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20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茶饮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山药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食品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较大范围的病毒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多、感染力强、传播快,对公共卫生造成了重大威胁,极大地加重了社会负担。由于新冠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因此做好预防,阻止疫情蔓延是防疫工作的重点。目前西医针对新冠肺炎等病毒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是注射疫苗。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变异速度快,从早期的阿尔法、德尔塔毒株到最新出现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变异毒株在3

6个月左右时间即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流行毒株,预防性的特异性免疫疫苗始终是追着变异病毒开发,十分被动、效果也不尽人意,难以从根本上阻止疫情蔓延。
[0003]在2022年3月1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对新冠疫苗预防作用有这样的描述: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早在2020年06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对中医药作用就已作出了类似的描述:针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由此,基于官方权威资料可以说新冠疫苗的预防作用跟早期使用中医药的作用相当!因此,必须另辟蹊径、从提高人体整体抵抗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出发,借助中医药激发、提高人体自身抗病能力的作用和上千年的抗疫经验去主动满足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
[0004]中医认为: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属于中医学外感病“疫病”、“瘟疫”范畴。从《黄帝内经》开始的的疫病防治思想,就包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观,然后到伤寒学说,再到温病学说逐步形成了传染病防治的瘟疫学体系,疫病重在“预防”的观念已深入民心和中医理论。
[0005]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等疫病中的作用,全国多个省市都发布了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例如:《吉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2021年版)》公布的用于居家隔离普通群众的“除湿防疫方”由苍术、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厚朴、连翘组成;《湖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2021年版)》公布的用于普通人群预防的中药方由生黄芪、炒白术、防风、金银花、贯众、佩兰、陈皮、芦根组成;《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四版)》公布的用于普通人群预防方1由苍术、陈皮、藿香、金银花、大青叶、生黄芪、西洋参、扁豆花组成。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中公开的用于未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易感人群的中药预防处方中均有一味或数味中药材既不属于《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或《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食药物质目录》))中的药材,也不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或《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的药材,这样的中药预防处方属于药物性处方(即含有上述两个目录以外非食用中药材的中药处方)。作为
预防阶段的措施,针对未感染当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包括非疾病状态的正常人群、或者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采用药物性处方作为预防手段进行推广是不符合医学伦理学的安全性或药品监管要求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目前众多的中药预防处方是不适宜给易感人群服用的。另外,药物性处方在产品上市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药品注册管理,上市周期长,无法在相关疫情到来之时进行快速应急响应,因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疫情防控的范围和成效。
[0006]由于新冠肺炎的预防方案往往是跟随防治方案一起制定的,制订者多为临床医学专家,他们普遍认为相关的中药材副作用小,而且临床也常用,因而也就没有关注到预防阶段的用药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实际上,上述易感人群与临床诊疗的患者是有着明显不同的,二者所用药物的相关的监管要求和措施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等疫病发生的非药物性处方,以满足广大未感染当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包括非疾病状态的正常人群、或者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的防疫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提供该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的应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以质量份计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山药10

20份、茯苓10

20份、紫苏叶10

20份、薄荷5

15份、桔梗5

15份、鱼腥草5

15份、淡竹叶5

15份、芦根5

15份。
[0009]本专利技术各原料药的来源如下:
[0010]山药: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0011]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0012]紫苏叶: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0013]薄荷: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0014]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
[0015]鱼腥草: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0016]淡竹叶: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
[0017]芦根: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茶饮组合物的剂型可以为固体剂型,也可以为液体剂型,其中,固体剂型可以为配方颗粒剂、颗粒剂、散剂、片剂、泡腾片剂、胶囊剂、丸剂、滴丸剂或茶包剂,液体剂型可以为汤剂、水煎剂、合剂、口服液或膏剂。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茶饮组合物还包括制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辅料为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及矫味剂、着色剂、防腐剂、药用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本专利技术的茶饮组合物可以按照现有中药的制备方法制备成相应的剂型。
[0021]在制剂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本专利技术的茶饮组合物原料配方中的一部分药材直接粉碎,另一部分药材制成浸膏粉,然后将粉碎的药材和浸膏粉混合均匀,形成中间原料,然后根据上述不同固体或液体剂型剂型的要求形成最终剂型,比如,将中间原料按茶包剂的要求装入茶包,即得到茶包剂;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的茶饮组合物原料配方中的全部药材
粉碎或将全部药材制成浸膏粉,然后将粉碎的药材或浸膏粉混合均匀,形成中间原料,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计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山药10

20份、茯苓10

20份、紫苏叶10

20份、薄荷5

15份、桔梗5

15份、鱼腥草5

15份、淡竹叶5

15份、芦根5

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食药物质中药材的茶饮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饮组合物的剂型包括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所述固体剂型包括配方颗粒剂、颗粒剂、散剂、片剂、泡腾片剂、胶囊剂、丸剂、滴丸剂或茶包剂,所述液体剂型包括汤剂、水煎剂、合剂、口服液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均倡郑泽娜羊燕群王子威肖烈辉杨西晓汪东涛何杜朋黄敏娜何怡芊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