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51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工储存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包括内容器、和外壳,内容器和外壳之间设置内支座,内支座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一绝热垫;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另一端与内容器下部外壁相连;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另一端与外壳下部内壁相连;第一绝热垫一面与第一支撑板相连,另一面与第二支撑板相连。该立式低温液体储罐通过对内支座的改进,有效减少了通过内容器的热量损失,使得立式低温液体储罐静态蒸发率可以低至0.198%,与最大允许蒸发率0.317%相比,静态蒸发率降低了37.5%。静态蒸发率降低了37.5%。静态蒸发率降低了3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低温液体储罐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储存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低温液体储罐。

技术介绍

[0002]低温液体储罐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储存容器,包括内容器和外壳。立式低温液体储罐是化工生产中频频使用的一种重要的低温液体储罐类型。目前大多立式低温液体储罐主要采用吊带结构对内容器进行固定,随着化工生产存量逐渐增大,立式低温液体储罐逐渐趋于大型化;然而,随着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大型化,吊带结构便无法满足大型化后的低温液体储罐所需的刚度和稳定性,所以现有一些研究采用内支座代替吊带结构以解决低温液体储罐大型化带来的负载问题。
[0003]但是,低温液体储罐除了对负载(刚度和稳定性)有要求外,更重要需要达到标准(GB/T18442《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中规定的静态蒸发率指标,即低温液体储罐内容器中储存的低温液体的热量损失量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通过内支座的热量损失是内容器中低温液体热量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漏热量的付立叶传热方程(H=λ*A/L,其中,H—传热量,λ—导热系数,A

面积,L

长度)可以得知,内支座为了保证低温液体储罐的负载,内支座的支撑面积不能太小,长度不能太长;如此,通过内支座的漏热量就会比较大,从而会储存的低温液体挥发比较快,低温液体储罐的静态蒸发率会比较高,很难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静态蒸发率值的要求。
[0004]所以,现亟需一种静态蒸发率低于标准所规定值的立式低温液体储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低温液体储罐,该立式低温液体储罐通过对内支座的改进,减少了内容器中低温液体通过内支座的热量损失,从而使得低温液体储罐的静态蒸发率低于标准所规定值。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包括内容器和外壳,内容器和外壳之间设置内支座,内支座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一绝热垫;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另一端与内容器下部外壁相连;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另一端与外壳下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绝热垫一面与第一支撑板相连,另一面与第二支撑板相连。
[0008]本专利技术中的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在使用时,内支座中的第一支撑柱一端与内容器的下部(也可以是内容器下封头)外壁接触,应当理解的是,内支座的数量可以根据内容器下部的的形状以及整体的结构稳定情况来决定,比如如果内容器下部为平齐的底部,那么内支座可以仅为1个就可以将内容器支撑起;当然,内容器下部的形状也可以呈弧形,那么第一支撑柱的一端的形状也是需要呈弧形,且与内容器下部的弧形弧度一致;内支座中的第
二支撑柱一端固定于外壳的下部(也可以是外壳下封头)内壁,同样地,第二支撑柱与外壳下部的形状也要保持一致;如此,从下至上,第二支撑柱上一端固定于外壳下部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绝热垫一面接触,第一绝热垫另一面与第一支撑板接触,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柱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另一端与内容器外壁接触,在内容器及储存的低温液化气体的重力作用下,内支座各部件之间可以形成牢固的连接关系,进而将内容器进行固定;如此,内支座的数量至少为2个,2个以上的内支座刚好可以形成“Y”型的卡缝,在内容器及储存的低温液化气体的重力作用下可以将内容器固定住;当然,3个内支座效果稳固性会更好,所以一般会选择3个;还需要说明的是,内容器储存的LO2、LN2、LAr、LNG、LCO2或LNO等低温液化气体,温度会比较低,会使得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温度较低,一般低于

20℃,所以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板的材料一般会选择能在

20℃环境不会碎断且热导率比较低的材料,比如不锈钢或碳钢。
[0009]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立式低温液体储罐通过对内支座的改进,有效减少了通过内容器的热量损失,使得立式低温液体储罐静态蒸发率可以低至0.198%,与最大允许蒸发率0.317%相比,静态蒸发率降低了37.5%,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式低温液体储罐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式低温液体储罐的内支座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第一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第二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第一绝热垫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第二绝热垫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低温液体储罐进出管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支撑部;11:第一支撑板;111:第一安装孔;12: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部;21:第二支撑板;211:第二安装孔;22:第二支撑柱;3:紧固部;4:第一绝热垫;41:第三安装孔;5:第二绝热垫;51:第四安装孔;6:内容器;7:外壳;8:进出管;81:进出管f;82:进出管a;83:进出管b;84:进出管c;85:进出管d;86:进出管h;87:进出管m1;88:进出管m2;9:内容器定位件;10:外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同样地,术语“第一”或“第二”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也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对应设置”指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垫片上的安装孔重叠,可以使紧固部贯穿重叠的安装孔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垫片上固定连接。
[0022]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7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包括内容器6和外壳7,其特征在于,内容器6和外壳7之间设置内支座,内支座包括第一支撑部1、第二支撑部2和第一绝热垫4;第一支撑部1包括第一支撑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包括内容器(6)和外壳(7),其特征在于,内容器(6)和外壳(7)之间设置内支座,内支座包括第一支撑部(1)、第二支撑部(2)和第一绝热垫(4);第一支撑部(1)包括第一支撑板(11)和第一支撑柱(12),第一支撑柱(12)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1),另一端与内容器(6)下部外壁相连;第二支撑部(2)包括第二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柱(22),第二支撑柱(22)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1),另一端与外壳(7)下部内壁相连;第一绝热垫(4)一面与第一支撑板(11)相连,另一面与第二支撑板(2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热多垫(4)由玻璃钢制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热多垫(4)的厚度为40mm

60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热垫(4)靠近第一支撑板(11)一面的面积≥第一支撑板(11)靠近第一绝热垫(4)一面的面积;第一绝热垫(4)靠近第二支撑板(21)一面的面积≥第二支撑板(21)靠近第一绝热垫(4)一面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立式低温液体储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部(3),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21)和第一绝热垫(4)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211)和第三安装孔(41),紧固部(3)贯穿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培文范春玲李琼韦艳莲雷志添蒋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欣宇压力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