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1681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S1:沉井在自重下落过程中出现偏移后,将钢梁与沉井的顶端连接,钢梁的长度应长于沉井的直径;S2:将稳定板放置与沉井的一侧,并在稳定板的上方安放液压油泵,将液压油泵的顶端与钢梁的底端对齐,启动液压油泵,将钢梁上顶,进而可以推动沉井偏移回竖直状态;S3:通过稳定板中三组抓取臂的设置,用来将液压油泵牢固的固定在稳定板上,让上顶过程平稳的运行;通过此种方法,对于自重下沉中发生偏移的沉井,无需用大规模机械,也可实现沉井纠偏的效果,同时配合可转动的抓取臂的设置,可以将液压油泵紧紧抓住,降低上顶过程中液压油泵向外偏移的问题。顶过程中液压油泵向外偏移的问题。顶过程中液压油泵向外偏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沉井是水中施工常用的一种施工工艺。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居多,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式,施工时提前浇筑首节,凝固后掏空下方,混凝土块开始下沉,随后继续浇筑上方,完成后再掏空,依次循环,直至开挖到基础底部,由壁、隔墙、支撑组成。
[0003]工作井沉井过程中由于遇到土质变硬(由素填土{地面至地面下5.0m}转变为全风化花岗岩{地面下5.0m至地面下8.5m}后变为强风化花岗岩{地面下8.5m至地面下15m})导致沉井下沉困难,出现沉井不均匀沉降现象,造成沉井在南北方向倾斜的问题。
[0004]现有的纠正方法往往需要启用大型机械进行纠正工作,导致耗时较长,用费较大,且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形,难以让大型机械进入其中的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为:
[0008]S1:沉井在自重下落过程中出现偏移后,将钢梁与沉井的顶端连接,钢梁的长度应长于沉井的直径;
[0009]S2:将稳定板放置与沉井的一侧,并在稳定板的上方安放液压油泵,将液压油泵的顶端与钢梁的底端对齐,启动液压油泵,将钢梁上顶,进而可以推动沉井偏移回竖直状态;
>[0010]S3:通过稳定板中三组抓取臂的设置,用来将液压油泵牢固的固定在稳定板上,让上顶过程平稳的运行;
[0011]通过此种方法,对于自重下沉中发生偏移的沉井,无需用大规模机械,也可实现沉井纠偏的效果,同时配合可转动的抓取臂的设置,可以将液压油泵紧紧抓住,降低上顶过程中液压油泵向外偏移的问题。
[0012]优选的,所述稳定板的顶端开设有三个收纳槽,且稳定板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与稳定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二,所述收纳槽的内侧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抓取臂,所述放置盘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卡齿条,所述卡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随着将液压油泵放在放置盘上,会使得放置盘下沉,配合齿轮和卡齿条的啮合传动,可以带动三组齿轮和抓取臂转动,进而可以将液压油泵的外侧牢牢固定住,且随着液压油泵的工作使得向下的压力提高,可以让三组抓取臂向中心靠拢的力越来越大,降低了在上顶过程中,由于钢梁为倾斜状态,容易导致液压油泵在上顶时向外侧偏移的问题,保证了上顶的顺利进行。
[0013]优选的,所述稳定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的顶端开设有贯穿孔,
所述折叠板的外侧设置有埋地绳索,所述埋地绳索穿过贯穿孔,所述埋地绳索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展开盘,配合折叠板的设置,先将折叠板向上翻转,之后在地面上开凿一个地洞,并将埋地绳索埋入地洞中,并将埋地绳索的顶端穿过贯穿孔,并与贯穿孔固接,通过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在上顶过程中稳定板的一侧向上掀起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纠偏过程的顺利进行。
[0014]优选的,所述抓取臂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挤压臂,所述挤压臂与缓冲槽之间固定安装有两组弹簧一,配合可滑动的挤压臂的设置,为抓取臂与液压油泵的连接过程提供缓冲,减少固定过程中对液压油泵的损伤,同时可滑动的设置,可以让挤压臂适应液压油泵的外部形状,进而可以更牢固的锁定各种款式的液压油泵。
[0015]优选的,所述抓取臂的内侧开设有若干组转移槽,所述转移槽位于缓冲槽的一侧,所述转移槽和缓冲槽之间开设有连通的流通槽,所述缓冲槽的内侧设置有液体,配合转移槽和液体的设置,液体可以为液压油,配合此种设置,当挤压臂刚刚挤压时,会将部分液体挤压到转移槽中,以此提供缓冲效果,当挤压到极限时,由液体和抓取臂的内壁提供支撑力,相比于挤压弹簧一,耐久效果更佳,同时不易损伤,且可以承受更大的挤压力。
[0016]优选的,所述挤压臂的顶端设置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两端均与挤压臂的顶端固定连接,配合金属片的设置,当挤压臂受到挤压时,首先端部的金属片会受到挤压,弯曲的金属片在挤压后会变形,并折叠堆放在挤压臂的端部,通过此种设置,为初始接触提供了缓冲,且在后续的挤压过程中,金属片处于压实状态不会妨碍挤压臂的正常工作。
[0017]优选的,所述展开盘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三组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展开片,所述展开片呈弧形设置,所述展开片的内侧设置有拉扯组件,当埋地绳索被埋入地下后,当受到拉扯力后,配合展开片的弧形设置以及转动连接设置,会使得展开片向外侧展开,并有效的勾住泥土,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板平稳放置在地面的功能,让上顶过程顺利进行,而拉扯组件可以将展开片向内收拢,方便后续的回收过程。
[0018]优选的,所述拉扯组件包括中心绳,所述中心绳位于埋地绳索的中部,且中心绳的底端与埋地绳索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埋地绳索的外侧靠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阻挡杆,所述中心绳与展开片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绳,当需要回收埋地绳索时,将把手向上拉动,让中心绳向上移动,可以让连接绳拉扯着展开片向回移动,让展开片收拢,之后再将埋地绳索整体向外拔出,进而方便了后续的回收过程。
[0019]优选的,所述展开片的中部呈开口设置,所述展开片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两组翻转门,两个翻转门之间滑动连接有插入块,所述插入块的一端与连接绳固定连接,当连接绳被拉扯后,会先将插入块拉扯移动,进而让两个翻转门失去束缚,此时由于插入块移动到极限后,会带动展开片向回移动,通过此种设置,让展开片的回收过程阻力大大降低,进一步方便了展开片的回收。
[0020]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抓取臂的端部开设有钩槽,所述钩槽呈弧形设置,且钩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块,随着插入块拉扯到极限,将伸出的把手与钩槽连接,此时中心绳的穿过液压油泵的上方,此时启动液压油泵上顶,让中心绳向上拔出,进一步方便了埋地绳索的回收过程。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通过此种方法,对于自重下沉中发生偏移的沉井,无需用大规模机械,也可实现沉井纠偏的效果,同时配合可转动的抓取臂的设置,可以将液压油泵紧紧抓住,降低上顶过程中液压油泵向外偏移的问题。
[0023]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通过折叠板的设置,先将折叠板向上翻转,之后在地面上开凿一个地洞,并将埋地绳索埋入地洞中,并将埋地绳索的顶端穿过贯穿孔,并与贯穿孔固接,通过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在上顶过程中稳定板的一侧向上掀起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纠偏过程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框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稳定板的部分剖视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抓取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为:S1:沉井在自重下落过程中出现偏移后,将钢梁与沉井的顶端连接,钢梁的长度应长于沉井的直径;S2:将稳定板(1)放置与沉井的一侧,并在稳定板(1)的上方安放液压油泵,将液压油泵的顶端与钢梁的底端对齐,启动液压油泵,将钢梁上顶,进而可以推动沉井偏移回竖直状态;S3:通过稳定板(1)中三组抓取臂(8)的设置,用来将液压油泵牢固的固定在稳定板(1)上,让上顶过程平稳的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板(1)的顶端开设有三个收纳槽(2),且稳定板(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盘(3),所述放置盘(3)与稳定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二(23),所述收纳槽(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抓取臂(8),所述放置盘(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卡齿条,所述卡齿条与齿轮(10)相互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板(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折叠板(4),所述折叠板(4)的顶端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折叠板(4)的外侧设置有埋地绳索(6),所述埋地绳索(6)穿过贯穿孔,所述埋地绳索(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展开盘(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臂(8)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组缓冲槽(13),所述缓冲槽(1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挤压臂(14),所述挤压臂(14)与缓冲槽(13)之间固定安装有两组弹簧一(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沉井纠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彭梓杰陈帮林吴志豪杜博然田星晨张涛张南希张成龙孙文智刘梦白玉山蔡东海卢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