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018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位于生物质热电厂的凝汽器,其特征为:还包括循环水泵及通过循环水泵与凝汽器连通构成热循环系统的第一供暖系统、第二供暖系统;第一供暖系统的供水管道与第二供暖系统的供水管道并联后与所述的循环水泵的输出端连通;循环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凝汽器的两个输出端连通;第一供暖系统的回水管道与第二供暖系统的回水管道并联后与所述的凝汽器的两个输入端连通。该系统可将热量回收引入附近的蔬菜大棚,结构简单,回收利用成本低,此外还保证对于地壤加热的同时可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植物根系造成损伤。局部温度过高对植物根系造成损伤。局部温度过高对植物根系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厂余热回收
,具体为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生物质热电厂大量的汽轮机凝汽器余热通过冷却塔排放掉,造成能源浪费;该部分循环水量较大,进出水温度大约在50/40℃。目前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大多为与工业相结合的余热回收利用,例如中国专利CN202122135099.4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深度耦合利用的综合热力系统、CN201920139997.7一种可同时回收乏汽和烟气余热的生物质热电联产系统。这些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系统设计比较复杂,回收利用成本较高,不利于整体生产活动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可降低回收利用成本。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位于生物质热电厂的凝汽器,其特征为:还包括循环水泵及通过循环水泵与凝汽器连通构成热循环系统的第一供暖系统、第二供暖系统;
[0005]第一供暖系统的供水管道与第二供暖系统的供水管道并联后与所述的循环水泵的输出端连通;循环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凝汽器的两个输出端连通;第一供暖系统的回水管道与第二供暖系统的回水管道并联后与所述的凝汽器的两个输入端连通。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供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地上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供暖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地下换热器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地下换热器组件包括地暖盘管;地暖盘管各相邻管线之间设置有管线间隔模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管线间隔模块的宽度与蔬菜大棚内植物垄宽相等。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地上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暖气扇组件、一组暖气片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管线间隔模块的至少一组想对的侧面上设有与地暖盘管管线外轮廓相适应的凹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管线间隔模块上设置可露出地面的示宽部位。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简单,回收利用成本低,此外通过将该部分热量引入附近的蔬菜大棚,作为地热和供暖使用,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能量,为电厂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作为蔬菜大棚的热源,减少了小型热源的建设,环保效益明显;此外对于蔬菜大棚的种植影响小,尤其对于地壤加热的同时可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植物根系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实施例中地暖盘管的管线间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16]图4位图2的左视图;
[0017]图示:
[0018]1凝汽器,2循环水泵,3蔬菜大棚;
[0019]4第一供暖系统,41供水管道,42回水管道,43暖气扇组件,44暖气片组件;
[0020]5第二供暖系统,51供水管道,52回水管道,53地暖盘管,54管线间隔模块,541示宽部位,542凹槽;
[0021]6第一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位于生物质热电厂的凝汽器1,还包括循环水泵2及通过循环水泵2与凝汽器1连通构成热循环系统的第一供暖系统、第二供暖系统。该实施例中,第一供暖系统4为位于蔬菜大棚3内的大棚地上供暖系统,第二供暖系统5为位于蔬菜大棚3相应地下的大棚地暖系统。
[0024]第一供暖系统4的供水管道41与第二供暖系统5的供水管道51并联后与所述的循环水泵2的输出端连通;循环水泵2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6与所述凝汽器1的两个输出端连通;第一供暖系统4的回水管道42与第二供暖系统5的回水管道52并联后与所述的凝汽器1的两个输入端连通。
[0025]循环水出水温度提高为50℃,通过循环水泵2送至两个供暖系统,返回的循环水温度为40℃,回到凝汽器1进行再次加热。
[0026]根据常规技术,在两个供水管道并联处设置三通、两个回水管道并联处设置三通,供水管道、回水管道上设置阀门等不再在图中做详细的表达及赘述,这是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很容易能实现的,图中对其的省略也不影响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的清楚、完整。
[002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暖系统4包括至少一个地上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供暖系统5包括至少一组地下换热器组件,但蔬菜大棚面积较大,因此无论是地上换热器组件、地下换热器组件均会设置多组,图1中仅用一组示意表达结构及原理,多组的采取并联方式即可,也不再单独附图表达及赘述,在此不影响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的清楚和完整。此外,地上换热器组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换热器组件并联设置,例如暖气扇组件43、暖气片组件44。地上采暖系统分为暖气片和暖风机,对于矮植可以采用暖气片供暖,如果有攀爬类
植株或者高植,可以安装暖风机供暖。
[0028]所述地下换热器组件包括地暖盘管53;地暖盘管采用PE

RT盘管,PE

RT盘管具有耐腐蚀、管损小、寿命长等特点。根据种植的农作物特性,一般蔬菜的根系深度为10~30cm,因此蔬菜大棚地暖盘管安装深度定为45~55cm。地暖盘管53各相邻管线之间设置有管线间隔模块54,如图2

4所示,为了更好的适应蔬菜大棚的种植环境,可将地暖盘管的走向沿田垄方向设置绕置,所述管线间隔模块54的宽度与蔬菜大棚内植物垄宽相等。所述管线间隔模块54上设置可露出地面的示宽部位541。该示宽部位可以是如图2

4所示的在管线间隔模块两侧突起的两杆件,也可以是沿宽度方向向上突出的延伸片,等其他结构形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结合常规技术,可选用其他方式替换,但只要是起到示宽作用的结构构造,应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所述管线间隔模块54的至少一组想对的侧面上设有与地暖盘管管线外轮廓相适应的凹槽542。该凹槽的设置既能方便管线间隔模块54的定位及与地暖盘管之间的安装,也可以对地暖盘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易产生受热后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局部过早疲劳损坏。
[0030]综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位于生物质热电厂的凝汽器,其特征为:还包括循环水泵及通过循环水泵与凝汽器连通构成热循环系统的第一供暖系统、第二供暖系统;第一供暖系统的供水管道与第二供暖系统的供水管道并联后与所述的循环水泵的输出端连通;循环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凝汽器的两个输出端连通;第一供暖系统的回水管道与第二供暖系统的回水管道并联后与所述的凝汽器的两个输入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第一供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地上换热器组件,所述第二供暖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地下换热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婷谷恒贤张臻臻孙英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翔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