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电网模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06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电网模拟器,用于对功率单元进行散热,功率单元包括功率模组和与功率模组相匹配的电气器件,散热风道结构包括风道腔和风道挡板,其中,风道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挡板设置于风道腔内,且将风道腔分隔成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与出风口连通的排风腔;功率模组安装于进风腔,电气器件安装于排风腔,且风道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功率模组的出风侧气流引流至电气器件的进风侧的通风口。该散热风道结构,位于排气腔内的电气器件的热气流能够及时排走,避免电气器件温升难以控制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助于提升功率单元的散热效果。提升功率单元的散热效果。提升功率单元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电网模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组散热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电网模拟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网模拟器作为目前风电业务领域的新产品,产品结构暂无成熟的体系。市面上大功率的5MW以上电网模拟器产品还较少,散热方案不明确。目前5MW以下的散热方案为两侧的功率模组(比如,桥侧与网侧功率模组)共用单个热管散热器,热风经过散热器后再流经与功率模组相匹配的电气器件(比如,电抗器)进行冷却,与功率模组相匹配的电气器件无明确散热风道导致这些电气器件温升难以控制。尤其是当电网模拟器功率高于5MW时,由于热损耗过大,采用现有的散热结构对功率单元的电气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会更差。
[0003]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电网模拟器中功率单元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电网模拟器,以解决电网模拟器中功率单元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散热风道结构,用于对功率单元进行散热,所述功率单元包括功率模组和与所述功率模组相匹配的电气器件,所述散热风道结构包括:
[0007]风道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8]风道挡板,设置于所述风道腔内,且将所述风道腔分隔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排风腔;
[0009]其中,所述功率模组安装于所述进风腔,所述电气器件安装于所述排风腔,且所述风道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功率模组的出风侧气流引流至所述电气器件的进风侧的通风口。
[0010]可选地,所述功率模组包括模组框架、安装于所述模组框架内的功率模块及散热器,所述模组框架内形成有模组风道,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模组风道的进风侧,所述模组风道的出风侧与所述通风口相对布置。
[0011]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在所述模组框架内呈左右分布的第一功率模块和第二功率模块,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功率模块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器和用于对所述第二功率模块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器。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在所述进风侧呈左右并列拼接布置。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为结构形状相同的散热器,且呈左右对称分布;
[0014]或,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均为铲齿散热器,且二者的齿高呈差异分
布;
[0015]或,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为两种不同结构形状的散热器组合。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功率模块这两者中的一者为网侧功率模块,另一者为桥侧功率模块。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功率模块和第二功率模块均能够在所述模组框架内沿高度方向延伸扩容。
[0018]可选地,所述排风腔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排风扇;或,所述进风腔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进风扇。
[0019]可选地,所述电气器件沿所述通风口的周向方向围设布置有绝缘风道围板,所述绝缘风道围板的进口端与所述通风口相对。
[0020]可选地,所述排气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搁放所述电气器件的安装搁架。
[0021]可选地,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功率单元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功率模组的出风端口及所述电气器件的进风端口适配。
[0022]可选地,所述进风腔内具有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多层支托结构,每层所述支托结构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功率模组。
[0023]相比于
技术介绍
介绍内容,上述散热风道结构,用于对功率单元进行散热,功率单元包括功率模组和与功率模组相匹配的电气器件,散热风道结构包括风道腔和风道挡板,其中,风道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挡板设置于风道腔内,且将风道腔分隔成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与出风口连通的排风腔;功率模组安装于进风腔,电气器件安装于排风腔,且风道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功率模组的出风侧气流引流至电气器件的进风侧的通风口。该散热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挡板将风道腔分隔成进风腔和排风腔,并且风道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功率模组的出风侧气流引流至电气器件的进风侧的通风口,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气流能够自进风口进入进风腔,然后通过通风口将流经功率模组的换热气流引流至与功率模组相匹配的电气器件上,对这些电气器件进一步散热,最终由排气腔上的出风口排走,继而位于排气腔内的电气器件的热气流能够及时排走,避免电气器件温升难以控制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助于提升功率单元的散热效果。
[0024]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网模拟器,包括散热风道结构,该散热风道结构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散热风道结构。由于该散热风道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散热风道结构的电网模拟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道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箭头代表气流走向);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单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单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单元的模组风道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箭头代表气流走向);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组安装于进气腔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支托结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结构形式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均为铲齿散热器且二者的齿高呈差异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为两种不同结构形状的散热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图1

图9中:
[0036]功率单元1、功率模组11、模组框架111、模组风道1110、第一功率模块112、第二功率模块113、第一散热器114、第二散热器115、电气器件12、风道腔2、进风口20、进风腔21、排风腔22、风道挡板3、通风口31、排风扇4、绝缘风道围板5、安装搁架6、支托结构7。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道结构及电网模拟器,以解决电网模拟器中功率单元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风道结构,用于对功率单元(1)进行散热,所述功率单元(1)包括功率模组(11)和与所述功率模组(11)相匹配的电气器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结构包括:风道腔(2),具有进风口(20)和出风口;风道挡板(3),设置于所述风道腔(2)内,且将所述风道腔(2)分隔成与所述进风口(20)连通的进风腔(21)和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排风腔(22);其中,所述功率模组(11)安装于所述进风腔(21),所述电气器件(12)安装于所述排风腔(22),且所述风道挡板(3)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功率模组(11)的出风侧气流引流至所述电气器件(12)的进风侧的通风口(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组(11)包括模组框架(111)、安装于所述模组框架(111)内的功率模块及散热器,所述模组框架(111)内形成有模组风道(1110),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模组风道(1110)的进风侧,所述模组风道的出风侧与所述通风口(31)相对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在所述模组框架(111)内呈左右分布的第一功率模块(112)和第二功率模块(113),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功率模块(112)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器(114)和用于对所述第二功率模块(113)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器(11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14)与所述第二散热器(115)在所述进风侧呈左右并列拼接布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14)与所述第二散热器(115)为结构形状相同的散热器,且呈左右对称分布;或,所述第一散热器(114)与所述第二散热器(115)均为铲齿散热器,且二者的齿高呈差异分布;或,所述第一散热器(114)与所述第二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晏辉杨叶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