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49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包括沉井主体和若干气囊组件,气囊组件沿沉井本体的周向和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气管和气压泵,所述气囊设于沉井主体的内壁,气囊的气口与气管的下端连通,气管下部设于沉井本体内,气管的上端自沉井本体的顶部伸出,与安装在地面上的气压泵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沉井本体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气囊,当沉井本体出现不均匀下沉时,向气囊中充入高压气体,利用气囊的浮力带动沉井上拔,从而减缓倾斜部位的下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调节气囊压力和数量来控制沉井本体整体和局部的下沉速率,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单。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结构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地下结构的主要支护方式,沉井施工简便且安全性高,在深基坑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沉井下沉过程中的下沉速率和稳定性,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由于小型沉井在下沉过程中的下沉速率容易控制,稳定性好,在实际施工中应用较多。对于大型沉井,下沉速率和稳定性控制难度大,易造成不均匀下沉,尤其处于软土区且地下水位高的建筑环境中时,沉井倾斜度控制难度更大,严重时会引发结构倾覆或“撕裂”等后果。
[0003]我也不知道耶,现有的气囊纠偏技术。
[0004]现有纠偏技术主要围绕井内、外不均匀开挖,来平衡井位的不均匀下沉;纠偏手段操作复杂,且工程量较大,不够经济。而采用气囊进行纠偏的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实用、经济。
[000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包括沉井主体和若干气囊组件,气囊组件沿沉井本体的周向和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气管和气压泵,所述气囊设于沉井主体的内壁,气囊的气口与气管的下端连通,气管下部设于沉井本体内,气管的上端自沉井本体的顶部伸出,与安装在地面上的气压泵相连。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沉井本体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各槽面均分别固定有面板,形成外侧开口的气囊腔;所述气囊安装在气囊腔内,气囊腔的开口处设有封板,封板的上端与顶部的面板铰接,封板下端可绕其上端转动,打开或关闭气囊腔。
[0009]按上述方案,气囊充气后的体积为1~3m3。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气管位于沉井本体内部的部分为钢管,钢管预埋于沉井本体内;所述钢管的两侧设有限位板。
[0011]按上述方案,所述沉井本体的下端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挡板、千斤顶和油泵管,所述挡板的上端铰接于沉井本体的内壁,挡板的下端内侧与千斤顶的驱动端相连,千斤顶安装于沉井本体内,千斤顶的油腔与油泵管的一端相连,油泵管的另一端自沉井本体的上端伸出后与供油系统相连。
[0012]按上述方案,所述沉井本体由若干节沉井单元依次首尾相连而成;所述气囊组件布置在各沉井单元内;首节沉井单元的下端设有刃脚;首节沉井单元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缓冲装置。
[0013]按上述方案,所述面板与沉井本体的结构主筋相连。
[0014]按上述方案,所述封板、面板和挡板均为钢板。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在沉井本体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气囊,当沉井本体出现不均匀下沉时,向气囊中充入高压气体,利用气囊的浮力带动沉井上拔,从而减缓倾斜部位的下沉;本技术可通过调节气囊压力和数量来控制沉井本体整体和局部的下沉速率,响应速度快(向气囊内充入气体速率快),结构简单。
[0017]2、本技术中气囊安装于沉井本体井壁的气囊腔内,围合成气囊腔的面板对该区域结构进行补强,同时起到保护气囊的作用;同时,避免气囊凸出对沉井下沉造成影响。
[0018]3、本技术利用气囊为沉井提供浮力,施工简便,造价低,且气囊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1]图3为图1中B

B断面剖视图。
[0022]图4为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沉井本体;2、气囊;3、面板;4、封板;5、钢管;6、限位板;7、千斤顶;8、挡板;9、油泵管;10、刃脚;1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5]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包括沉井主体和若干气囊组件,气囊组件沿沉井本体1的周向和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2、气管和气压泵,所述气囊2设于沉井主体的内壁,气囊2的气口与气管的下端连通,气管下部设于沉井本体1内,气管的上端自沉井本体1的顶部伸出,与安装在地面上的气压泵相连。本实施例中,气管上端配置有阀门11。
[0026]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沉井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各槽面均分别固定有面板3,围合形成外侧开口的气囊腔;所述气囊2安装在气囊腔内,气囊腔的开口处设有封板4,封板4的上端与顶部的面板3铰接,封板4下端可绕其上端转动,打开或关闭气囊腔,气囊2充气后可膨出。
[0027]本实施例中,气囊2充气后的体积为1~3m3。所述面板3与沉井本体1的结构主筋相连,封板4下端与气囊腔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封板4、面板3均为钢板。
[0028]优选地,所述气管位于沉井本体1内部的部分为钢管5,钢管5预埋于沉井本体1内;所述钢管5的两侧设有限位板6。
[0029]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沉井本体1的下端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缓冲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挡板8、千斤顶7和油泵管9,所述挡板8的上端铰接于沉井本体1的内壁,挡板8的下端内侧与千斤顶7的驱动端相连,千斤顶7安装于沉井本体1内,千斤顶7的油腔与油泵管9的一端相连,油泵管9的另一端自沉井本体1的上端伸出后与供油系统相
连;千斤顶7可驱动挡板8下端绕上端翻转,使挡板8向外展开或向内复位。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8为钢板。
[0030]优选地,所述沉井本体1由若干节沉井单元依次首尾相连而成;所述气囊组件布置在各沉井单元内;首节沉井单元的下端设有刃脚10;首节沉井单元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缓冲装置。
[0031]本技术的施工过程为:
[0032](1)、预埋钢管5并检测气密性。
[0033]在沉井本体1内根据气囊2的位置布置钢管5作为输气管道,并在各节沉井单元内对应预埋钢管5,保证每个气囊2的气压可单独控制;在钢管5的两侧设置限位板6,确保在安装过程中管道竖直不出现弯折;检测钢管5的气密性,将气管的一端连接气囊2,另一端连接气压泵。
[0034](2)、在首节沉井单元上设置缓冲装置。
[0035]在首节沉井单元的刃脚10上部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缓冲装置。
[0036]缓冲装置的挡板8为活动式结构,挡板8上端铰接于该沉井单元的井壁,挡板8内侧与千斤顶7相连,其在千斤顶7的作用下可展开和复位:沉井单元局部下沉较快时,挡板8在千斤顶7的作用下向外展开,挡土缓冲下沉,达到纠偏的目的;在纠偏完成后,千斤顶7和挡板8复位。该沉井单元后期下沉至设计标高后,缓冲装置可拆除回收。
[0037](3)、布置气囊2,并逐节浇注沉井本体1井壁的混凝土。
[0038]在沉井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井主体和若干气囊组件,气囊组件沿沉井本体的周向和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气管和气压泵,所述气囊设于沉井主体的内壁,气囊的气口与气管的下端连通,气管下部设于沉井本体内,气管的上端自沉井本体的顶部伸出,与安装在地面上的气压泵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本体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各槽面均分别固定有面板,形成外侧开口的气囊腔;所述气囊安装在气囊腔内,气囊腔的开口处设有封板,封板的上端与顶部的面板铰接,封板下端可绕其上端转动,打开或关闭气囊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气囊充气后的体积为1~3m3。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囊纠偏的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位于沉井本体内部的部分为钢管,钢管预埋于沉井本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征兵祝玉亭郭亮龚勇荣辉邵欢王大为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