑屋盖或楼层板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从而形成一个隔热层构造;此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将主固件设置成上固件和下固件,可以实现在一个固膜节点上同时设置两个主膜材,可形成多个保温隔热腔体,保温隔热效果更佳。更佳。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领域中,对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主体如粮仓、体育场、工厂车间等均存在冬冷夏热的现象,因其原本的建筑主体仅有一层顶层钢板封顶,缺乏有效的保温隔热腔;此问题的存在,会对让生产和加工使用活动投入巨大的保温隔热能耗,如空调和风扇耗能等。目前,为解决此技术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用钢结构构平层的做法,即在屋顶的下方搭建一个钢结构平层,然后在钢结构平层的下方加装吊顶;然而,此种做法一方面是成本巨大,另一方面是对于大跨度大空间的屋体来讲,钢结构容易因为力度不均匀或结构老化而垮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其造价成本低而且结构稳固,还可以单层、双层甚至多层保温隔热,保温隔热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其包括安装于四周墙面固定膜材用的固膜节点,所述每一个固膜节点包括主固件、副固件、主膜材和封边膜,所述主固件的一端与墙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膜材通过转接件连接,所述主固件的一侧还安装有副固件,封边膜的一端连接于副固件、另一端搭接至主膜材上面。
[0006]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主固件分为上固件和下固件,所述主膜材与上固件通过转接件连接,所述副固件位于上固件的上端,所述封边膜一端由副固件固定于墙体、另一端延伸至主膜材的上端,所述主膜材的下端还设有下层膜材,其通过转接件与下固件连接,所述下固件的下端设有下层副固件和下层封边膜,所述下层封边膜的一端通过下层副固件连接于墙体、另一端搭接至主膜材上面。
[0007]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主固件为组合件(T型钢+钢板),其上下两个凹槽内还设有用于加强组合件(T型钢+钢板)稳定性用的劲板。
[0008]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螺栓、膜材夹具,所述膜材夹具的一端设有供螺栓的螺帽端插入并锁紧用的螺帽夹口,另一端设有供膜材包边穿过并锁紧用的膜材夹口,所述主固件上蛇有螺孔,螺栓的另一端穿过螺孔由螺母实现固定。
[0009]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副固件包括与墙面接触的橡胶板和位于橡胶板外侧用于压紧用的压铝板,所述橡胶板和压铝板上均设有螺孔,所述封边膜卡紧于橡胶板和压铝板的缝隙内,最终通过自攻钉将橡胶板、压铝板和封边膜实现固定。
[0010]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封边膜的膜包边卡与橡胶板和压铝板的缝隙的外侧
[001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通过设置固膜节点,将建筑屋体的至少两个四周面安装固膜节点,通过主固件连接主膜材,通过副固件连接封边膜,实现单层式四边无死角的膜材覆盖,此结构简单,成本低。
[0013](2)通过将主固件设置成上固件和下固件,并且增加下层膜材和下层副固件,可以实现在一个固膜节点上同时设置两个主膜材,由此形成主膜材与屋顶的第一保温隔热腔,以及下层膜材与主膜材之间的第二保温隔热腔,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设置包括第三、第四等保温隔热腔体,让保温隔热效果更佳。
[0014](3)本保温隔热节点中,各个膜材均通过相应的转接件或副固件进行连接,不会松散散落,结构稳固,适合所有建筑屋体的加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保温隔热构造中实施例2单侧固膜节点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保温隔热构造中实施例1单侧固膜节点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保温隔热构造中实施例1双侧固膜节点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保温隔热构造中实施例2双侧固膜节点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保温隔热构造中固膜节点安装于建筑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专利中主固件立体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专利中主固侧视体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专利转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专利转接件中的膜材夹具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专利副固件固定封边膜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主固件

1、副固件

2、主膜材

3、封边膜

4、墙体

5、转接件

6、上固件

101、下固件

102、下层膜材

7、下层副固件

8、下层封边膜

9、劲板

10、螺栓

61、膜材夹具

62、螺帽夹口

6201、膜材夹口

6202、橡胶板

201、压铝板

2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7]参考图1至图10:
[0028]实施例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其包括安装于两个四周墙面固定膜材用的固膜节点,所述每一个固膜节点包括主固件1、副固件2、主膜材3和封边膜4,所述主固件1的一端与墙体5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膜材3通过固定膜材用的转接件6进行连接,优选的转接件6为螺栓61和膜材夹具62,所述主固件1的外侧还安装有副固件2,封边膜4的一端连接于副固件2、另一端搭接至主膜材3上面,此处,封边膜4即膜披帘,因主固件1和主膜材3通过转接件6连接后,主固件1本体与主膜材3之间存在空隙,传统的这一块也是很难解决,本技术方案中,创新性的加装了封边膜4,其通过副固件2固定于墙体5上,封边膜4的另一端则搭接至主膜材3上面,此处的上面可以是上端或下端,当然,为了防止封边膜4滑落,封边膜4与主膜材3还可以采用热焊工艺进行焊接,需要指出
的是,此处膜材中不管是金属膜材、非金属膜材抑或是硬质膜材或软质膜材均可以采用,均在本专利保护范围内,需要注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因为建筑屋体的每条边均为长跨度,为此,此处的如主固件1、副固件2等均为通长配件,即沿着墙体5长度设置的长条形配件。
[0029]实施例2:区别于实施例1种的单层保温隔热,对于多数建筑屋体,单层保温隔热,仅仅是与屋顶形成一个保温隔热腔,而对于偏冷的北方或偏热的南方来说,还是不够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多层(至少两层)的保温隔热层的实施例,具体为:所述主固件1分为上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于四周墙面固定膜材用的固膜节点,所述每一个固膜节点包括主固件、副固件、主膜材和封边膜,所述主固件的一端与墙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膜材通过转接件连接,所述主固件的一侧还安装有副固件,封边膜的一端连接于副固件、另一端搭接至主膜材上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件分为上固件和下固件,所述主膜材与上固件通过转接件连接,所述副固件位于上固件的上端,所述封边膜一端由副固件固定于墙体、另一端搭接至主膜材上面,所述主膜材的下端还设有下层膜材,其通过转接件与下固件连接,所述下固件的下端设有下层副固件和下层封边膜,所述下层封边膜的一端通过下层副固件连接于墙体、另一端搭接至主膜材下面。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建筑空间内的保温隔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刚眭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鑫空间膜结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