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43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包括两列循环针织回路,其中一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集圈三角、移动平针三角和成圈三角;另一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两个平针三角和成圈三角;集圈三角和对应位置的平针三角连接上下针筒编织的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包括与集圈三角连接的第一回针平面和与成圈三角连接的第二回针平面;下织针进入第一回针平面时,针钩握持线圈,下织针进入第二回针平面时,针钩进一步松弛线圈。上述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当下织针进入第一回针平面时,有利于上织针在成圈三角的作用下进行退圈动作,当下织针进入第二回针平面时,有利于上织针在成圈三角的作用下进行喂纱及关闭针舌,保证了下织针线圈的整齐。织针线圈的整齐。织针线圈的整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型针织原料的不断涌现,针织产品的适用性和应用性也愈来愈广泛,市场对各种针距双面圆型纬编机面料品种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
[0003]空气层组织是指在双面圆型纬编机上以棉毛对位为基准,针筒和针盘分别在各自针床上进行单面编织,利用特殊的编织三角将上下针筒编织的单面组织进行缝合,从而形成夹层面料。该面料表面平整,尺寸稳定性好,增加了织物的厚度,提高了织物的保暖性,是运动内外衣的首选针织面料。
[0004]但是传统的编织三角在织针进入时难以保证针织线圈的整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织针线圈整齐的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
[0006]一种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包括两列循环针织回路,其中一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集圈三角、移动平针三角和成圈三角;另一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两个平针三角和成圈三角;所述集圈三角和对应位置的平针三角连接上下针筒编织的组织,所述移动平针三角包括与所述集圈三角连接的压针平面和与所述成圈三角连接的起针斜面;下织针进入压针平面时,针钩握持线圈,下织针进入起针斜面时,针钩松弛线圈。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针三角的第一回针平面与所述集圈三角的压针平面连接,所述移动平针三角的第二回针平面与所述成圈三角的起针斜面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平针三角的一端与成圈三角的斜面端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上下相对的两个所述成圈三角编织针筒部分的单面组织。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针三角和对应位置的所述平针三角不参与编织。
[001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针三角的第一回针平面和第二回针平面的高度差为0.45毫米。
[0012]上述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当下织针进入第一回针平面时,针钩握持线圈,有利于上织针在成圈三角的作用下进行退圈动作,当下织针进入第二回针平面时,针钩松弛线圈,有利于上织针在成圈三角的作用下进行喂纱及关闭针舌,同时保证了下织针线圈的整齐。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移动平针三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0、移动平针三角;110、第一回针平面;120、第二回针平面; 200、集圈三
角;300、成圈三角;400、平针三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包括两列循环针织回路,其中一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集圈三角200、移动平针三角100和成圈三角300;另一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两个平针三角 400和成圈三角300;集圈三角200和对应位置的平针三角400连接上下针筒编织的组织,移动平针三角100包括与集圈三角200连接的第一回针平面110 和与成圈三角300连接的第二回针平面120;下织针进入第一回针平面110时,针钩握持线圈,下织针进入第二回针平面120时,针钩松弛线圈。
[0018]上述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当下织针进入第一回针平面110时,针钩握持线圈,有利于上织针在成圈三角300的作用下进行退圈动作,当下织针进入第二回针平面120时,针钩松弛线圈,有利于上织针在成圈三角300 的作用下进行喂纱及关闭针舌,同时保证了下织针线圈的整齐。
[0019]示例性的,移动平针三角100的第二回针平面120和第一回针平面110 的高度差为0.45毫米。此时效果更好。
[0020]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平针三角100的第一回针平面110与集圈三角200 的压针平面连接,移动平针三角100的第二回针平面120与成圈三角300的起针斜面连接。平针三角400的一端与成圈三角300的斜面端连接。
[0021]在使用过程中,上下相对的两个成圈三角300编织针筒部分的单面组织。移动平针三角100和对应位置的平针三角400不参与编织。
[002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列循环针织回路,其中一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集圈三角、移动平针三角和成圈三角;另一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两个平针三角和成圈三角;所述集圈三角和对应位置的平针三角连接上下针筒编织的组织,所述移动平针三角包括与所述集圈三角连接的压针平面和与所述成圈三角连接的起针斜面;下织针进入压针平面时,针钩握持线圈,下织针进入起针斜面时,针钩松弛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空气层组织移动平针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针三角的第一回针平面与所述集圈三角的压针平面连接,所述移动平针三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