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19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驻车装置及汽车,驻车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制动蹄、第二制动蹄和驻车组件;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分别连接支撑板;驻车组件转动连接支撑板,且抵接于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驻车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第一转动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架及支撑板;第一转动架抵接第一制动蹄,第二转动架抵接第二制动蹄;第二转动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第一转动架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第一转动架推动第一制动蹄,第二转动架推动第二制动蹄,使得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相互远离。驻车装置结构紧凑,能够节省空间,且零部件数量较少,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组装。易于组装。易于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驻车装置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驻车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停止行驶后,为了防止汽车溜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汽车都设置有驻车装置。驻车装置用于在汽车停止行驶后,将车轮抱死,实现汽车的驻车。
[0003]然而,目前的驻车装置,体积较大,安装于汽车上时,占用的空间较大,且零部件数量较多,组装难度较大,组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驻车装置及汽车,驻车装置结构紧凑,能够节省空间,且零部件数量较少,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组装。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驻车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制动蹄、第二制动蹄和驻车组件;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分别连接支撑板;驻车组件转动连接支撑板,且抵接于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之间;驻车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第一转动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架及支撑板;第一转动架抵接第一制动蹄,第二转动架抵接第二制动蹄;第二转动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第一转动架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第一转动架推动第一制动蹄,第二转动架推动第二制动蹄,使得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相互远离,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0006]一些实施例中,驻车装置还包括连接簧;连接簧的一端连接第一制动蹄,连接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制动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相互远离时,连接簧被拉伸;第二转动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转动架带动第一转动架沿第一方向转动,连接簧复位,带动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相互靠近。
[0007]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架设有第一卡接槽,第一制动蹄设有第一配合槽,第一卡接槽与第一配合槽相互卡接,以使第一转动架抵接第一制动蹄。
[0008]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架设有第二卡接槽,第二制动蹄设有第二配合槽,第二卡接槽与第二配合槽相互卡接,以使第二转动架抵接第二制动蹄。
[000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架、第二转动架的一部分、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位于支撑板的一侧,第二转动架的另一部分贯穿支撑板,且伸至支撑板的另一侧;驻车拉锁与第二传动架伸至支撑板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
[0010]一些实施例中,驻车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转动轴,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隔相对,且固定连接支撑板;第一转动架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间隔内,第一转动轴贯穿第一固定板、第一转动架和第二固定板,第一转动架可环绕第一转动轴转动。
[0011]一些实施例中,驻车组件还包括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架包括相对且间隔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第二转动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之间的间隔
内,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板,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可环绕第二转动轴转动。
[0012]一些实施例中,驻车装置还包括第一压蹄簧和第二压蹄簧,第一压蹄簧和第二压蹄簧均包括第一卡接部、中间连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分别固定连接中间连接部相对的两端;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相对中间连接部凸起;第一压蹄簧的中间连接部贯穿支撑板和第一制动蹄,第一压蹄簧的第一卡接部抵接支撑板,第一压蹄簧的第二卡接部抵接第一制动蹄;第二压蹄簧的中间连接部贯穿支撑板和第二制动蹄,第二压蹄簧的第一卡接部抵接支撑板,第二压蹄簧的第二卡接部抵接第二制动蹄。
[001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为环形结构,且设有缓冲开口。
[001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卡接段、缓冲段和第二卡接段,缓冲段与缓冲开口相对;缓冲段呈弧形,且缓冲段朝向缓冲开口凸起。
[001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包括位于缓冲开口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间连接部包括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平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端,第一弧形段固定连接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第二平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端,第二弧形段固定连接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
[0016]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制动鼓和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驻车装置,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相互远离,能够与制动鼓接触以进行驻车。
[00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车装置结构紧凑,能够节省空间。且驻车装置的零部件数量较少,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组装。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所示驻车系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所示驻车系统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中所示驻车系统的液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中所示液压驱动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4中所示液压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8是图6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0027]图9是图5中所示液压驱动装置的行程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5中所示液压驱动装置的锁止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图5中所示液压驱动装置的移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图5中所示液压驱动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图5中所示液压驱动装置的限位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是图5中所示液压驱动装置的的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是图14中所示锁止件的锁止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6是图14中所示锁止件的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是图14中所示锁止件的锁止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8是图1中所示驻车系统的驻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9是图18中所示驻车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0是图18中所示驻车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1是图20中所示驻车装置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2是图20中所示驻车装置的第一压蹄簧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3是图22中所示第一压蹄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4是图20中驻车装置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5是图20中所示驻车装置的连接簧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6是图20中所示驻车装置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7是图20中所示驻车装置的驻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8是图27中所示驻车组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29是图18中所示驻车装置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30是图18中所示驻车装置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第一制动蹄、第二制动蹄和驻车组件;所述第一制动蹄和所述第二制动蹄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驻车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制动蹄和所述第二制动蹄之间;所述驻车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架及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转动架抵接所述第一制动蹄,所述第二转动架抵接所述第二制动蹄;所述第二转动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架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架推动所述第一制动蹄,所述第二转动架推动所述第二制动蹄,使得所述第一制动蹄和所述第二制动蹄相互远离,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装置还包括连接簧;所述连接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制动蹄,所述连接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制动蹄;所述第一制动蹄和所述第二制动蹄相互远离时,所述连接簧被拉伸;所述第二转动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转动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架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连接簧复位,带动所述第一制动蹄和所述第二制动蹄相互靠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制动蹄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相互卡接,以使所述第一转动架抵接所述第一制动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架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制动蹄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卡接槽与第二配合槽相互卡接,以使所述第二转动架抵接所述第二制动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所述第二转动架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制动蹄和所述第二制动蹄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架的另一部分贯穿所述支撑板,且伸至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所述驻车拉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间隔相对,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转动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富秋许维生李宗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