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94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抑制由寄生电容引起的线圈部件的高频带中的阻抗的降低。线材(30)的第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极(21)连接。线材(30)具有以中心轴线(CA)为旋转轴,在卷芯部(11)的周面(11F)上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在线材(30)中,将从与第一端子电极(21)连接的第一部位(P1)直到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而卷绕一周的部位亦即第二部位(P2)为止的范围设为第一线材范围(WA1)。线材(30)在第一线材范围(WA1)内,具有经由粘接剂(50)而与顶板(4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位(CP1)。在第一连接部位(CP1),线材(30)与卷芯部11的周面(11F)分离。(11F)分离。(11F)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具备具有中心轴线的卷芯部、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以及线材。卷芯部呈四棱柱状。第一凸缘部与卷芯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凸缘部从卷芯部的周面向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第二凸缘部与卷芯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凸缘部从卷芯部的周面向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而且,线材以卷芯部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卷芯部的周面上呈螺旋状延伸。另外,线材在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中,在沿着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邻地延伸。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010999号公报
[000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在一个线材中,匝彼此在沿着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邻。因此,在线材的各匝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在匝之间的寄生电容过大的情况下,存在线圈部件的特性变差的顾虑。更具体而言,高频带中的阻抗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具备:芯体;线材,具有以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卷芯部的周面上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第一端子电极,与上述线材的第一端连接,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表面;第二端子电极,与上述线材的第二端连接,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表面;以及顶板,在沿着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得比上述卷芯部长,并且与上述第一凸缘部及上述第二凸缘部连接,上述芯体具有:上述卷芯部,具有上述中心轴线;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的沿着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第一端连接,并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周面向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的同上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连接,并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周面向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在将与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轴设为正交轴,将沿着上述正交轴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设为正方向,将上述正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负方向时,上述顶板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正方向的端部、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述正方向的端部连接,上述第一端子电极位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表面中的上述负方向的端部,在将上述线材之中从与上述第一端子电极连接的部位直到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卷绕一周的部位为止的范围设为第一线材范围时,上述线材在上述第一线材范围内具有与上述顶板连接的连接部位,在上述连接部位,上述线材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周面分离。
[0006]根据上述结构,线材的与顶板连接的连接部位附近相对于该线材的在卷芯部的周面上延伸的部分分离。因此,能够减小在线材的与顶板连接的连接部位附近产生的寄生电容。其结果,能够抑制由寄生电容引起的线圈部件的特性变差。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具备:芯体;线材,具有以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上述卷芯部的周面上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第一端子电极,与上
述线材的第一端连接,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表面;第二端子电极,与上述线材的第二端连接,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表面;以及顶板,在沿着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得比上述卷芯部长,并且与上述第一凸缘部及上述第二凸缘部连接,上述芯体具有:上述卷芯部,具有上述中心轴线;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的沿着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第一端连接,并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周面向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的同上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连接,并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周面向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在将与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轴设为正交轴,将沿着上述正交轴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设为正方向,将上述正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负方向时,上述顶板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述正方向的端部、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述正方向的端部连接,上述第一端子电极位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表面中的上述负方向的端部,在将上述线材之中从与上述第一端子电极连接的部位直到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卷绕一周的部位为止的范围设为第一线材范围时,上述线材在上述第一线材范围内具有与上述顶板接触的接触部位,在上述接触部位,上述线材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周面分离。
[0008]根据上述结构,线材的与顶板接触的接触部位附近相对于该线材的在卷芯部的周面上延伸的部分分离。因此,能够减小在线材的与顶板接触的接触部位附近产生的寄生电容。其结果,能够抑制由寄生电容引起的线圈部件的特性变差。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具备:芯体;线材,具有以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上述卷芯部的周面上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第一端子电极,与上述线材的第一端连接,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表面;以及第二端子电极,与上述线材的第二端连接,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表面,上述芯体具有:上述卷芯部,具有上述中心轴线;上述第一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的沿着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第一端连接,并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周面向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以及上述第二凸缘部,与上述卷芯部的同上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连接,并从上述卷芯部的上述周面向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在将与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轴设为正交轴,将沿着上述正交轴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设为正方向,将上述正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负方向时,上述第一端子电极位于上述第一凸缘部的表面中的上述负方向的端部,在将上述线材之中从与上述第一端子电极连接的部位直到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卷绕一周的部位为止的范围设为第一线材范围时,当从上述中心轴线观察时上述第一线材范围中的上述正方向侧的全部范围与上述卷芯部分离。
[0010]根据上述结构,当从中心轴线观察时线材的第一线材范围中的正方向侧的全部范围与卷芯部分离。因此,能够在相应宽的范围减小所产生的寄生电容。其结果,能够抑制由寄生电容引起的线圈部件的特性变差。
[0011]能够抑制由寄生电容引起的线圈部件的高频带中的阻抗的降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线圈部件的侧视图。
[0013]图2是图1中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0014]图3是沿着图2中的3

3线的剖视图。
[0015]图4是沿着图3中的4

4线的剖视图。
[0016]图5是顶板的仰视图。
[0017]图6是说明膜厚部的说明图。
[0018]图7是说明膜薄部的说明图。
[0019]图8是用于说明线材的第一线材范围的说明图。
[0020]图9是用于说明线材的第二线材范围的说明图。
[0021]图10是变更例的线圈部件的侧视图。
[0022]图11是变更例的线圈部件的侧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

线圈部件;10C

芯体;11

卷芯部;11F

周面;12

第一凸缘部;13

第二凸缘部;21

第一端子电极;22

第二端子电极;30

线材;30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部件,其中,具备:芯体,具有卷芯部、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凸缘部,所述卷芯部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卷芯部的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第一端连接,并从所述卷芯部的周面向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所述第二凸缘部与所述卷芯部的同所述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连接,并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向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线材,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上呈螺旋状延伸的部分;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线材的第一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表面;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线材的第二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表面;以及顶板,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得比所述卷芯部长,并且与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连接,在将与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轴设为正交轴,将沿着所述正交轴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设为正方向,将所述正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负方向时,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所述正方向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凸缘部的所述正方向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表面中的所述负方向的端部,在将所述线材之中从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连接的部位直到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卷绕一周的部位为止的范围设为第一线材范围时,所述线材在所述第一线材范围内具有与所述顶板连接的连接部位,在所述连接部位,所述线材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所述线圈部件具有将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粘接的粘接剂,所述粘接剂被涂敷于所述顶板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一凸缘部相对的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凸缘部相对的面,所述连接部位经由所述粘接剂而与所述顶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在将从所述卷芯部的沿着所述正交轴的所述正方向的端部直到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沿着所述正交轴的所述负方向的端部为止的尺寸设为芯体尺寸,并将所述线材的直径设为线材直径时,所述线材直径相对于所述芯体尺寸为5%以上且2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在所述第一线材范围,将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分离的范围设为非接触范围时,在从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时,经过所述线材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接触范围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中心轴线的直线与经过所述线材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接触范围的同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中心轴线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朝向所述非接触范围的角的大小为180度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表面中的所述负方向的端部,
在将所述线材之中从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连接的部位直到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卷绕一周的部位为止的范围设为第二线材范围,并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良卓马孝山康太宫本昌史中本慎吾竹泽香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