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场坑洼路面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61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验场坑洼路面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典型用户坑洼路调查;步骤二:坑洼路参数测量;步骤三:坑洼路参数计算;步骤四:坑洼路面生成;步骤五:典型坑洼路选取;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贴近中国典型用户场景,填补了国内厂家在建设试验场路面方法的空白。场路面方法的空白。场路面方法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验场坑洼路面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试验场坑洼路面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过去的30年来,由于全球竞争加剧和用户对产品安全、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引发车辆行业对其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可靠性给以更高的重视。因此,汽车产品必须经过广泛充分的抗疲劳设计和试验,以便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是能够对产品强度和载荷的分散性进行量化。
[0003]用户在日常行车的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个典型工况就是坏路。现有的沥青路面、沙土路面、水泥路面的损坏现象通常包括裂缝、沉陷、推移或搓板、坑洼、泛油、坑洼等,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几种形式出现,错综复杂。车辆长时间在坏路上行驶会引起部件的疲劳损伤失效,例如轮胎会产生表面起包、划伤、爆裂、磨损等故障,悬架系统也会产生包括拉杆球头变形错位、减震器损坏断裂、方向盘跑偏、悬挂晃动变形、底盘托底受损、螺丝松动脱落等故障,车身系统也会产生白车身开裂、内外饰异响、车门沉降等故障。
[0004]为了达到模拟用户典型工况、强化考核、缩短验证周期、减少开发费用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车辆制造企业需要“浓缩”用户较恶劣的道路路面,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汽车试验场内构建强化坏路,强化坏路现在已经是各个汽车厂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现有国内试验场强化坏路通常借用国外试验场,国外试验场强化坏路代表国外用户典型坏路工况,和中国实际用户典型工况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用户典型坑洼路的尺寸、密度等关键参数的如何确定,如何构建代表中国用户的强化坏路坑洼路面是行业现在面对的一个难题,用户坑洼路有多种规格型号,怎么选取典型的规格、如何进行有效组合、如何能够满足对用户强度充分的考核是行业现在面对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如何构建代表中国用户的强化坏路坑洼路面的难题,从而提供一种试验场坑洼路面构建方法。
[0006]一种试验场坑洼路面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典型用户坑洼路调查;
[0008]步骤二:坑洼路参数测量;
[0009]步骤三:坑洼路参数计算;
[0010]步骤四:坑洼路面生成;
[0011]步骤五:典型坑洼路选取。
[0012]进一步,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为:
[0013](1)分析坑洼路形成原因;
[0014](2)根据坑洼路特点分类,所述坑洼路分为井盖坑洼路和一般坑洼路;
[0015](3)在典型地区选取典型路段。
[0016]进一步,所述步骤二具体步骤为:
[0017]2.1选取待测坑洼路的参数坑并用参数对坑洼路进行描述,所述参数为坑洼的直径、深度和密度;
[0018]2.2选用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通过高度尺和卷尺对坑洼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其中高度尺主要用来测量坑洼的深度、半径,卷尺用来测量路面的长度、宽度;
[0019]2.3实地测量并确定参数数值;
[0020]进一步,所述参数如下:
[0021]1)井盖的深度和直径:深度分别为0.015m、0.01m、0.02m、0.022m、0.018m、0.024m、0.025m、0.027m、0.030m共计9个尺寸;直径为0.74m;
[0022]2)一般坑洼路的深度和直径:深度分别为0.08m、0.12m、0.13m、0.15m、0.18m、0.2m、0.24m共计7个尺寸;直径分别为0.2m、0.3m、0.4m、0.5mm,共计3个尺寸;
[0023]3)井盖密度0.5个/


[0024]4)一般坑洼路密度:1.2个/

、1.4个/

、1.8个/

、2个/

、2.5个/

、2.9个/

、3.3个/

、3.5个/

,共计8个密度。
[0025]进一步,所述步骤三具体步骤为:
[0026]3.1将井盖的深度进行分级处理,取每个等级的均值作为典型的深度;
[0027]3.2井盖的直径不用分级并确定数值;
[0028]3.3将一般坑洼路的深度进行分级,取每个等级的均值作为典型的深度;
[0029]3.4确定一般坑洼路的直径尺寸;
[0030]3.5将一般坑洼密度分级处理,选取每个等级的均值;
[0031]3.6根据步骤3.1

3.5得到的尺寸信息,确定坑洼路尺寸。
[0032]进一步,所述井盖深度共分4个等级:0.01m

0.015m、0.015m

0.02m、0.02m

0.025m、0.025m

0.03m;每个等级的均值分别为0.0125m、0.0175m、0.0225m、0.0275m;
[0033]所述井盖的直径为0.74m;
[0034]所述一般坑洼路的深度分4个等级:0.08m

0.12m、0.12m

0.16m、0.16m

0.2m、0.2m

0.24m;每个等级的均值分别为0.1m、0.14m、0.18m、0.22m;
[0035]所述一般坑洼路的直径分为0.2m、0.35m、0.5mm,共计3个尺寸;
[0036]所述一般坑洼密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1.2个/
㎡‑
2个/

、2个/
㎡‑
2.8个/

、2.8个/
㎡‑
3.6个/

,取每个等级的均值分别为1.6个/

、2.4个/

、3.2个/


[0037]最终确定井盖坑洼路尺寸包括:
[0038]井盖1:直径0.74m,深度0.0125m;井盖2:直径0.74m,深度0.0175m;井盖3:直径0.74m,深度0.0225m;井盖4:直径0.74m,深度0.0275m;
[0039]最终确定一般坑洼尺寸包括:
[0040]坑洼1:直径0.2m,深度0.1m;坑洼2:直径0.3m,深度0.1m;坑洼3:直径0.3m,深度0.14m;坑洼4:直径0.4m,深度0.1m;坑洼5:直径0.4m,深度0.14m;坑洼6:直径0.4m,深度0.18m;坑洼7:直径0.4m,深度0.22m;坑洼8:直径0.5m,深度0.1m;坑洼9:直径0.5m,深度0.14m;坑洼10:直径0.5m,深度0.18m;坑洼11:直径0.5m,深度0.22m。
[0041]进一步,所述步骤四具体内容为:
[0042]4.1根据用户工况的特点,在试验场至少设计2条路,2条路分别模拟井盖坑洼路工
况和一般坑洼路工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场坑洼路面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典型用户坑洼路调查;步骤二:坑洼路参数测量;步骤三:坑洼路参数计算;步骤四:坑洼路面生成;步骤五:典型坑洼路选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为:(1)分析坑洼路形成原因;(2)根据坑洼路特点分类,所述坑洼路分为井盖坑洼路和一般坑洼路;(3)在典型地区选取典型路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步骤为:2.1选取待测坑洼路的参数坑并用参数对坑洼路进行描述,所述参数为坑洼的直径、深度和密度;2.2选用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通过高度尺和卷尺对坑洼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其中高度尺主要用来测量坑洼的深度、半径,卷尺用来测量路面的长度、宽度;2.3实地测量并确定参数数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如下:1)井盖的深度和直径:深度分别为0.015m、0.01m、0.02m、0.022m、0.018m、0.024m、0.025m、0.027m、0.030m共计9个尺寸;直径为0.74m;2)一般坑洼路的深度和直径:深度分别为0.08m、0.12m、0.13m、0.15m、0.18m、0.2m、0.24m共计7个尺寸;直径分别为0.2m、0.3m、0.4m、0.5mm,共计3个尺寸;3)井盖密度0.5个/

;4)一般坑洼路密度:1.2个/

、1.4个/

、1.8个/

、2个/

、2.5个/

、2.9个/

、3.3个/

、3.5个/

,共计8个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步骤为:3.1将井盖的深度进行分级处理,取每个等级的均值作为典型的深度;3.2井盖的直径不用分级并确定数值;3.3将一般坑洼路的深度进行分级,取每个等级的均值作为典型的深度;3.4确定一般坑洼路的直径尺寸;3.5将一般坑洼密度分级处理,选取每个等级的均值;3.6根据步骤3.1

3.5得到的尺寸信息,确定坑洼路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深度共分4个等级:0.01m

0.015m、0.015m

0.02m、0.02m

0.025m、0.025m

0.03m;每个等级的均值分别为0.0125m、0.0175m、0.0225m、0.0275m;所述井盖的直径为0.74m;所述一般坑洼路的深度分4个等级:0.08m

0.12m、0.12m

0.16m、0.16m

0.2m、0.2m

0.24m;每个等级的均值分别为0.1m、0.14m、0.18m、0.22m;所述一般坑洼路的直径分为0.2m、0.35m、0.5mm,共计3个尺寸;所述一般坑洼密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1.2个/
㎡‑
2个/

、2个/
㎡‑
2.8个/

、2.8个/
㎡‑
3.6个/

,取每个等级的均值分别为1.6个/

、2.4个/

、3.2个/

;最终确定井盖坑洼路尺寸包括:井盖1:直径0.74m,深度0.0125m;井盖2:直径0.74m,深度0.0175m;井盖3:直径0.74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博刘占国于东霖陈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