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46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通过以激光勾勒的方法在铜胎上勾勒出施釉区和不施釉区的界限纹路,然后在施釉区域刷涂氯化铵溶液,然后在施釉区域进行施釉,施釉完成后进行喷涂,然后首先通过在铜胎内放置加热装置初步升温至除水温度以加热除水,然后在烧制升温阶段,铜胎内加热装置快速升温至分解温度,然后继续升温至烧制温度;此时焙烧炉直接升温至接近烧制温度,然后微调至与铜胎内加热装置温度一致,直至烧制完成。直至烧制完成。直至烧制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珐琅雕塑
,具体为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珐琅就是将经过粉碎研磨的珐琅釉料,涂施于经过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后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制作步骤后,所得到的复合性工艺品。珐琅工艺的制作分类很多,一般根据制作方法和胎地种类将其分类,铜胎是薄胎珐琅的常用材料。
[0003]但是,艺术造型的小件产品,造形复杂、手工锻造无法制作这类产品,但按以往失蜡精密鋳造工艺,又无法把产品的壁厚降下来,并且手工锻造费时费力,并且生产效率不高。同时珐琅器的抗撞击性能普遍不佳,在遇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开裂、翘边;同时珐琅器对湿气较为敏感,需要在严格的环境中保存;同时珐琅器在烧制的过程中,未施釉的铜胎容易出现氧化痕迹,非常影响美观,后续需以强酸清洗,造成生产效率极低,而且产生大量的废酸。
[0004]而且现有技术的烧制是置入焙烧炉中直接加热至烧制温度,这种工艺具有如下缺点:1、没有除水段,水挥发后影响珐琅的致密性和与铜胎的附着力;2、铜胎内温度会低于铜胎外温度,导致釉料熔融时是表面先熔融,最后底层熔融,导致珐琅与铜胎的附着力不佳。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通过以激光勾勒的方法在铜胎上勾勒出施釉区和不施釉区的界限纹路,然后在施釉区域刷涂氯化铵溶液,然后在施釉区域进行施釉,施釉完成后进行喷涂,然后首先通过在铜胎内放置加热装置初步升温至除水温度以加热除水,然后在烧制升温阶段,铜胎内加热装置快速升温至分解温度,然后继续升温至烧制温度;此时焙烧炉直接升温至接近烧制温度,然后微调至与铜胎内加热装置温度一致,直至烧制完成。
[0007]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效果图制作:根据雕塑造型,进行3D效果图设计和制作工艺、分型、分拆设计;
[0009]S2、金属雕塑部件制作:根据S1步骤中编程好的3D数据,分别制作金属雕塑部件;
[0010]S3、金属压蜡模型制作:把S2步骤中制造的所有金属雕塑部件翻制出轻便的金属压蜡模型;
[0011]S4、薄胎蜡模制作:根据雕塑大小,把雕塑部件制作出厚度为1.5mm

3.0mm的薄胎蜡模;
[0012]S5、铜胎制作:利用真空负压铸造工艺,成功浇注各种紫铜薄胎艺术雕塑类产品铜胎;
[0013]S6、激光勾勒:根据S1步骤中编程好的3D数据,利用激光在铜胎上勾勒出施釉区和
不施釉区的界限纹路;
[0014]S7、刷涂氯化铵溶液:在铜胎的施釉区域刷涂氯化铵溶液;
[0015]S8、施釉:在铜胎的施釉区域进行专业施釉工艺;
[0016]S9、喷涂:在铜胎外壁上喷涂甲基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在铜胎内刷涂甲基硅酸钠水溶液;
[0017]S10、初步升温:将S9步骤制得的胚体置入焙烧炉,同时在铜胎内放置加热装置初步升温至除水温度以加热除水;
[0018]S11、烧制升温:铜胎内加热装置快速升温至分解温度,然后继续升温至烧制温度;此时焙烧炉直接升温至接近烧制温度,然后微调至与铜胎内加热装置温度一致,直至烧制完成。
[0019]进一步的,所述氯化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3%

0.5%。
[0020]进一步的,所述甲基硅酸钠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6%

0.8%。
[0021]进一步的,S10步骤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棒或加热块。
[0022]进一步的,S10步骤所述除水温度为60℃

70℃。
[0023]进一步的,S11步骤所述分解温度为350℃

380℃。
[0024]进一步的,S11步骤所述烧制温度为800℃

850℃。
[002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26]1、本专利技术通过用3D技术设计和制作雕塑模型,提高了效率,缩短制作周期;用金属模压蜡工艺,提高雕塑产品的表面清晰度,降低了产品的厚度,节约了金属,降低了产品的主要材料成本;用真空负压浇注工艺,大大降低了铸件废品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0027]2、在铜胎上激光勾勒出施釉区和不施釉区的界限纹路,可防止刷涂氯化铵溶液时污染不施釉区,防止氯化铵分解时产生表面腐蚀,影响外观;
[0028]3、刷涂氯化铵溶液可在氯化铵分解时对铜胎表面产生腐蚀,提高其与釉料的附着力;
[0029]4、喷涂甲基硅酸钠水溶液不仅可以防止不施釉区铜胎在烧制过程中氧化,而且能有效提升薄胎珐琅雕塑产品的憎水性,有效降低湿气敏感度;
[0030]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铜胎内放置加热装置初步升温至除水温度以加热除水,然后在烧制升温阶段,铜胎内加热装置快速升温至分解温度,然后继续升温至烧制温度;此时焙烧炉直接升温至接近烧制温度,然后微调至与铜胎内加热装置温度一致,直至烧制完成;此烧制工艺一直保持铜胎内温度高于铜胎外温度,底层釉料先熔融,有效提升了珐琅与铜胎的附着力。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流程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初步升温和烧制升温的升温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1
[0034]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5]S1、效果图制作:根据雕塑造型,进行3D效果图设计和制作工艺、分型、分拆设计;
[0036]S2、金属雕塑部件制作:根据S1步骤中编程好的3D数据,分别制作金属雕塑部件;
[0037]S3、金属压蜡模型制作:把S2步骤中制造的所有金属雕塑部件翻制出轻便的金属压蜡模型;
[0038]S4、薄胎蜡模制作:根据雕塑大小,把雕塑部件制作出厚度为2.0mm的薄胎蜡模;
[0039]S5、铜胎制作:利用真空负压铸造工艺,成功浇注各种紫铜薄胎艺术雕塑类产品铜胎;
[0040]S6、激光勾勒:根据S1步骤中编程好的3D数据,利用激光在铜胎上勾勒出施釉区和不施釉区的界限纹路;
[0041]S7、刷涂氯化铵溶液:在铜胎的施釉区域刷涂质量分数为0.4%的氯化铵溶液;
[0042]S8、施釉:在铜胎的施釉区域进行专业施釉工艺;
[0043]S9、喷涂:在铜胎外壁上喷涂甲基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在铜胎内刷涂甲基硅酸钠水溶液,甲基硅酸钠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8%;
[0044]S10、初步升温:将S9步骤制得的胚体置入焙烧炉,同时在铜胎内放置加热棒初步升温至60℃以加热除水;
[0045]S11、烧制升温:铜胎内加热棒快速升温至380℃,然后继续升温至烧制温度800℃;此时焙烧炉直接升温至接近烧制温度,然后微调至与铜胎内加热装置温度一致,直至烧制完成。
[0046]对比例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胎珐琅雕塑产品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效果图制作:根据雕塑造型,进行3D效果图设计和制作工艺、分型、分拆设计;S2、金属雕塑部件制作:根据S1步骤中编程好的3D数据,分别制作金属雕塑部件;S3、金属压蜡模型制作:把S2步骤中制造的所有金属雕塑部件翻制出轻便的金属压蜡模型;S4、薄胎蜡模制作:根据雕塑大小,把雕塑部件制作出厚度为1.5mm

3.0mm的薄胎蜡模;S5、铜胎制作:利用真空负压铸造工艺,成功浇注各种紫铜薄胎艺术雕塑类产品铜胎;S6、激光勾勒:根据S1步骤中编程好的3D数据,利用激光在铜胎上勾勒出施釉区和不施釉区的界限纹路;S7、刷涂氯化铵溶液:在铜胎的施釉区域刷涂氯化铵溶液;S8、施釉:在铜胎的施釉区域进行专业施釉工艺;S9、喷涂:在铜胎外壁上喷涂甲基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在铜胎内刷涂甲基硅酸钠水溶液;S10、初步升温:将S9步骤制得的胚体置入焙烧炉,同时在铜胎内放置加热装置初步升温至除水温度以加热除水;S11、烧制升温:铜胎内加热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欢吴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桐青金属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