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及冲击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715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及冲击波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球囊导管包括:内管、编织套管和球囊,由近端向远端方向,编织套管包括滑动管段和编织网管段,编织网管段上设置有放电单元,且编织网管段位于球囊内侧,放电单元上具有发射冲击波的发射孔;编织网管段的远端相对于内管固定,编织网管段的近端与滑动管段的远端连接,滑动管段能够沿轴向朝远端运动,以使编织网管段由初始状态被挤压后朝周向外侧弯折变形呈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编织网管段的弯折位置位于其近端和远端之间,且弯折后的编织网管段包括位于其远端和弯折位置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位于其近端和弯折位置之间的第二弯折部,放电单元位于第一弯折部上。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囊导管及冲击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及冲击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人群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0003]为了去除血管中的钙化病灶,在球囊中放置一对或若干对放电电极来构成一套冲击波发生器,然后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球囊导管另一端的高压脉冲电源主机上。当球囊被放置在血管中的钙化病灶处时,主机通过施加高压电脉冲,使球囊中的压力波发生器释放冲击波,冲击波可以破坏血管中的钙化病灶,同时,能够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
[0004]但是,冲击波球囊在治疗钙化心脏瓣膜的时候却受限于脉冲释放方向及作用距离,因此亟需一种冲击波球囊导管,以满足在心脏瓣膜位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及冲击波装置,以缓解现有的球囊导管中产生的冲击波作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球囊导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内管、编织套管和球囊,由近端向远端方向,所述编织套管包括滑动管段和编织网管段,所述编织网管段上设置有放电单元,且所述编织网管段位于所述球囊内侧,所述放电单元上具有发射冲击波的发射孔;
[0007]所述编织网管段的远端相对于所述内管固定,所述编织网管段的近端与滑动管段的远端连接,所述滑动管段能够沿轴向朝远端运动,以使编织网管段由初始状态被挤压后朝周向外侧弯折变形呈工作状态;
[0008]其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发射孔朝向周向外侧;
[0009]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编织网管段的弯折位置位于其近端和远端之间,且弯折后的所述编织网管段包括位于其远端和弯折位置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位于其近端和弯折位置之间的第二弯折部,所述放电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或第二弯折部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球囊导管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尾端设置有与滑动管段的近端连接的控制端,所述控制端能够沿轴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滑动管段沿轴向运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的旋紧方向与编织网管段的轴向一致,所述控制端与所述滑动管段在轴向上相对静止,且所述控制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管段自由旋转;
[0012]或者,
[0013]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动滑动管段的轴向一致。
[0014]进一步的,所述编织网管段包括多根交织的编织丝,所述放电单元固定在所述编织丝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放电单元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接的外电极、绝缘环和内电极,所述外电极和绝缘环上分别具形成发射孔的缺口,所述外电极和内电极均分别通过导线与体外高压脉冲发生器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环套设在一根所述编织丝外侧,所述编织丝和内电极均位于所述绝缘环外。
[0017]进一步的,设置有放电单元的所述编织丝包括绝缘套以及位于绝缘套内的金属线,所述绝缘套上具有连通金属线的剥离段,所述绝缘环套设在所述剥离段的外侧,所述金属线形成所述内电极。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端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用于避免球囊内的液体泄漏。
[0019]进一步的,所述编织网管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编织网管段首尾依次连接,且最远端侧的编织网管段的远端相对于所述内管固定,最近侧的编织网管段的近端与滑动管段的远端连接;
[0020]相邻两个编织网管段中,靠近远侧的编织网管段的近端与靠近远近侧的编织网管段的原远端通过滑套连接,所述滑套位于所述内管外侧,且与所述内管滑动连接;
[0021]和/或,滑动管段包括海波管结构。
[00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波装置,包括上述的球囊导管。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内管、编织套管和球囊,由近端向远端方向,所述编织套管包括滑动管段和编织网管段,所述编织网管段上设置有放电单元,且所述编织网管段位于所述球囊内侧,所述放电单元上具有发射冲击波的发射孔;所述编织网管段的远端相对于所述内管固定,所述编织网管段的近端与滑动管段的远端连接,所述滑动管段能够沿轴向朝远端运动,以使编织网管段由初始状态被挤压后朝周向外侧弯折变形呈工作状态;其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发射孔朝向周向外侧;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编织网管段的弯折位置位于其近端和远端之间,且弯折后的所述编织网管段包括位于其远端和弯折位置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位于其近端和弯折位置之间的第二弯折部,所述放电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或第二弯折部上。使用前,编织网管段处于初始状态,编织网管段上的放电单元靠近内管,且放电单元上的发射孔朝向周向外侧;使用时,将球囊导管的远端被推送到病变位置后,并操作使球囊充盈。控制滑动管段向远端移动,使得编织网管段受挤压变形后朝周向外侧弯折,第一弯折部以远端为铰点逐渐向远端所在方向翻折,第一弯折部上的放电单元逐渐靠近周向外侧的病灶,并且,随着第一弯折部的弯曲,放电单元上的发射孔也逐渐朝远端所在方向旋转,并能够使脉冲扩展方向向着球囊导管远端,同理,第二弯折部上的放电单元逐渐靠近周向外侧的病灶,并且,随着第二弯折部的弯曲,其上的放电单元上的发射孔也逐渐朝近端所在方向旋转,并能够使脉冲扩展方向向着球囊导管近端。控制体外高压脉冲发生器,放电单元向周围释放瞬时高压脉冲,达到向前碎裂钙化的目的。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击波装置包括上述的球囊导管。因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击波装置引用了上述的球囊导管,所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击波装置也具备球囊导管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编织线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编织线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一种编织网管段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另一种编织网管段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截面图(球囊未画);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放电单元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8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尾端的局部剖视图(内管未画);
[0036]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内管(100)、编织套管和球囊(300),由近端向远端方向,所述编织套管包括滑动管段(210)和编织网管段(220),所述编织网管段(220)上设置有放电单元(400),且所述编织网管段(220)位于所述球囊(300)内侧,所述放电单元(400)上具有发射冲击波的发射孔(410);所述编织网管段(220)的远端相对于所述内管(100)固定,所述编织网管段(220)的近端与滑动管段(210)的远端连接,所述滑动管段(210)能够沿轴向朝远端运动,以使编织网管段(220)由初始状态被挤压后朝周向外侧弯折变形呈工作状态;其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发射孔(410)朝向周向外侧;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编织网管段(220)的弯折位置位于其近端和远端之间,且弯折后的所述编织网管段(220)包括位于其远端和弯折位置之间的第一弯折部(221)以及位于其近端和弯折位置之间的第二弯折部(222),所述放电单元(400)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21)和/或第二弯折部(2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包括外壳(600),所述外壳(600)的尾端设置有与滑动管段(210)的近端连接的控制端(500),所述控制端(500)能够沿轴向运动,以带动所述滑动管段(210)沿轴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500)与所述外壳(600)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的旋紧方向与编织网管段(220)的轴向一致,所述控制端(500)与所述滑动管段(210)在轴向上相对静止,且所述控制端(500)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管段(210)自由旋转;或者,所述控制端(500)与所述外壳(600)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动滑动管段(210)的轴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管段(220)包括多根交织的编织丝(2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夏允辰李斌刘斌余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