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透析导管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98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2
一次性使用透析导管保护套,有效的解决了透析管固定不便且固定效果不佳及易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问题;包括底板,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下且右侧与外界连通的倒Y形槽,倒Y形槽上侧壁左侧设有压块,底板上端设有敷贴,敷贴的上表面面积大于底板的上表面面积,敷贴上开设有开口朝右且上下贯通的避让槽,底板右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开口朝左的两个插槽,插槽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导管的直径,固定块左端粘合有遮挡两个插槽的密封膜,固定块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增加了固定导管的效果,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现象,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护理效率,降低了患者被细菌感染的风险。降低了患者被细菌感染的风险。降低了患者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使用透析导管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血液透析护理
,特别是一次性使用透析导管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0003]目前,临床上普遍用敷贴对透析导管置管口处进行固定,并用纱布单向分层次包裹后并用胶布将导管端口处进行包裹固定,由于敷贴下方无纱布且敷贴部分粘贴在导管上,不仅对置管口处不能起到很好的压迫作用,固定效果不佳,而且更换敷贴时易扯动导管,给患者造成伤害,用纱布包裹时,护士操作时间较长,操作步骤繁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导管置管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次性使用透析导管保护套,有效的解决了透析管固定不便且固定效果不佳及易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底板,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下且右侧与外界连通的倒Y形槽,倒Y形槽上侧壁左侧设有压块,底板上端设有敷贴,敷贴的上表面面积大于底板的上表面面积,敷贴上开设有开口朝右且上下贯通的避让槽,避让槽左端面与底板右端面齐平,底板右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开口朝左的两个插槽,插槽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导管的直径,固定块左端粘合有遮挡两个插槽的密封膜,固定块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绑带。
[0006]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增加了固定导管的效果,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现象,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护理效率,降低了患者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底板1,底板1上开设有开口朝下且右侧与外界连通的倒Y形槽2,倒Y形槽2上侧壁左侧设有压块3,底板1上端设有敷贴4,敷贴4的上表面面积大于底板1的上表面面积,敷贴4上开设有开口朝右且上下贯通的避让槽5,避让槽5左端面与底板1右端面齐平,底板1右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上开设有开口朝左的两个插槽,插槽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导管的直径,固定块6左端粘合有遮挡两个插槽的密封膜7,固定块6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绑带8。
[0013]为了使底板1与固定块6拆卸连接,所述的底板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开口朝右的滑槽9,固定块6左端设有可与对应侧的滑槽9滑动连接的滑杆10,两个插槽均位于两个滑杆10之间。
[0014]为了防止透析导管渗液,所述的插槽内表面上设有纱布12。
[0015]为了便于固定导管,所述的底板1、敷贴4分别为透明材料。
[0016]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底板1下端设有与其下端面形状一致的弹性垫13。
[0017]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前侧的绑带8上设有魔术母贴14,后侧的的绑带8上设有可与魔术母贴14粘合的魔术子贴15,敷贴4下端粘合有离型纸。
[0018]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滑杆10插入滑槽9内,魔术母贴14与魔术子贴15脱离的初始状态,向右拉动固定块6,当滑杆10脱离滑槽9后,将固定块6放置在一边,移动敷贴4,使倒Y形槽2与导管分叉口重合,此时,揭掉敷贴4上的离型纸并向下按压敷贴4,敷贴4带动底板1向下移动,使导管卡在倒Y形槽2内,由于倒Y形槽2左侧设有压块3,压块3向下挤压导管左侧,从而压迫置管口;
[0019]导管卡入倒Y形槽2内后,一手保持向下按压敷贴4的力度,另一手揭开敷贴4的保护膜并将敷贴4与患者皮肤粘合,此时,底板1被固定在患者穿刺部位处,即可对患者进行透析;
[0020]透析后,封闭导管端口,并向左移动固定块6,固定块6带动滑杆10向左移动,当滑杆10插入对应侧的滑槽9内后,揭开密封膜7并继续向左移动固定块6,直至将导管的两个端部分别插入对应侧的插槽内,纱布12与导管端部接触,对导管端部起到进一步的密封作用,此时,拉动两侧的绑带8,使绑带8绕至患者下方并使魔术子贴15与魔术母贴14粘合,此时,完成了对透析导管的固定;
[0021]若需要更换敷贴4时,拉动两侧的绑带8,使魔术子贴15与魔术母贴14分离,此时,向右拉动固定块6,当滑杆10脱离对应侧的滑槽9后,向下按压压板上方的敷贴4部分,并向上揭开与皮肤粘合的敷贴4部分,此时,由于底板1继续通过倒Y形槽2向下固定导管,揭开与皮肤粘合的敷贴4部分,不会使得导管移动,进而避免了患者收到伤害,敷贴4与皮肤脱离后,向上移动底板1,当底板1脱离导管后,重复上述步骤,用新的敷贴4及固定块6重新固定导管即可。
[0022]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可一次性使用的底板、敷贴、压板、倒Y形槽、两个插槽、可左右移动的固定块及两个可相互粘合的绑带,便于压迫置管口,增加了固定导管的效果,避免了更换敷贴扯动导管而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现象,避免了用纱布包裹操作步骤繁琐的现象,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护理效率,降低了患者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使用透析导管保护套,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开设有开口朝下且右侧与外界连通的倒Y形槽(2),倒Y形槽(2)上侧壁左侧设有压块(3),底板(1)上端设有敷贴(4),敷贴(4)的上表面面积大于底板(1)的上表面面积,敷贴(4)上开设有开口朝右且上下贯通的避让槽(5),避让槽(5)左端面与底板(1)右端面齐平,底板(1)右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上开设有开口朝左的两个插槽,插槽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导管的直径,固定块(6)左端粘合有遮挡两个插槽的密封膜(7),固定块(6)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绑带(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透析导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开口朝右的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姜邱明博马会民户俊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