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932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供电;温度检测调节模块,用于产生脉冲信号、调节温度阈值、检测环境温度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太阳能加热系统工作;温度比较模块,用于检测太阳能加热温度并进行加热阈值比较;逻辑控制模块,用于逻辑控制;加热控制模块,用于隔离驱动加热系统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采用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和加热控制模块智能控制大棚的温度变化,并利用温度检测调节模块和温度比较模块完成对阳能加热控制模块和加热控制模块的切换控制和共同控制,实现对热能和电能的合理利用。能的合理利用。能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温度控制
,具体是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慧大棚,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通过大棚种植所需作物,可人为控制作物上市季节,对智慧大棚的土壤增温及室内温度进行有效调节系统能起到均衡室温、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氧量的作用,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大棚大多采用热水采暖、蒸汽采暖或者热风采暖的方式进行调温,对于热水采暖和蒸汽采暖大多通过锅炉和热水管道的方式实现对土壤和空气的循环加热,该方式需要持续对循环水进行加热控制,长期加热导致消耗的资源过多,增加加热成本,并且利用多种设备进行温度控制导致设备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热风采暖很难保证地温的提升,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依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该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温度检测调节模块,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温度比较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
[0005]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交流电能并对交流电能进行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处理;
[0006]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产生方波脉冲信号并控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的工作,用于调节所需的温度阈值并检测环境温度信息,用于将调节的温度阈值与环境温度信息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一温度控制信号;
[0007]所述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控制信号并控制太阳能加热系统的工作;
[0008]所述温度比较模块,与所述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的加热温度,用于进行加热阈值比较并输出第二温度控制信号;
[0009]所述逻辑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和温度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用于通过逻辑运算并输出逻辑控制信号;
[0010]所述加热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和逻辑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逻辑控制信号并隔离传输,用于隔离驱动加热系统的工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采用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和加热控制模块智能控制大棚的温度变化,并利用温度检测调节模块和温度比较模块完成对阳能加热控制模块和加热控制模块的切换控制和共同控制,实现对热能和电能的合理利用,降低不必要的电量资源损耗,并且该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易
行,成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实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的原理方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的电路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例提供的逻辑控制模块、温度比较模块和加热控制模块的连接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电源模块1,温度检测调节模块2,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3,温度比较模块4,逻辑控制模块5,加热控制模块6;
[0018]具体地,所述电源模块1,用于提供交流电能并对交流电能进行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处理;
[0019]温度检测调节模块2,与所述电源模块1连接,用于产生方波脉冲信号并控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的工作,用于调节所需的温度阈值并检测环境温度信息,用于将调节的温度阈值与环境温度信息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一温度控制信号;
[0020]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3,与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控制信号并控制太阳能加热系统的工作;
[0021]温度比较模块4,与所述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3的加热温度,用于进行加热阈值比较并输出第二温度控制信号;
[0022]逻辑控制模块5,与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2和温度比较模块4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用于通过逻辑运算并输出逻辑控制信号;
[0023]加热控制模块6,与所述电源模块1和逻辑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逻辑控制信号并隔离传输,用于隔离驱动加热系统的工作。
[0024]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源模块1采用变压器W、整流器T、滤波电容C1和稳压器IC1完成对电源的处理,其中稳压器IC1的输出端作为电源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变压器W的第一副边端和第二副边端分别作为电源模块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
[0025]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E2、第四电容C4、脉冲发生器U1、第九电容C9和第六电容C6;
[0026]具体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脉冲发生器U1的第四端和第八端均连接所述电源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脉冲发生器U1的第七端并通过第二电阻
E2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脉冲发生器U1的第六端和第二端,脉冲发生器U1的第五端通过第九电容C9连接脉冲发生器U1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地端,脉冲发生器U1的第三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
[0027]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脉冲发生器U1可选用NE555芯片。
[0028]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2还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第一温度传感器RS1、第一电位器RP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八电容C8、第七电容C7、第一稳压管VD1、第二稳压管VD2和触发器U2;
[0029]具体地,所述触发器U2的第四端和第十二电阻R12均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触发器U2的第一端通过第五电容C5连接触发器U2的第二端和第一温度传感器RS1的一端,第一温度传感器RS1的第二端连接触发器U2的第十六端、第一电位器RP1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电源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位器RP1的另一端和滑片端均连接触发器U2的第十四端并通过第八电容C8连接触发器U2的第十五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一稳压管VD1的阳极、第二稳压管VD2的阳极和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触发器U2的第八端和第三电阻R3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温度检测调节模块,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温度比较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交流电能并对交流电能进行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处理;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产生方波脉冲信号并控制温度检测控制电路的工作,用于调节所需的温度阈值并检测环境温度信息,用于将调节的温度阈值与环境温度信息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一温度控制信号;所述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控制信号并控制太阳能加热系统的工作;所述温度比较模块,与所述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太阳能加热控制模块的加热温度,用于进行加热阈值比较并输出第二温度控制信号;所述逻辑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和温度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信号,用于通过逻辑运算并输出逻辑控制信号;所述加热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和逻辑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逻辑控制信号并隔离传输,用于隔离驱动加热系统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容、脉冲发生器、第九电容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脉冲发生器的第四端和第八端均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脉冲发生器的第七端并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脉冲发生器的第六端和第二端,脉冲发生器的第五端通过第九电容连接脉冲发生器的第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地端,脉冲发生器的第三端连接第六电容的第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大棚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调节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第五电容、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电位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八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和触发器;所述触发器的第四端和第十二电阻均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触发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五电容连接触发器的第二端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触发器的第十六端、第一电位器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位器的另一端和滑片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科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三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