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764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包括壳体、进料辊组、从动轮、第一油热压力辊组、液压推动装置、第二油热压力辊组、定位轮、出料辊组、辅助加热装置、温度感应器、红外温度感应器和造纸毛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油热压力辊组、液压推动装置和第二油热压力辊组能够对造纸毛毯进行加热和加压处理,设置的辅助加热装置、温度感应器和红外温度感应器能够对壳体内的温度进行辅助,最有效的控制对造纸毛毯加热和加压的需求。制对造纸毛毯加热和加压的需求。制对造纸毛毯加热和加压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尤其是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造纸工业的不断发展,造纸过程及装备向宽幅、高速、新纸机结构及更好的纸幅性能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纸机压榨部运行效能和效率,靴式、大辊径等宽压区压榨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压榨形式承受的线压力一般都在800KN/m以上,因此对造纸毛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造纸毛毯满足毯面平整性、透水性和强力外,还要造纸毛毯具有良好的压缩回弹性能,即要使造纸毛毯保持正常使用,又要使造纸毛毯离开压区后仍能回复到一定的厚度,从而确保有一定的容水空间,接受纸页传递过来的大量水分。否则造纸毛毯在高线压的反复作用下,很快被压实,容水空间减少,透水率下降,不能满足造纸需求。同时也需要对造纸毛毯进行加热定型,但是现有的设备是通过加热管对造纸毛毯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管通过热辐射的方式散发热量,距离加热管的位置越远,温度越高,使得造纸毛毯各位置的受热不均匀,导致热处理效果较差,且通过空气进行导热的方式进行导热,导热效率较低,热处理效率低。
[000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包括壳体、进料辊组、从动轮、第一油热压力辊组、液压推动装置、第二油热压力辊组、定位轮、出料辊组、辅助加热装置、温度感应器、红外温度感应器和造纸毛毯,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进料口的后端设置有进料辊组;所述从动轮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进料辊组的后端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第一油热压力辊组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从动轮的后端斜向上位置;所述第二油热压力辊组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第一油热压力辊组的垂直下方;所述定位轮设置壳体内,且位于第二油热压力辊组的垂直方向上方,并与进料辊组位于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出料辊组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壳体后端设置的出料口的位置,并与进料辊组位于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第一油热压力辊组的上油热压力辊安装有液压推动装置;所述第二油热压力辊组的上下两个油热压力辊均安装有液压推动装置;所述温度感应器分别内嵌于第一油热压力辊组的下油热压力辊和第二油热压力辊组的上油热压力辊的表面上;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和红外温度感应器分别对位的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造纸毛毯经进料口穿过进料辊组、从动轮、第一油热压力辊组、第二油热压力辊组、定位轮和出料辊组,最后通过出料口传出。
[000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端设置有智能化操作平台,所述智能化操作平台分别电
性连接第一油热压力辊组、液压推动装置、第二油热压力辊组、辅助加热装置、温度感应器和红外温度感应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辊组、第一油热压力辊组、第二油热压力辊组和出料辊组上均设置有动力驱动装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热压力辊组和第二油热压力辊组最少设置一组。
[0009]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与第一油热压力辊组之间的角度为45

65
°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加热装置最少设置一个。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温度感应器最少设置两个,且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位置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油热压力辊组、液压推动装置和第二油热压力辊组能够对造纸毛毯进行加热和加压处理,设置的辅助加热装置、温度感应器和红外温度感应器能够对壳体内的温度进行辅助,最有效的控制对造纸毛毯加热和加压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效果图;
[0014]图中:1

壳体、2

进料辊组、3

从动轮、4

第一油热压力辊组、5

液压推动装置、6

第二油热压力辊组、7

定位轮、8

出料辊组、9

辅助加热装置、10

温度感应器、11

红外温度感应器、12

造纸毛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包括壳体1、进料辊组2、从动轮3、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液压推动装置5、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定位轮7、出料辊组8、辅助加热装置9、温度感应器10、红外温度感应器11和造纸毛毯12,所述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进料口的后端设置有进料辊组2;所述从动轮3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进料辊组2的后端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从动轮3的后端斜向上位置;所述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的垂直下方;所述定位轮7设置壳体1内,且位于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的垂直方向上方,并与进料辊组2位于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出料辊8组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壳体1后端设置的出料口的位置,并与进料辊组2位于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的上油热压力辊安装有液压推动装置5;所述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的上下两个油热压力辊均安装有液压推动装置5;所述温度感应器10分别内嵌于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的下油热压力辊和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的上油热压力辊的表面上;所述辅助加热装置9和红外温度感应器11分别对位的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造纸毛毯10经进料口穿过进料辊组2、从动轮3、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定位轮7和出料辊组8,最后通过出料口传出。
[0017]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壳体1的外端设置有智能化操作平台,所述智能化操作平台分
别电性连接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液压推动装置5、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辅助加热装置9、温度感应器10和红外温度感应器11,所述进料辊组2、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和出料辊组8上均设置有动力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和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最少设置一组,所述从动轮3与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之间的角度为45

65
°
,所述辅助加热装置9最少设置一个,所述红外温度感应器10最少设置两个,且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位置设置。
[0018]具体实施方式,造纸毛毯经进料口穿过进料辊组2进行传送,经从动轮3斜向上传送到第一油热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纸毛毯后整理自动控温的加压装置,包括壳体(1)、进料辊组(2)、从动轮(3)、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液压推动装置(5)、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定位轮(7)、出料辊组(8)、辅助加热装置(9)、温度感应器(10)、红外温度感应器(11)和造纸毛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进料口的后端设置有进料辊组(2);所述从动轮(3)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进料辊组(2)的后端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从动轮(3)的后端斜向上位置;所述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的垂直下方;所述定位轮(7)设置壳体(1)内,且位于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的垂直方向上方,并与进料辊组(2)位于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出料辊组(8)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壳体(1)后端设置的出料口的位置,并与进料辊组(2)位于同一水平线位置;所述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的上油热压力辊安装有液压推动装置(5);所述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的上下两个油热压力辊均安装有液压推动装置(5);所述温度感应器(10)分别内嵌于第一油热压力辊组(4)的下油热压力辊和第二油热压力辊组(6)的上油热压力辊的表面上;所述辅助加热装置(9)和红外温度感应器(11)分别对位的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造纸毛毯(12)经进料口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宗国周兴富王敏孙自强邢琪吴强向龙兰定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环龙技术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