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83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及发动机,其中的气缸盖包括缸盖主体,以及与缸盖主体一体成型的正时罩盖,正时罩盖上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VVT电磁阀安装座上设有VVT电磁阀过孔,VVT电磁阀安装座的顶部具有位于中间的呈弧形的中部密封面,以及对称布置在中部密封面两侧的侧部密封面。各侧的侧部密封面均包括第一密封面及第二密封面,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的第一交线和VVT电磁阀过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线与正时盖罩顶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α≤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及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有正时盖罩与VVT电磁阀安装座的气缸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气缸盖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传统发动机因不能兼顾全Map的最优配气相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动机性能,牺牲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它通过调整节气门开度进而调节进气量,能够使得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有较为理想的工况。
[0003]随着VVT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置式VVT技术逐渐开始应用,相比传统VVT技术,中置式VVT系统响应程度更高,并且由于机油控制阀安装在相位器转子内部,距离相位器内部油腔更近,因而工作时油道中的机油压力损失也较小。不过,目前的中置式VVT技术中,VVT电磁阀安装座通常设计在正时罩盖上,正时罩盖再与气缸盖和气缸盖罩装配在一起,导致零部件较多,不利于发动机减重。
[0004]另外,正时罩盖、气缸盖和气缸盖罩一般通过螺栓紧固,结合面采用密封圈密封并涂胶,而在正时罩盖与气缸盖、气缸盖罩装配后,三者交界处也会形成T型区域。此时,由于T型区域是正时罩盖、气缸盖、气缸盖罩三者间结合部位,相关尺寸的制造公差势必会导致此部位出现安装面不齐、密封圈局部变形等问题,该部位往往需要涂密封胶进行二次密封。另外,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受热负荷、机械负荷等的影响,该部位也会产生形变和振动,进而增加漏油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气缸盖,以能够利于发动机减重,并能够降低发动机漏油风险。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包括缸盖主体,以及与所述缸盖主体一体成型的正时罩盖,所述正时罩盖位于所述缸盖主体的一端,且所述正时罩盖上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上设有VVT电磁阀过孔;
[0008]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的顶部具有位于中间的呈弧形的中部密封面,以及对称布置在所述中部密封面两侧的侧部密封面,各侧的所述侧部密封面均包括与所述中部密封面相连的第一密封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正时罩盖的顶面之间的第二密封面;
[0009]所述第一密封面为倾斜布置的平面,所述第二密封面为弧面,且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具有与所述VVT电磁阀过孔的轴线O平行的第一交线M,所述第一交线M和所述轴线O之间的垂线与所述顶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α≤20
°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中部密封面之间具有与所述轴线O平行的第二
交线C,所述第二交线C和所述轴线O之间的垂线与所述顶面之间的夹角β满足:α<β≤60
°

[0011]进一步的,沿所述缸盖主体的宽度方向,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偏置于所述正时罩盖上,而靠近所述缸盖主体一侧的边界线B布置,且靠近所述边界线B一侧的所述第二密封面和所述顶面之间具有第三交线A,所述第三交线A与所述边界线B平行,所述第三交线A与所述边界线B之间的垂线距离L满足:L≥15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正时罩盖通过两侧的侧围与所述缸盖主体相连,且各所述侧围与所述缸盖主体之间的连接位置通过第一圆角a过渡,所述第一圆角a的半径在5mm

10mm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上设有VVT电磁阀安装孔,所述VVT电磁阀过孔中设有密封圈安装槽,且在所述VVT电磁阀过孔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孔。
[0014]进一步的,两侧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孔中心间的连线与所述顶面平行,且在两侧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孔中心的连线方向上,两侧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孔的中心与所述VVT电磁阀过孔的中心线Z之间的垂线距离不同。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顶面之间的夹角在30
°‑
60
°
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面的曲率半径在20mm

25mm之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正时罩盖上设有与所述缸盖主体中的排气凸轮轴承孔正对布置的凸轮轴承孔加工槽,且所述凸轮轴承孔加工槽为圆弧槽,所述凸轮轴承孔加工槽与所述正时罩盖的顶面相连的部位通过第二圆角r过渡。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正时罩盖的外壁上设有工艺过孔,所述工艺过孔为盲孔,且所述工艺过孔的底部设有贯通至所述正时罩盖内侧的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和/或,所述正时罩盖与所述缸盖主体一体铸造成型。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缸盖,通过设置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的正时罩盖与缸盖主体一体成型,而使得正时罩盖和VVT电磁阀安装座集成在气缸盖上,由此能够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有利于发动机减重,并且也能够避免产生T型区域,规避T型区漏油问题,而可降低发动机漏油风险。
[0020]与此同时,通过在VVT电磁阀安装座的顶部设置各密封面,且使得其中的第一密封面为倾斜布置的平面,第二密封面为弧面,以及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间的第一交线和VVT电磁阀过孔轴线之间的垂线在设置上,满足该垂线与正时盖罩的顶面之间的夹角α≤20
°
。由此,不仅可使得各密封面之间平滑过渡,也能够在气缸盖和气缸盖罩连接时,利于增大气缸盖罩密封圈的面压力,而提高VVT电磁阀安装座处密封的可靠性。
[0021]而且VVT电磁阀安装座上设置VVT电磁阀过孔,则可使得VVT电磁阀安装座为整体式结构,从而相较于现有的分体式结构,能够提升零部件的集成化。
[0022]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第二交线和VVT电磁阀过孔轴线之间的垂线与顶面之间夹角β的设置,以及第三交线与边界线之间的垂线距离L的设置,也能够在使各密封面间平滑过渡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增大气缸盖罩密封圈的面压力,提高VVT电磁阀安装座处密封的可靠性。而侧围与缸盖主体间过渡圆角的设置,可保证正时罩盖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密封圈安装槽的设置,则可利用密封圈保证正时腔内与外界间的隔离,保证正时盖罩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0023]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两侧VVT电磁阀安装孔的中心与VVT电磁阀过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垂线距离不同,可确保电磁阀安装角度是唯一的,并能够使得VVT电磁阀的插头朝向气缸盖底面方向,以节省VVT安装空间,利于发动机线束的布置。
[0024]第一密封面与顶面之间夹角角度的设置,不仅利于实现气缸盖罩密封圈与气缸盖之间的压紧,也利于气缸盖、气缸盖罩宽度方向的布置。第二密封面的曲率半径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和气缸盖罩密封圈紧密贴合,另一方面也利于增加加工刀具的稳定性和密封面的表面加工质量。而凸轮轴承孔加工槽的设置,利于排气凸轮轴承孔的加工成型,工艺过孔的设置也便于正时链条导轨安装孔的加工,以及正时链条导轨的装配。
[002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主体(1),以及与所述缸盖主体(1)一体成型的正时罩盖(2),所述正时罩盖(2)位于所述缸盖主体(1)的一端,且所述正时罩盖(2)上成型有VVT电磁阀安装座(3),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3)上设有VVT电磁阀过孔(301);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3)的顶部具有位于中间的呈弧形的中部密封面(305),以及对称布置在所述中部密封面(305)两侧的侧部密封面(306),各侧的所述侧部密封面(306)均包括与所述中部密封面(305)相连的第一密封面(306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面(3061)和所述正时罩盖(2)的顶面(202)之间的第二密封面(3062);所述第一密封面(3061)为倾斜布置的平面,所述第二密封面(3062)为弧面,且所述第一密封面(3061)和所述第二密封面(3062)之间具有与所述VVT电磁阀过孔(301)的轴线(O)平行的第一交线(M),所述第一交线(M)和所述轴线(O)之间的垂线与所述顶面(202)之间的夹角α满足:α≤2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3061)和所述中部密封面(305)之间具有与所述轴线(O)平行的第二交线(C),所述第二交线(C)和所述轴线(O)之间的垂线与所述顶面(202)之间的夹角β满足:α<β≤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缸盖主体(1)的宽度方向,所述VVT电磁阀安装座(3)偏置于所述正时罩盖(2)上,而靠近所述缸盖主体(1)一侧的边界线(B)布置,且靠近所述边界线(B)一侧的所述第二密封面(3062)和所述顶面(202)之间具有第三交线(A),所述第三交线(A)与所述边界线(B)平行,所述第三交线(A)与所述边界线(B)之间的垂线距离L满足:L≥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时罩盖(2)通过两侧的侧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华于鹏飞马京卫郭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