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31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包括水冷板、分水机构、分气机构,所述水冷板设有多组且相互堆叠组装,所述分气机构设于所述水冷板的前后两侧,所述分水机构设于所述水冷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水冷板一侧的分气机构与涡轮增压的输出端接通,另一侧的分气机构与发动机的进气管接通,所述分水机构与外界水源接通,使气体和冷却水均可以在所述水冷板中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冷器可以解决安装效率低、弯曲管道影响进气效果的技术问题。影响进气效果的技术问题。影响进气效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冷器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中冷器一般分为水冷以及风冷。
[0003]水冷的中冷器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都是整体结构,大小结构都是固定的,不同的款式的车辆的发动机功率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中冷器,在对中冷器进行生产时,需要根据车辆进行多组模具生产和测试,生产成本高,且安装时有不同的安装方法,效率低下。除此之外,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碰撞或者吸入气体中的杂质磨损等,会导致中冷器中间部分零件发生损坏,在进行更换时,通常需要对中冷器整体进行更换,没有损坏的部分不能进行回收,造成生产成本变高,而且中冷器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增加空气与中冷器的接触时间,通常会使气流的流入管道折叠弯曲,气流与弯曲位置发生碰撞时,会导致气流的速度以及粘度发生降低,从而影响发动机点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可解决中冷器安装效率低、弯曲管道影响进气效果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包括水冷板、分水机构、分气机构,所述水冷板设有多组且相互堆叠设置,所述分气机构设于所述水冷板的前后两侧,所述分水机构设于所述水冷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水冷板一侧的分气机构与涡轮增压的输出端接通,另一侧的分气机构与发动机的进气管接通,所述分水机构与外界水源接通,使气体和冷却水均可以在所述水冷板中流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热交换槽、鳍片和插槽,所述热交换槽凹设于所述水冷板的上下表面,所述鳍片凸伸出所述水冷板的上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热交换槽之中,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热交换槽的前后两端并与所述热交换槽相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板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热交换槽的外围,所述水冷板的下表面还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也位于所述热交换槽的外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多组水接口,内部还设有水腔,所述水接口和所述水腔相通,且所述水接口为网状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水腔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的中部设有穿至所述冷水板上下表面热交换槽中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上下两端还设有加压叶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分水机构外侧设有连接管,内侧设有多组安装口,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安装口与水接口进行卡接,所述上夹板与所述分水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下夹板可以从所述分水机构上拆卸。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板上还设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穿过所述上夹板卡在所述水冷板上表面的限位槽中,并通过向下的第一螺栓固定至所述上夹板上,所述下夹板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水冷板下表面的限位条卡接,所述下夹板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通过向上的第二螺栓将所述下夹板固定在所述分水机构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分气机构的外侧设有气管,内侧设有多组插板,上下两端还设有卡合块,所述插板与所述气管之间还设有气腔,所述分气机构上端的卡合块的两侧均设有外沿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插板的内部还设有贯穿所述插板的喇叭口,所述插板与相邻水冷板上下插槽形成的空间卡接,所述气管、气腔、喇叭口均相通,将气体引进热交换槽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块与所述插槽卡接,所述外沿板还安装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贯穿所述外沿板拧至所述水冷板上的限位槽中,将所述卡合块固定在所述水冷板上。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涡流增压的气体通过气管进入到一组分气机构后,气流通过多组喇叭口分解并进入到各组热交换槽内,通过分水机构向各组水冷板内注入流动的冷却水,冷却水从水接口进入到水腔内,气流的热量被水冷板吸收并被冷却水吸收,从而有效的对气流进行降温,且通过开设有多组热交换槽,能够在相同的冷却时间内能够增加水冷板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的提高冷却效果,多组鳍片的设置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而且冷却水在流动时,会推动驱动叶轮转动,驱动叶轮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加压叶轮转动,加压叶轮对热交换槽内的气流进行挤压,从而提高气流的粘度,有效解决了弯曲管道影响进气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冷板叠放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冷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分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分水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分气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插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外沿板固定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0

水冷板;11

热交换槽;12

鳍片;13

限位槽;14

限位条;15

水接口;16

水腔;161

驱动叶轮;162

传动轴;163

加压叶轮;17

插槽;20

分水机构;21

连接管;22

安装口;23

上夹板;231

固定条;232

第一螺栓;24

下夹板;241

固定槽;242

第二螺栓;30

分气机构;31

气管;32

插板;321

喇叭口;33

气腔;34

卡合块;35

外沿板;351

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请参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包括水冷板10、分水机构20、分气机构30,所述水冷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板(10)、分水机构(20)、分气机构(30),所述水冷板(10)设有多组且相互堆叠组装,所述分气机构(30)设于所述水冷板(10)的前后两侧,所述分水机构(20)设于所述水冷板(10)的左右两侧,所述水冷板(10)一侧的分气机构(30)与涡轮增压的输出端接通,另一侧的分气机构(30)与发动机的进气管接通,所述分水机构(20)与外界水源接通,使气体和冷却水均可以在所述水冷板(10)中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热交换槽(11)、鳍片(12)和插槽(17),所述热交换槽(11)凹设于所述水冷板(10)的上下表面,所述鳍片(12)凸伸出所述水冷板(10)的上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热交换槽(11)之中,所述插槽(17)位于所述热交换槽(11)的前后两端并与所述热交换槽(11)相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10)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位于所述热交换槽(11)的外围,所述水冷板(10)的下表面还设有限位条(14),所述限位条(14)也位于所述热交换槽(11)的外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10)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多组水接口(15),内部还设有水腔(16),所述水接口(15)和所述水腔(16)相通,且所述水接口(15)为网状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腔(16)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驱动叶轮(161),所述驱动叶轮(161)的中部设有穿至所述冷水板(10)上下表面热交换槽(11)中的传动轴(162),所述传动轴(162)的上下两端还设有加压叶轮(16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式水冷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机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博曾志新张永东彭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