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管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771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工时管理系统及方法,使终端装置使用者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系统,其具有一数据库伺服系统,供储存资料。该方法是令使用者通过该终端装置而输入一识别码至该系统,以令该系统根据该输入的身份识别码而自该数据库伺服系统中检索出使用者的权限。该系统根据使用者的权限而自数据库伺服系统中取出对应的工时输入界面,并将其显示于终端装置上以供使用者输入工时资料至该显示的工时输入界面,并将所输入的工时资料储存于数据库伺服系统中。最后,该系统根据使用者的权限而自该数据库伺服系统中取出对应的考勤资料,供分析该输入的工时资料以验证该工时资料的准确性、汇总工时情况,并使分析工时资料的验证、汇总结果储存于该数据库伺服系统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指一种通过网络以有效管理公司员工的工时与考勤、分析工时情况的系统及方法。考勤制度即因此而产生,通常员工以打卡、刷卡等方式将其上班、下班时间记录于考勤系统中,根据该考勤记录而判断员工的工时状况,如全勤、请假、迟到、早退等。再者,为有效整合员工或各部门间的机能、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工作计划的执行通常采用分工方式,例如,一工作计划可拟定有一主体目标或项目(Project),而该主体目标或项目可由一或多个子目标或任务(Task)组成,使不同员工负责其所专长的任务,伺时,并建立工作报告制度,要求员工记录工作进度、任务运作情况,以掌握工作计划实际的进行状态、实现有效发挥工作效率的目的。传统的考勤、工作报告制度以人工记录、判断方式以衡量员工的工时状况,显然已不符合员工人数庞大的企业主体及其经营者最为要求的工作效率。一种改进方法是将考勤、工作报告资料加以电子窗体化,亦即将考勤、工时资料以电子档案的格式储存在计算机主机的数据库中。然而,以电子化方式储存的资料,尚需加以整合、分析,以验证员工工时的准确性、汇总工时情况,才可有效管理员工的工作效率、确实掌握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此即为现今所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得以有效管理公司员工的工时与考勤、分析工时情况。为实现上揭及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工时管理系统系包括一数据库伺服系统、一身份识别模块、一窗体生成模块、以及一数据分析模块,其中,各该模块分别与该数据库伺服系统连接。利用上述工时管理系统而进行的工时管理方法,是使一终端装置通过一网络而连接至一工时管理系统,以进行工时情况的分析、管理。该工时管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位于该终端装置的使用者或员工通过该网络而输入一身份识别码至该工时管理系统,以令该工时管理系统的身份识别模块根据该输入的身份识别码而自该数据库伺服系统中检索出该使用者的使用权限;(2)该工时管理系统的窗体生成模块根据该使用者的使用权限而自该数据库伺服系统中取出对应的工时输入界面,并将其显示于该终端装置上,以供该使用者通过该终端装置输入工时资料至该显示的工时输入界面,并将所输入的工时资料储存于该数据库伺服系统中;以及(3)该工时管理系统的资料分析模块根据该使用者的使用权限而自该数据库伺服系统中取出对应的考勤资料,供分析该输入的工时资料以验证该工时资料的准确性并汇总工时情况,并使分析工时资料的验证、汇总结果储存于该数据库伺服系统中。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得以有效管理公司员工的工时与考勤、分析工时情况,以掌握、了解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各项工作计划(如项目、任务等)的实际运作情况。请首先参阅附图说明图1,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时管理系统1,通过一网络通讯系统2与至少一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终端装置3相互连接。该网络通讯系统2可为网际网络(Internet)、企业网络(Intranet)或企业间网络(Extranet);同时,该网络通讯系统2的通讯模式可为有线模拟、有线数字或无线通讯模式。该终端装置3通过该网络通讯系统2而与该工时管理系统1连接以进行资料传送、存取等操作,其可为一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或笔记本型计算机(Notebook Computer)。该工时管理系统1至少包括一网络伺服系统10、一数据库伺服系统11、一身份识别模块12、一窗体生成模块13、以及一数据分析模块14,其中,各该模块12、13、14分别连接至该数据库伺服系统11。该网络伺服系统10系提供一网络连接功能,藉之以使该工时管理系统1与该终端装置3间得以通过该网络通讯系统2而相互连接,令位于该终端装置3的使用者得操作该工时管理系统1以进行资料的传送、存取等。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装置3利用网络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Netscape Navigator等)以通过网络通讯系统2而与该工时管理系统1的网络伺服系统10实现网络连接。该数据库伺服系统11具有多个数据库,如使用者数据库110、考勤数据库111、工时数据库112、分析数据库113等,分别用以储存使用者资料、考勤资料、工时资料、分析资料等;在本实施例中,该等考勤资料、工时资料、分析资料较佳以窗体形式储存(容后详述)。该使用者资料包括使用者的基本资料、使用者识别码及其对应的使用者使用权限等。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通常为公司员工,而其使用权限可根据员工于公司中的职务而授权不同之用以操作该工时管理系统1的权限范围。该考勤资料包括员工的考勤工时数据,例如正常上班时程、加班时程,通常员工以打卡、刷卡等方式将其上班、下班时间录入该数据库伺服系统11,且该考勤工时数据以考勤工时资料表呈现、储存于该考勤数据库111中。该考勤工时资料表15,如图2(A)所示,包括员工识别码、日期、考勤正常上班工时、考勤加班工时等数据域位。该工时资料包括员工输入至该工时管理系统1的任务(Task)工时数据,以说明每日实际工作时数与任务间的分配关系、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如任务开始结束的具体时间、相关注释)等。在本实施例中,员工职责在于进行包括「项目」(Project)及「任务」两部分的工作计划,「项目」系指一独立的主体目标,而「任务」系指为实现该「项目」所需完成的子目标,而一个「项目」可包括一个以上的「任务」;举例言的,「项目」可为「新产品A的推展」,而「任务」可为「评估市场」、「分析竞争性」等。「任务」进一步可分为「计划任务」及「及时任务」,「计划任务」系指在项目、任务实际运作前就已计划好的任务,而「及时任务」系指在项目、任务实际进行时临时将突发事件列入而成的任务。因此,员工输入的任务工时数据也包括计划任务工时与及时任务工时两部分,并通常以任务工时资料表呈现并储存于该数据库伺服系统11的工时数据库112中。该任务工时资料表16,如图2(B)所示,包括员工识别码、日期、计划任务、及时任务、任务正常上班工时、任务加班工时等数据域位。该分析资料包括员工的考勤工时数据与任务工时数据的分析结果,例如,根据考勤工时数据以验证员工输入的任务工时数据的准确性、根据员工输入的任务工时数据以汇总出各项目、任务的工时情况等。该分析资料以分析工时资料表呈现并储存于该数据库伺服系统11的分析数据库113中,其中,用以显示工时验证结果的分析工时资料表17,如图2(C)所示,包括员工识别码、日期、考勤正常上班工时、考勤加班工时、正常上班总工时(即当日任务正常上班工时的总和)、加班总工时(即当日任务加班工时的总和)、验证结果等数据域位;用以显示工时汇总结果的分析工时资料表18,如图2(D)所示,包括项目名称、任务名称、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任务总工时等数据域位,其中,「任务总工时」即所有参与该任务的员工的任务工时数据的总和,例如,若任务A系由员工1、员工2、员工3共同进行,则任务A的任务总工时=员工1的任务工时数据+员工2的任务工时数据+员工3的任务工时数据。该身份识别模块12分别与该网络伺服系统10及数据库伺服系统11连接。当位于终端装置3的使用者或员工通过网络通讯系统2而与该工时管理系统1的网络伺服系统10建立网络连接,并输入一识别码至该工时管理系统1时,该身份识别模块12根据输入的识别码而自该数据库伺服系统11的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使一终端装置通过一网络而连接至一工时管理系统,以进行工时情况的分析、管理,该工时管理系统具有一数据库伺服系统,供储存资料之用;该工时管理方法包含:通过该终端装置输入工时资料至该工时管理系统;以及自该数 据库伺服系统中取出对应该输入的工时资料的考勤资料,供分析该输入的工时资料以验证该工时资料的准确性并汇总工时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君刘文涵宋建福林光信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