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72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其具有能够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传递机构,其与马达轴的轴向一侧连结;输出轴,其沿马达轴的轴向延伸,马达轴的旋转经由传递机构而传递至该输出轴;以及滚动部件组,其包含以包围马达轴线的方式配置的3个以上的滚动部件。马达轴是中空轴。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马达轴的内部。马达轴和输出轴经由滚动部件组而在轴向和径向上相互支承。经由滚动部件组而在轴向和径向上相互支承。经由滚动部件组而在轴向和径向上相互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致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具有通过传递机构而连结的马达轴和输出轴的电动致动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对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进行切换的线控换档系统的动力源来应用的旋转式致动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09226号公报
[0004]在上述那样的电动致动器中,有可能马达轴和输出轴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抑制马达轴和输出轴相互倾斜的构造的电动致动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为电动致动器,其具有:马达,其具有能够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传递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连结;输出轴,其沿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延伸,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传递机构而传递至该输出轴;以及滚动部件组,其包含以包围所述马达轴线的方式配置的3个以上的滚动部件。所述马达轴是中空轴。所述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马达轴的内部。所述马达轴和所述输出轴经由所述滚动部件组而在轴向和径向上相互支承。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在电动致动器中,能够抑制马达轴和输出轴相互倾斜。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剖视图。
[0009]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轴、输出轴、滚动部件组、保持部件以及传感器磁铁的分解立体图。
[0010]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轴的一部分、输出轴的一部分、第2滚动部件组、保持部件以及传感器磁铁的剖视图。
[0011]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轴的一部分、输出轴的一部分、第1滚动部件组以及保持部件的剖视图。
[0012]图5是从上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传递机构的图。
[0013]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滚动部件组和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0014]标号说明
[0015]20:马达;21:转子;23:马达轴;23c:第1台阶部;23d:第1台阶面;23f:第1接触面;23h:第3接触面;24:转子主体;30:传递机构;41d:第2台阶部;41e:第2台阶面;41g:第2接触面;44b:对置部;44c:第4接触面;46:输出轴;60:滚动部件;60G:滚动部件组;60Ga:第1滚动
部件组;60Gb:第2滚动部件组;61、62:保持部件;61a、62a:按压部;61b、62b:分隔部;100:电动致动器;J1:马达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以正侧(+Z侧)为上侧、以负侧(

Z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示出的马达轴线J1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马达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0017]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上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由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0018]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0安装于车辆。更详细而言,电动致动器100例如搭载于根据车辆的驾驶员的换档操作而被驱动的线控方式的致动器装置。如图1所示,电动致动器100具有壳体10、马达20、传递机构30、输出部40、第1轴承51、第2轴承52、第3轴承53、基板80、旋转传感器81、传感器磁铁45以及分隔部件90。第1轴承51、第2轴承52以及第3轴承53例如是球轴承。
[0019]壳体10在内部收纳包含马达20和传递机构30的电动致动器100的各部。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1和罩12。壳体主体11在上侧开口。壳体主体11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壳体主体11具有第1收纳部11a和第2收纳部11b。
[0020]第1收纳部11a例如是壳体主体11的下侧部分。第1收纳部11a具有位于下侧的底部11c和从底部11c的径向外缘部向上侧延伸的筒部11d。底部11c具有沿轴向贯穿底部11c的孔部11e。孔部11e例如是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孔。孔部11e的上侧部分构成将第1轴承51保持在内部的第1轴承保持部11f。第1轴承51通过保持于第1轴承保持部11f的内部而保持于壳体主体11。第1轴承51的外圈例如嵌合于第1轴承保持部11f的内周面。
[0021]第2收纳部11b例如是壳体主体11的上侧部分。第2收纳部11b与第1收纳部11a的上侧相连。第2收纳部11b呈在上侧开口的筒状。第2收纳部11b的内径比第1收纳部11a的内径大。第2收纳部11b的外径比第1收纳部11a的外径大。第2收纳部11b的下端部例如与筒部11d的上端部的径向外缘部相连。在第2收纳部11b的内周面设置有台阶,该台阶具有朝向上侧的台阶面11g。台阶面11g例如是与轴向垂直的面。
[0022]在台阶面11g固定有基板80。基板80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并沿径向扩展。基板80的径向外缘部例如通过螺钉而固定于台阶面11g。基板80收纳在第2收纳部11b的内部。基板80位于比后述的转子主体24靠上侧的位置。基板80具有沿轴向贯穿基板80的贯通孔80a。贯通孔80a例如是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孔。在贯通孔80a中沿轴向通入有后述的输出轴46中的上侧的部分。在基板80的板面设置有未图示的印刷布线。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基板80上例如设置有向马达20提供电力的逆变器电路。
[0023]在基板80上安装有旋转传感器81。旋转传感器81是能够检测后述的输出轴46的旋转的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传感器81是磁传感器。旋转传感器81例如是霍尔IC等霍尔元件。旋转传感器81例如也可以沿着周向各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传感器81安装于基板80的上侧的面中的贯通孔80a的周缘部。
[0024]罩12固定于壳体主体11。罩12的径向外缘部例如通过螺钉而固定于第2收纳部11b的上侧的端部。罩12封闭壳体主体11的上侧的开口。罩12具有:罩主体12a,其覆盖壳体主体11的上侧的开口;以及第2轴承保持部12b,其从罩主体12a向下侧突出。第2轴承保持部12b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并在下侧开口的圆筒状。在第2轴承保持部12b的内部保持有第2轴承52。由此,第2轴承52保持于罩12。第2轴承52的外圈例如嵌合于第2轴承保持部12b的内周面。
[0025]马达20具有转子21和定子22。转子21具有马达轴23和转子主体24。即,马达20具有马达轴23和固定于马达轴23的外周面的转子主体24。马达轴23能够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而进行旋转。马达轴23是中空轴。马达轴23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并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马达轴23在轴向的两侧开口。马达轴23从第1收纳部11a的内部向上侧延伸,并向第2收纳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有:马达,其具有能够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传递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连结;输出轴,其沿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延伸,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传递机构而传递至该输出轴;以及滚动部件组,其包含以包围所述马达轴线的方式配置的3个以上的滚动部件,所述马达轴是中空轴,所述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马达轴的内部,所述马达轴和所述输出轴经由所述滚动部件组而在轴向和径向上相互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所述马达具有转子主体,该转子主体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外周面,所述滚动部件组包含位于比所述转子主体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的滚动部件组和位于比所述转子主体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滚动部件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在所述马达轴的内周面设置有第1台阶部,该第1台阶部具有朝向轴向一侧的第1台阶面,在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设置有第2台阶部,该第2台阶部具有朝向轴向另一侧并位于所述第1台阶面的轴向一侧的第2台阶面,所述第1台阶面具有朝向轴向一侧且倾斜地朝向径向内侧的第1接触面,所述第2台阶面具有朝向轴向另一侧且倾斜地朝向径向外侧的第2接触面,所述滚动部件组包含位于所述第1接触面与所述第2接触面之间的第1滚动部件组,所述第1滚动部件组所包含的所述滚动部件与所述第1接触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宽佐藤伦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