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93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涉及沉井技术领域,包括底框,底框内腔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底框顶部固定连接有沉井本体。本申请通过底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金属套和加固杆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第一连接杆设置在底框内壁上,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沉井本体内部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金属套和加固杆固定连接,能够大大增加混凝土与沉井本体和底框内壁的接触面,同时通过加固杆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进行拉扯作用,大大增加了浇筑的混凝土与沉井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增强沉井基础的安全性,更加减少沉井耗材,实现节能环保。实现节能环保。实现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


[0001]本申请涉及沉井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

技术介绍

[0002]沉井基础是以沉井法施工的地下结构物和深基础的一种型式。其施工方法是先在地表制作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沉井),然后在井壁的围护下通过从井内不断挖土,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渐下沉,达到预定设计标高后,再进行封底,构筑内部结构。广泛应用于桥梁、烟囱、水塔的基础;水泵房、地下油库、水池竖井等深井构筑物和盾构或顶管的工作井。
[0003]沉井结构再下沉至合适位置后,需要通过浇筑混凝土对沉井结构底部进行密封,现有的沉井结构内壁上缺少连接设备,可能导致混凝土与沉井结构之间的连接不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现有的沉井结构内壁上缺少连接设备,可能导致混凝土与沉井结构之间的连接不稳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包括底框,所述底框内腔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底框顶部固定连接有沉井本体,所述沉井本体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上均套设有金属套,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套设的所述金属套之间设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金属套外壁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户将底框和沉井本体进行焊接后,将底框向下放置在地基上,通过底框和沉井本体的重力挤压地基,使沉井本体沉降至土里,当沉井本体沉入到土里,并将将沉井本体内部的土挖完后,用户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底框和沉井本体的内壁相连接在一起,连接完毕后,用户将金属套分别套设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上,并将加固杆的两端与同一竖直平面上的两个金属套对齐后,将加固杆的端部焊接在金属套上,最后用户即可相沉井本体内腔底部浇筑混凝土即可,用于在底框和沉井本体的内腔中设置多个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加固杆,能够大大增加混凝土与沉井本体和底框内壁的接触面,从而大大增加了浇筑的混凝土与沉井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08]可选的,所述底框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底框的底部截面大小从上向下依次降低。
[0009]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底框的底部截面大小从上向下依次降低,能够降低底框底部与地基的接触面,从而增加底框对地基施加的压强大小,方便将底框上的沉井本体沉降至地基内部。
[0010]可选的,所述沉井本体呈矩形箱状结构,所述沉井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沉井本体的侧壁厚度等于所述底框顶部侧壁的宽度。
[0011]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沉井本体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敞开,方便用户清理沉井本体内部的泥土,沉井本体的侧壁厚度等于底框顶部侧壁的宽度,方便沉井本体沉降至地基内部。
[0012]可选的,所述底框内壁上开设有对称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沉井本体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底框上开设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沉井本体上开设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0013]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孔用于将第一连接杆安装在底框的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孔用于将第二连接杆安装在沉井本体的侧壁上。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腔中均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穿插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部,所述密封塞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螺纹连接。
[0015]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部设置密封塞,用于在安装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前通过密封塞对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进行密封,尽量避免泥土进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部,造成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堵塞的问题。
[0016]可选的,所述金属套呈圆管状结构,所述金属套的管径等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直径,所述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的两个所述金属套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加固杆的长度。
[0017]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金属套的管径设置为等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直径,能够尽量避免金属套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外表面晃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的两个金属套之间的间距等于加固杆的长度,方便用户在两个金属套之间焊接加固杆。
[0018]可选的,所述金属套的外表面上设有拧手,所述拧手贯穿所述金属套,所述拧手与所述金属套相螺接。
[0019]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金属套上设置拧手,使用户可向金属套内腔中螺动拧手,通过拧手挤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将金属套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合适位置上。
[0020]可选的,所述金属套远离所述底框和所述沉井本体侧壁一端设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螺接。
[0021]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限位螺母用于对金属套进行位置限定,尽量避免金属套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端部脱落,导致加固杆失去加固作用的问题。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申请通过底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金属套和加固杆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第一连接杆设置在底框内壁上,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沉井本体内部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金属套和加固杆固定连接,能够大大增加混凝土与沉井本体和底框内壁的接触面,同时通过加固杆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进行拉扯作用,大大增加了浇筑的混凝土与沉井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尽量避免了现有的沉井结构内壁上缺少连接设备,可能导致混凝土与沉井结构之间的连接不稳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申请取样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申请液压缸、液压杆和堆料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底框;2、第一连接孔;3、第一连接杆;4、沉井本体;5、第二连接孔;6、第二连接杆;7、金属套;8、拧手;9、加固杆;10、限位螺母;11、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请参阅图1

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包括具有支撑和加固作用的底框1。底框1内腔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底框1顶部固定连接有沉井本体4。沉井本体4靠近第一连接杆3的一端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
[0030]设置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6用于增加底框1和沉井本体4与浇筑在沉井本体4底部的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提高混凝土与沉井本体4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0031]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6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所述底框(1)内腔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所述底框(1)顶部固定连接有沉井本体(4),所述沉井本体(4)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一端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所述第二连接杆(6)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外表面上均套设有金属套(7),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所述第二连接杆(6)上套设的所述金属套(7)之间设有加固杆(9),所述加固杆(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金属套(7)外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底框(1)的底部截面大小从上向下依次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本体(4)呈矩形箱状结构,所述沉井本体(4)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沉井本体(4)的侧壁厚度等于所述底框(1)顶部侧壁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沉井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内壁上开设有对称的第一连接孔(2),所述沉井本体(4)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第二连接孔(5),所述底框(1)上开设的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承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