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906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其包括:获取预先构建的收费站画像,所述收费站画像包括收费站的广场侧画像和车道侧画像;对所述收费站画像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收费站延时时长与上游流量、收费车道通行能力的关联关系;获取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基于所述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及所述关联关系对所述收费站进行流量控制。这样,从广场级、车道级两个维度对收费站建立画像,从而可以对收费站的运行状态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利用画像指标做相关性分析,进而根据监测到的上游流量数据确定更准确的收费站的运行状态,从而对收费站进行更准确的控制,保证收费站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提高收费车道的使用效率。费车道的使用效率。费车道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公众出行的增大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交通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省界站拆除和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视频等监测设备推广普及并逐步换代等工作,为收费站的运行监测提供了近乎全流量的计算基础。
[0003]对于收费站而言,一个收费站广场往往存在多个收费车道。不同时刻的途径收费站广场的流量并不一致,白天、夜晚的差异尤其明显。若所有车道同时工作,在低流量的时候必然带来资源上的浪费;若关闭部分车道,只保持若干车道工作,在流量大的时候可能造成拥堵。
[0004]因此,很难实现收费站交通情况的及时预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很难在保证收费站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实现收费站交通情况的及时预警。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收费数据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其包括:
[0007]获取预先构建的收费站画像,所述收费站画像包括收费站的广场侧画像和车道侧画像,所述广场侧画像包括广场流量指标、广场侧拥堵指标,所述车道侧画像包括车道级延时时长指标、车道级流速指标;
[0008]对所述收费站画像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收费站延时时长与上游流量、收费车道通行能力的关联关系;
[0009]获取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基于所述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及所述关联关系对所述收费站进行流量控制。
[0010]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收费数据对收费站预警的装置,其包括:
[0011]画像获取单元,其用于获取预先构建的收费站画像,所述收费站画像包括收费站的广场侧画像和车道侧画像,所述广场侧画像包括广场流量指标、广场侧拥堵指标,所述车道侧画像包括车道级延时时长指标、车道级流速指标;
[0012]关联建立单元,其用于对所述收费站画像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收费站延时时长与上游流量、收费车道通行能力的关联关系;
[0013]流量控制单元,其用于获取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基于所述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及所述关联关系对所述收费站进行流量控制。
[0014]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0015]所述存储器,其用于存储程序;
[0016]所述处理器,耦合至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以用于实现如前所述的的方法。
[0017]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前述所述的的方法。
[0018]这样,从广场级、车道级两个维度对收费站建立画像,从而可以对收费站的运行状态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利用画像指标做相关性分析,从而根据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及关联关系确定更准确的收费站的运行状态,从而对收费站进行更准确的控制,保证收费站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提高收费车道的使用效率。
[0019]本申请抓住收费站流量流入、流出节点,建立收费站延时与上游流量、收费车道通行能力的关系,通过对上游流量的监测,灵活、高效地控制收费车道的运营状态;当流量超出收费站的处理能力时,及时报警使收费站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0020]本申请中,通过拟合流量的计算方法,结合收费站的通过流量,进而得到计算收费站前的滞留流量,明确收费站前的排队情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点位数据时效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步骤S10的流程图;
[0023]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步骤S11的流程图;
[0024]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步骤S13的流程图;
[0025]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步骤S12的流程图;
[0026]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流量分析单元的示意图;
[0027]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步骤S20的流程图;
[0028]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步骤S30的流程图;
[0029]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步骤S30的流程图;
[0030]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收费门架多下游的拓扑示意图;
[0031]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收费站预警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0032]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4]随着公众出行的增大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维持公路交通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转,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就业和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公路运输需求的逐步攀升,而收费站作为城际交通的重要节点,运行压力不断增加。
[0035]近些年来,我国的交通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主要基于移动位置数据和浮动车技术,通过收集和处理高速道路上采样车辆的位置、
行驶速度等数据,来计算和发布道路的平均通行车速信息,具有信息精度高、粒度细、刷新频率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需要指出的是,移动位置数据受限于其采样数据的本质特征,在时空分布上并不平衡,这就会导致存在某些收费站虽然有车辆经过,但却未被采样到而无法计算,这种现象在非高峰时段和导航用户较少的城市尤其明显。为此,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等都在积极探索通过引入其他数据源及多源融合的方法,丰富收费站的交通信息。
[0036]近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省界站拆除和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视频等监测设备推广普及并逐步换代等工作,为收费站的运行监测提供了近乎全流量的计算基础。但是,无论是ETC还是视频检测设备,其部署的门架点位分布是有限的。例如,收费站与相邻门架一般间距在几公里甚至更远,这意味着数据采集的频次和时效性、信息表达的时效性、全面性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根据收费数据的特点,在保持全样本优势的同时,最大化地弥补数据在时效性、信息表达全面性方面的劣势,使收费数据能够被应用到收费站运行监测和管理的业务中。
[0037]对于收费站等基础设施而言,流量是所有情景的基本原因。当流量流入的速度小于流出时,收费站运行平稳;当流入的速度大于流出时,收费站广场前逐渐出现流量滞留,严重时会在收费站广场及其上游产生拥堵。
[0038]发生拥堵时,对于收费站的处置而言,最直接的指标是不同车道的流速、收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收费数据对收费站预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预先构建的收费站画像,所述收费站画像包括收费站的广场侧画像和车道侧画像,所述广场侧画像包括广场流量指标、广场侧拥堵指标,所述车道侧画像包括车道级延时时长指标、车道级流速指标;对所述收费站画像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收费站延时时长与上游流量、收费车道通行能力的关联关系;获取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基于所述上游流量监测数据及所述关联关系对所述收费站进行流量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收费站画像,包括:构建收费路网拓扑结构;基于所述收费路网拓扑结构,获取收费站和收费门架的车辆通行信息;根据收费站的所述车辆通行信息和所述收费路网拓扑结构,构建该收费站的广场侧画像和车道侧画像;其中,所述广场流量指标包括通过流量的时间序列、到达流量的时间序列、滞留流量的时间序列,所述广场侧拥堵指标包括延迟时长、排队长度,所述车道侧画像包括每个车道的车道级流速的时间序列、车道级延时时长的时间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收费路网拓扑结构,包括:获取每个收费门架、收费站在收费路网上的路段信息,分别构建二元组tl,gl,其中,tl=<Tid,linkid>,gl=<Gid,linkid>,Gid表示门架的唯一标识,Tid表示收费站的唯一标识,linkid表示路段编号的唯一标识;对于任意一个收费站,以收费站所在的link为起点,执行深度优先遍历,确定每个收费站的上游元素、并行元素和下游元素以及所述上游元素的拓扑信息;根据所述深度优先遍历的结果,构建所述收费路网拓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构建收费站画像包括:获取收费站的每个车道的流量,将各车道的流量累加得到收费站广场的通过流量;根据收费站的上游元素的车辆通行信息和拓扑信息,通过拟合计算收费站的广场拟合流量;根据收费站广场的通过流量和广场拟合流量的差值,确定收费站广场的滞留流量;根据收费站的车辆通过信息、上游元素的车辆通行信息和拓扑信息,并确定收费站的广场延时时长;将收费站每个车道的相邻车辆的通过时间间隔,确定为该车道的车道级流速;根据每个车道的车辆通过信息、上游元素的车辆通行信息和拓扑信息,确定每个车道的延时时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收费路网拓扑结构,获取收费站和收费门架的车辆通行信息,包括:基于所述收费路网拓扑结构,建立收费站与上游元素、并行元素和下游元素的通信连接,构建流量分析单元;基于所述流量分析单元,所述上游元素在检测到车辆通过时,向收费站发送所述车辆的监测信息;
所述收费站接收到所述监测信息后,将所述车辆加入监测任务集合并将所述监测信息转发给所述并行元素和所述下游元素;所述收费站监测到所述车辆的情况下,记录所述车辆的通过信息并删除所述车辆的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宝郭胜敏韩兴广赵骏武李智夏曙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掌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