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749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设置于腔体中的用于除雾清洁内窥镜的装置至少还包括错位设置的层级结构。其中,层级结构的第一清洁层、除雾层和第二清洁层按照分层,和/或内窥镜依次接触第一清洁层、除雾层和第二清洁层,第一清洁层具有均匀的孔隙几何形状和孔径分布以用于内窥镜镜头的清洁和穿过孔隙至除雾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同时具备除雾与清洁功能,无需反复擦拭,操作简单,不存在打湿手术器械台及手术区域导致污染的风险,解决了手术用内窥镜镜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起雾,易被手术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问题,进而直接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手术患者手术费用,加快手术周转率等。加快手术周转率等。加快手术周转率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
,尤其涉及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手术时,患者体腔内温度比室内温度高且手术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可预知性,手术用内窥镜镜头在使用时镜面很容易起雾且受到手术患者体腔内血液、体液等污染。当手术用内窥镜镜头镜面受到污染时,在现有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往往使用盐水纱球/压纱或者碘伏纱球/压纱的组合进行擦拭,亦或使用盛有60

70℃灭菌注射用水的消毒保温杯进行擦洗。但是,使用盐水纱球/压纱或者碘伏纱球/压纱进行镜面擦拭存在以下缺点:盐水纱球/压纱或者碘伏纱球/压纱容易浸湿手术器械台及手术区域敷料,存在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盐水纱球/压纱或碘伏纱球/压纱容易与擦拭手术器械的压纱混用,一方面存在好几次都擦拭不干净的可能,视野易发黄,另一方面如若是肿瘤手术,存在肿瘤细胞种植的风险。
[0003]在使用盛有60

70℃灭菌注射用水的消毒保温杯进行镜面擦洗时,存在以下缺点:消毒保温杯复用,反复消毒,消毒费用高;使用时,需要在保温杯内加入灭菌注射用水,程序较多,延误手术时间;消毒保温杯反复消毒,易损坏,灭菌注射用水容易漏出,容易打湿手术器械台及手术区域,引起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时,医务人员需打开消毒保温杯杯盖,用后需将消毒保温盖及时盖住以保温及减少污染,这一过程耗费时间较多,无形中增加了手术时长;盛有60

70℃灭菌注射用水的消毒保温杯清洗镜面后,还需用纱球/压纱将镜面擦干,程序较多,时间耗费较多等。
[0004]中国专利CN113827170B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机构及具有其的微创手术装置。该内窥镜机构,包括内窥镜组件以及清洁组件,内窥镜组件包括穿刺器以及内窥镜,穿刺器贯通开设有用以供内窥镜伸入的穿刺通道;清洁组件包括安装部、清洁部以及两端分别与安装部以及清洁部连接的连接部,安装部连接于穿刺器,清洁部设置于穿刺通道;以使得清洁部能够被内窥镜推挤至穿刺通道外,以避免清洁部阻挡内窥镜的镜头,影响医生进行观察;而当需要对内窥镜镜头进行清洁时,内窥镜回退至穿刺通道内,清洁部可在连接部的拉力作用下回退至与内窥镜镜头抵接并完成清洁,从而不需要将内窥镜从穿刺器中完全抽出即可完成对内窥镜镜头的清理,提高了手术的连续性。该专利的缺陷在于:通过连接部的弹力作用将清洁部从外收回穿刺通道中,对于穿刺通道而言,清洁部能够契合其结构自由进行外部和内部的伸缩是一个技术难点,即使能够完成,在伸缩过程中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其次,连接部的弹力难以把握。弹力过大,内窥镜的推进使用受到阻碍,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通过内窥镜进行精密操作,清洁部虽被顶出,但是对内窥镜的压力(摩擦力)依旧存在,影响了手术的进行,医务人员在操作内窥镜时受到较大阻力,使得手术效率降低。弹力过小,对于内窥镜的清洁作用小,若清洁不干净,还是需要将内窥镜取出进行二次清洁,反而影响了手术的连续性,降低清洁效率。最后,在一些手术中穿刺通道应当置于患者体腔内部,此时清洁部的伸缩会严重影响到患者内部组织,清洁后仍置于其中会导致患者
的二次感染。这也是该装置没有被医院广泛采购的原因之一。
[0005]中国专利CN 104741330B公开了内窥镜清洁器,包括拭子,所述的拭子与容纳有液体的筒体连接。所述的拭子为纱布块、纱布球、曲缩纱布、曲缩纱布球或海绵。筒体底部与拭子连接,筒体由内筒体和外筒体组成,在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设有供液体通过的通道,内筒体的上端设有上孔,下端设有下孔,内筒体内安装有活塞,在筒体底部设有易撕片,活塞与易撕片连接,活塞的活塞杆穿过筒体上端的端板。活塞杆与上盖连接,上盖还通过易撕环与筒体连接。该专利提供的一种内窥镜清洁器,通过将拭子与筒体连接,并在筒体内储存碘伏液体的方式,能够持续供应液体,避免碘伏溶剂在手术过程中挥发而影响清洁内窥镜的效果。但是该专利的缺陷在于:使用碘伏液体和拭子的组合具有引起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并且存在好几次都擦拭不干净的可能,视野易发黄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目的是为了改善现有内窥镜镜头在使用时由于镜面不清晰导致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额外增加手术经济费用、加剧医患纠纷等问题,解决了手术用内窥镜镜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起雾,易被手术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问题,进而实现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手术患者手术费用,加快手术周转率等。
[0007]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手术用内窥镜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内窥镜容易带出患者体内身体残留物和/或出现镜片起雾,必须对其进行除雾清洁,同时保持内窥镜的功能和安全。现有技术中用于除雾和清洁手术用内窥镜的方法,主要通过除雾器将清洁物件进行浸湿,从而对其进行擦拭。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购置带镜头自加热的腔镜设备,但目前大部分品牌无此功能;镜头涂抹防雾剂,价格贵、成本高;碘伏纱布擦拭,成本较低,但视野易发黄;将镜头回缩至Trocar内,利用镜头Trocar内注入的相对低温的CO2气流使视野变清晰,但易反复;消毒保温杯装灭菌注射用水浸泡内窥镜镜头,水温保持在60

70℃,第一次浸泡镜头时间要稍长,约1分钟,让镜头充分预热,高于腹腔内温度。此后,每次镜头模糊后浸泡时间仅需几秒即可。此法过程较为繁琐。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同时具备除雾与清洁功能,无需反复擦拭,操作简单,不存在打湿手术器械台及手术区域导致污染的风险,解决了手术用内窥镜镜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起雾,易被手术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问题,进而直接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手术患者手术费用,加快手术周转率等。导向件具备良好的导向作用和位置偏差纠正作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手术时间损耗,间接降低手术患者手术费用,节省医疗成本等。
[0009]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至少包括内窥镜和穿刺器,所述穿刺器用于建立允许所述内窥镜进入患者组织的通道。设置于所述腔体中的用于除雾清洁所述内窥镜的装置至少还包括错位设置的层级结构。其中,所述层级结构的第一清洁层、除雾层和第二清洁层沿所述腔体上下,和/或所述内窥镜依次接触所述第一清洁层、除雾层和第二清洁层,所述第一清洁层设有均匀的孔隙,所述孔
隙具有几何形状和孔径分布以用于所述内窥镜镜头的清洁和穿过所述孔隙至所述除雾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清洁层和第二清洁层具有无绒、柔软和高持液能力。优选地,在使用之前,医务人员对第一清洁层和第二清洁层进行除雾清洁的组合物注入,从而使得内窥镜在第一清洁层和第二清洁层的摩擦清洁下,同时受到除雾清洁的组合物的作用。
[0010]由于手术用内窥镜镜头与腹腔内存在温差,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至少包括内窥镜(1)和穿刺器(2),所述穿刺器(2)用于建立允许所述内窥镜(1)进入患者组织的通道,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腔体(3)中的用于除雾清洁所述内窥镜(1)的装置至少还包括错位设置的层级结构,其中,所述层级结构的第一清洁层(401)、除雾层(402)和第二清洁层(403)沿所述腔体(3)上下分层,和/或所述内窥镜(1)依次接触所述第一清洁层(401)、除雾层(402)和第二清洁层(403),所述第一清洁层(401)设置有孔隙,所述孔隙具有几何形状和孔径分布以用于所述内窥镜(1)镜头的清洁和所述内窥镜(1)镜头穿过所述孔隙至所述除雾层(4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按照其内表面能够贴附所述内窥镜(1)的外表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洁层(401)的中心轴线上,以对所述内窥镜(1)进行摩擦清洁,所述第一清洁层(401)中设置有用于除雾清洁的组合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5),所述导向件(5)设置在所述腔体(3)的靠近所述第一清洁层(401)的一侧,并且所述导向件(5)按照朝向所述第一清洁层(401)向内倾斜的方式设置,以进行所述内窥镜(1)的导向和位置偏差纠正作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除雾清洁的所述组合物包括:盐水或乙二醇或丙烯乙二醇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所述第一清洁层(401)能够吸取所述组合物从而使得所述内窥镜(1)与流体不断接触以进行除雾清洁。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手术用内窥镜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内窥镜(1)置入所述腔体(3)的情况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娟李芬芬韩琳申响铃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