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73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换热系统和相变换热系统;液冷换热系统包括供水歧管、回水歧管、第一水泵、第一换热器、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供水歧管、回水歧管、第一供水管和第一水泵组成的循环水回路中的循环水用于从发热器件吸收热量,以及用于将从发热器件吸收的热量通过第一换热器转移到第二供水管;相变换热系统包括第二供水管、第二换热器、压缩机、降压储液罐、液泵、第一换热盘管和气液管;第一流动水从第二供水管的入水口进入后,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吸收热量后通过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排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散热装置的系统复杂度。施例可以降低散热装置的系统复杂度。施例可以降低散热装置的系统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冷却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高散热元器件(比如,服务器器件)热设计功耗的不断飙升,可以通过传统冷板式液冷的制冷架构对高散热元器件进行散热。传统冷板式液冷的制冷架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风冷系统及液冷系统,目前的风冷系统与液冷系统全面解耦,系统复杂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可以解决散热装置的系统复杂度较高的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换热系统和相变换热系统;
[0005]所述液冷换热系统包括供水歧管、回水歧管、第一水泵、第一换热器、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其中,所述供水歧管、所述回水歧管、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所述第一水泵组成循环水回路;所述循环水回路中的循环水通过所述第一水泵在所述供水歧管、所述回水歧管和第一供水管之间循环移动;所述循环水回路中的循环水用于从发热器件吸收热量,以及用于将从所述发热器件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转移到所述第二供水管;
[0006]所述相变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第二供水管、第二换热器、压缩机、降压储液罐、液泵、第一换热盘管和气液管;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压储液罐、所述液泵、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气液管组成循环相变回路;
[0007]第一流动水从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入水口进入后,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排出;
[0008]所述循环相变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液泵将所述降压储液罐中的液体配送至所述第一换热盘管,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变为第一温度气体,所述第一温度气体经过所述压缩机后变为第二温度气体,所述第二温度气体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降温后变为液体流入所述降压储液罐。
[0009]可选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盘管和第三供水管,第二流动水从所述第三供水管的入水口进入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后由所述第三供水管的出水口排出。
[0010]可选的,所述气液管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阀门,所述第三供水管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阀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气液管处于流通状态或停止状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供水管处于流通状态或停止状态;所述气液管和所述第三供水管中至少有一个处于流通状态。
[0011]可选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将热通道风吹经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后,对所述热通道风进行制冷。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降压储液罐、所述第一换热盘管的高度依次下降,
所述第一换热盘管、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高度依次上升。
[0013]可选的,所述相变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一流动水从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入水口配送至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
[0014]可选的,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压储液罐、所述液泵、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之间通过所述气液管连通,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降压储液罐之间的部分气液管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供水管包括第一水管部分、第二水管部分和第三水管部分,所述供水歧管和所述回水歧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水管部分连接,所述回水歧管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水管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供水歧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水管部分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水泵包括变频水泵,所述液泵包括变频液泵,所述压缩机包括变频压缩机。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包括板式换热器。
[0018]可选的,所述第二水泵包括变频水泵。
[0019]可选的,所述液体包括液态氟。
[0020]可选的,所述第二温度气体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气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气体的压强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气体的压强。
[0021]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换热系统和相变换热系统;所述液冷换热系统包括供水歧管、回水歧管、第一水泵、第一换热器、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其中,所述供水歧管、所述回水歧管、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所述第一水泵组成循环水回路;所述循环水回路中的循环水通过所述第一水泵在所述供水歧管、所述回水歧管和第一供水管之间循环移动;所述循环水回路中的循环水用于从发热器件吸收热量,以及用于将从所述发热器件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转移到所述第二供水管;所述相变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第二供水管、第二换热器、压缩机、降压储液罐、液泵、第一换热盘管和气液管;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压储液罐、所述液泵、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气液管组成循环相变回路;第一流动水从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入水口进入后,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排出;所述循环相变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液泵将所述降压储液罐中的液体配送至所述第一换热盘管,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变为第一温度气体,所述第一温度气体经过所述压缩机后变为第二温度气体,所述第二温度气体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降温后变为液体流入所述降压储液罐。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将液冷换热系统和相变换热系统紧密耦合,相变换热系统与液冷换热系统共用第二供水管,可以降低水管的使用量,降低散热装置的成本,降低散热装置的系统复杂度。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器件与第一供水管的布局示意图;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等。液冷换热系统10主要负责收集发热器件200的热量。其中,发热器件与第一供水管的布局示意图可以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器件与第一供水管的布局示意图。如图2所示,循环水(冷水或常温水)通过供水歧管进入第一供水管,第一供水管的布设路径经过冷板后回到回水歧管。其中,循环水经过冷板时带走发热器件的热量,发热器件可以盖在冷板的下面。发热器件的热量传递到冷板后,通过第一供水管中的循环水带走。冷板可以是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板。
[0038]第一水泵13可以控制第一供水管15中的循环水按照回水歧管12、第一换热器14、供水歧管11的方向进行流动。可以将冷板回水(吸收了发热器件的热量的热水)经过回水歧管12进入第一供水管15,第一供水管15中的冷板回水经过第一换热器14将热量传递给第二供水管16后变为冷板供水(降温后的冷水),冷板供水经过供水歧管11进入第一供水管15在冷板中的部分。冷板回水和冷板供水均为第一供水管15中的循环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换热系统和相变换热系统;所述液冷换热系统包括供水歧管、回水歧管、第一水泵、第一换热器、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其中,所述供水歧管、所述回水歧管、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所述第一水泵组成循环水回路;所述循环水回路中的循环水通过所述第一水泵在所述供水歧管、所述回水歧管和第一供水管之间循环移动;所述循环水回路中的循环水用于从发热器件吸收热量,以及用于将从所述发热器件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转移到所述第二供水管;所述相变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第二供水管、第二换热器、压缩机、降压储液罐、液泵、第一换热盘管和气液管;所述压缩机、所述降压储液罐、所述液泵、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气液管组成循环相变回路;第一流动水从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入水口进入后,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排出;所述循环相变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液泵将所述降压储液罐中的液体配送至所述第一换热盘管,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变为第一温度气体,所述第一温度气体经过所述压缩机后变为第二温度气体,所述第二温度气体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降温后变为液体流入所述降压储液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盘管和第三供水管,第二流动水从所述第三供水管的入水口进入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后由所述第三供水管的出水口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所述气液管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阀门,所述第三供水管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阀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阀门用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一唐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