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24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包括:浮台本体,浮台本体形成有相对的作业端和吃水端;容置空间,形成于浮台本体,且与浮台本体同轴布置,容置空间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作业端和吃水端;转运通道,形成于浮台本体,转运通道沿浮台本体的径向布置,且转运通道的一端用于连通作业水域,另一端连通于容置空间;其中,作业端形成有连通于转运通道的装载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便于作业相关的运输船只驶入转运通道暂时停泊,并通过浮台本体作业端形成的装载口进行货物转接,缩短运输船只与存储位置之间的距离,降低待转接货物在运输船只与浮台本体之间的转接距离,提升了货物的转接效率。提升了货物的转接效率。提升了货物的转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作业漂浮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海上作业漂浮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海洋工程领域中,海上平台常用于码头仓储、能源发电、海水利用旅游开发等行业,且随着各类行业的不断发展,海上平台形成了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如海上平台在参与货物转运作业时,往往需要海上平台具有较大的作业面积和承载能力以保证货物吞吐能力。然而,大型的海上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作业相关的运输船往往仅能够停靠在平台外围的邻近水域,从而货物在运输船与平台之间转接时较为费力,影响了货物转运效率,进而不利于海上作业的高效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包括:
[0005]浮台本体,浮台本体形成有相对的作业端和吃水端;
[0006]容置空间,形成于浮台本体,且与浮台本体同轴布置,容置空间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作业端和吃水端;
[0007]转运通道,形成于浮台本体,转运通道沿浮台本体的径向布置,且转运通道的一端用于连通作业水域,另一端连通于容置空间;
[0008]其中,作业端形成有连通于转运通道的装载口。
[000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转运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转运通道沿浮台本体的周向均匀布置。
[00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容置空间的直径大于转运通道的宽度。
[00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海上作业漂浮平台还包括:<br/>[0012]衔接台,设置于作业端,衔接台覆盖部分的装载口;
[0013]作业平台,连接于衔接台,作业平台覆盖至少部分的容置空间。
[00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衔接台包括:
[0015]第一支撑架,设置于作业端,第一支撑架为钢桁架结构;
[0016]第一支撑板,设置于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覆盖部分的装载口;
[0017]其中,第一支撑板由钢材制成。
[001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作业平台包括:
[0019]第二支撑架,连接于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为钢桁架结构;
[0020]第二支撑板,设置于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板覆盖至少部分的容置空间;
[0021]其中,第二支撑板由钢材制成。
[002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浮台本体包括:
[0023]混凝土壳体,混凝土壳体内形成有多个容置腔;
[0024]填充体,设置于容置腔内;
[0025]第一隔热层,设置于容置腔内,第一隔热层位于混凝土壳体与填充体之间。
[002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海上作业漂浮平台还包括:
[0027]多个蓄水池,设置于作业端,多个蓄水池沿浮台本体的周向均匀布置;
[0028]多个泄水口,形成于浮台本体的周侧,多个泄水口沿浮台本体的周向均匀布置,每个泄水口连通于一个蓄水池;
[0029]多个泄水闸,设置于浮台本体的周侧,每个泄水闸用于导通或截止一个泄水口;
[0030]舱体,设置于作业端;
[0031]泵送装置,设置于舱体,泵送装置的一端连通于蓄水池,另一端用于连通作业水域。
[003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海上作业漂浮平台还包括:
[0033]第二隔热层,设置于舱体背离作业端的一侧,第二隔热层背离作业端的一侧形成有种植槽。
[003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海上作业漂浮平台还包括:
[0035]驱动装置,设置于舱体;
[0036]推进装置,穿设于浮台本体,推进装置的一端连接于驱动装置,另一端用于布置于作业水域;
[0037]锚固装置,用于布置于作业水域;
[0038]牵引装置,连接于锚固装置,用于驱动锚固装置靠近或远离吃水端;
[0039]避雷装置,穿设于浮台本体,避雷装置沿浮台本体的轴向布置;
[0040]吊运装置,设置于作业端;
[0041]其中,避雷装置相对于作业端的高度大于吊运装置相对于作业端的高度。
[004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包括有浮台本体、形成于浮台本体的容置空间和形成于浮台本体的转运通道,其中,浮台本体形成有相对的作业端和吃水端,容置空间与浮台本体同轴布置,且容置空间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作业端和吃水端,转运通道沿浮台本体的径向布置,且转运通道的一端连通于容置空间,在使用过程中,转运通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作业水域,且浮台本体的作业端形成有装载口,装载口连通于转运通道,从而基于前述设置,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作业相关的运输船只进入作业水域后,可以驶入浮台本体上形成的转运通道暂时停泊,并通过浮台本体作业端形成的装载口进行货物转接,在货物转接完成后,运输船只可以进一步沿着转运通道行驶至容置空间内进行转向,以在行驶方向调整后进一步通过转运通道驶离浮台本体,进而在浮台本体的结构规格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待转接货物在浮台本体上的存储位置,将运输船只停泊在转运通道内更为靠近前述存储位置的区域,缩短运输船只与存储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待转接货物在运输船只与浮台本体之间的转接距离,实现货物转接效率的提升,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海上作业的高效化。
附图说明
[0043]通过阅读下文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
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44]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的示意性结构图;
[0045]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的示意性结构图;
[0046]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实施例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的示意性结构图;
[0047]图4为图3中示出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沿A

A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8]图5为图4中B区域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0049]图6为图4中C区域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0050]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的示意性应用场景图;
[0051]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的示意性应用场景图;
[0052]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实施例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的示意性应用场景图。
[0053]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54]10海上作业漂浮平台;20运输船只;30待转接货物;
[0055]100浮台本体;200衔接台;300作业平台;400蓄水池;500泄水闸;600舱体;700泵送装置;800第二隔热层;900驱动装置;1000推进装置;1100锚固装置;1200牵引装置;1300避雷装置;1400吊运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台本体,所述浮台本体形成有相对的作业端和吃水端;容置空间,形成于所述浮台本体,且与所述浮台本体同轴布置,所述容置空间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作业端和所述吃水端;转运通道,形成于所述浮台本体,所述转运通道沿所述浮台本体的径向布置,且所述转运通道的一端用于连通作业水域,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其中,所述作业端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转运通道的装载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运通道沿所述浮台本体的周向均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运通道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台,设置于所述作业端,所述衔接台覆盖部分的所述装载口;作业平台,连接于所述衔接台,所述作业平台覆盖至少部分的所述容置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台包括:第一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作业端,所述第一支撑架为钢桁架结构;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板覆盖部分的所述装载口;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由钢材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上作业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包括:第二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为钢桁架结构;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板覆盖至少部分的所述容置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由钢材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海上作业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晋原石胜荣房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海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