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36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曲霉大环内酯衍生物曲霉内酯A,涉及曲霉大环内酯制备方法及其抗菌应用技术领域,化合物的结构式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该曲霉内酯A为一种新结构的6,7位双键且5,9位为双羟基取代的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在后续的抗菌活性测试中,曲霉内酯A能显著抑制4株人体致病细菌生长,MIC为6.4~12.6μg/mL,且对2株农业致病细菌抑菌效果显著,对魔芋软腐菌的MIC为9.8μg/mL,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MIC为4.0μg/mL,曲霉内酯A能显著抑制污染猪肉金葡菌和枯草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曲霉内酯A可以在制备抗菌药物及抗菌农药前体中应用,为下一步抗菌成分的医药及农药研究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农药研究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农药研究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曲霉大环内酯制备方法及其抗菌应用
,具体为一种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

技术介绍

[0002]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医药史上的杰出贡献。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引起了病原菌耐药性日益增强,使得临床可用的抗生素日渐缺乏,造成耐药菌感染的形势越发严峻。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耐药菌株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导致细菌耐药现象在全球的飞速扩散。病原微生物也会造成食品污染,造成食品的腐败和变质,危害人类健康。
[0003]对细菌耐药性的遏制策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维持现有抗菌药的有效性,包括预防感染、合理用药、联合用药、改良剂型等;二是促进抗菌新药的开发,包括加快开发合适的新药和疫苗等。新型抗菌药物的结构类型与传统抗生素不同,作用机制也有差别,所以能对耐药菌发挥疗效,并且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与传统的放线菌源抗生素相比,真菌源的抗生素呈高速发展的趋势,数目逐渐增多。因此,加快新的抗菌药物研究,发现新结构的抗菌物质,解决耐药菌问题,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前体化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该化合物可以在制备抗菌药物及抗菌农药前体中应用,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了有效的药物前体,也为下一步的药效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为抗菌药物开发提供了有效的药物前体以及为下一步的药效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常见的24元大环内酯为4,5位双键且7位为羟基取代,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曲霉内酯A为6,7位双键且5,9位为双羟基取代,化合物的结构式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在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和抗菌农药前体中的应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制备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杂色曲霉菌活化:将杂色曲霉菌划线复活,并接种到PDA固体培养基,然后在培养箱中进行活化;
[0011](2)种子液的培养:再用手术刀从步骤(1)中的PDA固体培养基中切下菌落小块,接种到YPD液体培养基中,并在摇床上震荡培养即可得到种子液;
[0012](3)发酵:将步骤(2)中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大米固体培养基中,并在恒温恒湿箱
中静置培养发酵;
[0013](4)粗提:将步骤(3)中得到的大米发酵物加入乙酸乙酯,冷浸提取后,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得到粗浸膏;
[0014](5)分离纯化:将步骤(4)中所述粗浸膏利用硅胶柱色谱除杂后,再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洗脱后,再将目标亚组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0015]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培养箱的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7天。
[0016]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摇床的培养温度为28℃,摇床的转速为160rpm,培养时间为5天。
[0017]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大米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为:60~120g大米、80~160mL水,浸泡过夜后100~120℃高压灭菌10~50min,所述恒温恒湿箱中静置培养发酵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30天。
[0018]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大孔树脂柱色谱洗脱梯度为10%~100%甲醇

水。
[0019]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目标亚组分为50%~90%甲醇

水段。
[0020]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洗脱液为甲醇与水体积比为45%~75%的甲醇

水,检测波长为230nm。
[0021](三)有益效果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6,7位双键且5,9位为双羟基取代的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后续的研究中发现曲霉内酯A能显著抑制4株人体致病细菌生长,MIC为6.4~12.6μg/mL,且对2株农业致病细菌抑菌效果显著,对魔芋软腐菌的MIC为9.8μg/mL,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MIC为4.0μg/mL,曲霉内酯A能显著抑制污染猪肉金葡菌和枯草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曲霉内酯A可在制备抗菌药物及抗菌农药前体中应用,为下一步的药效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化合物的结构式;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的关键HMBC和1H

1H COSY信号;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的质谱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的1H

NMR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的13C

NMR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的1H

1HCOSY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的HSQC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的HMBC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曲霉内酯A对魔芋软腐菌和猕猴桃软腐菌的抑菌效果图;
[0033]图10为实施例二中化合物的1H和
13
C核磁数据表格
[0034]图11为实施例三中曲霉内酯A的对4株致病菌的MIC表格
[0035]图12为实施例四中曲霉内酯A的对4株致病菌的MIC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实施例一:菌种的发酵和提取
[0039]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购买于美国标准菌株保藏中心(ATCC),保藏号为ATCC28286。将该菌种划线复活,接种到PDA固体培养基,28℃培养箱中活化7天。用手术刀从PDA培养基中切下菌落小块,接种到YPD液体培养基中,于28℃和160rpm的摇床上震荡培养5天得到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接种到大米固体培养基中,在28℃恒温恒湿箱中静置培养30天。取大米发酵物,每200g发酵物加乙酸乙酯400mL,冷浸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得到乙酸乙酯浸膏。
[0040]实施例二:曲霉内酯A的分离和鉴定
[0041]将浸膏上硅胶柱色谱分段,分别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洗脱(40:1~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在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和抗菌农药前体中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杂色曲霉菌活化:将杂色曲霉菌划线复活,并接种到PDA固体培养基,然后在培养箱中进行活化;(2)种子液的培养:再用手术刀从步骤(1)中的PDA固体培养基中切下菌落小块,接种到YPD液体培养基中,并在摇床上震荡培养即可得到种子液;(3)发酵:将步骤(2)中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大米固体培养基中,并在恒温恒湿箱中静置培养发酵;(4)粗提:将步骤(3)中得到的大米发酵物加入乙酸乙酯,冷浸提取后,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酸乙酯味得到粗浸膏;(5)分离纯化:将步骤(4)中所述粗浸膏利用硅胶柱色谱除杂后,再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洗脱后,再将目标亚组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大环内酯化合物曲霉内酯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培养箱的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7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笑贾学伟王颖许春平张弛黄家乐邢雨晴杨雯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轻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