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471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包括长方形的上面为敞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支腿和用于放置泥巴的泥槽,位于泥槽边上的箱体底部上放置有掩体,泥槽上设有可调节水位的排水管;所述箱体上设置若干立柱,立柱周围固定有围网;所述掩体的侧边设有横向的用于黄鳝进出的孔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陆地上使用,同时移动方便,摆脱了网箱养殖对水面的需求;同时,可以模拟黄鳝的自然生长环境,其掩体即可作为黄鳝的洞穴,供其躲避用,掩体上的孔隙也有利于水生植物根系的生长,达到净化水质的功效。净化水质的功效。净化水质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设施,具体涉及一种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

技术介绍

[0002]黄鳝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洞穴习性,多在夜间出外摄食,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
[0003]黄鳝鳃不发达,需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皮褶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因此,黄鳝不能长时间呆在水中,必须不时冒出头呼吸空气,以满足生命活动对氧气的需求。
[0004]近年来,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多采用网箱养殖,网箱养殖要求有足够的水面;同时,因黄鳝独特的繁殖习性,怀卵量低,人工繁殖仍然是技术难点,操作过程复杂,需杀雄鱼取精,所以苗种的供应成了黄鳝规模化养殖的限制性因素。为满足养殖需求,野外捞苗仍是黄鳝苗种供应的重要来源。仿生态养殖通过模拟饲养动物在野外原产地的居住条件及生存环境,可以有效提高饲养动物的生命活力及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仿生态养殖逐渐推广。不过现有黄鳝仿生态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必须依赖固定水体,仍然不便管理,影响生产和工作效率,耗费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管理,可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节省劳动力的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提供的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包括长方形的上面为敞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支腿和用于放置泥巴的泥槽,位于泥槽边上的箱体底部上放置有掩体,泥槽上设有可调节水位的排水管;所述箱体上设置若干立柱,立柱周围固定有围网;所述掩体的侧边设有横向的用于黄鳝进出的孔洞。
[0008]所述掩体采用塑料盲沟制作,掩体的上面设有竖向的用于栽种水生植物的植孔。
[0009]所述箱体的两端设置有把手,一个把手作为进水管,箱体上沿设置一根设出水孔的出水管与作为进水管的把手连通。
[0010]所述泥槽设在箱体的底部正中,位于泥槽两边的箱体底部为向泥槽倾斜的斜底。
[0011]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可以摆脱黄鳝养殖对水面的依赖,在陆地上只要有足够的空间摆放箱体,就可进行养殖;而在陆地上采用摆放的箱体进行养殖,投喂、检查生长情况、分箱、捕捞上市都较水中网箱方便快捷,能有效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节省劳动力。
[0013]2、本技术模拟了黄鳝原生栖息环境,可以有效提高黄鳝的生命活力及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掩体即可为水生植物根系提供固着基质,便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作为黄鳝日常时的洞穴,为其提供躲藏的场所。箱体中部的泥沟,一方面也可为黄
鳝提供栖息场所,另一方面为种植其中的睡莲提供根系固着基质和营养物质来源,睡莲叶片浮于水面,为黄鳝从洞穴中外出觅食和求偶繁殖提供了遮蔽物。箱体上部的围网,能很好的起到防逃和通风的作用;同时根据黄鳝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可在围网口接近水面的位置设置一盏灯,夜间开启,诱导昆虫等,便于黄鳝捕食昆虫。箱体一端的出水孔,在箱体水量不足时或需更换水体时进行加水,另一端的出水管,则可以控制水位,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箱体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其水生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的排泄物或残饵,净化水质,其茎叶可以遮蔽阳光,为黄鳝提供遮蔽,也可避免强光照导致箱体中的温度过高。
[0014]3、像黄鳝这种人工繁殖技术存在困难的种类,仿生态繁殖是解决其繁殖难题首推的技术方法。黄鳝繁殖习性独特,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怀卵量少,此后性腺逐步发育成雄性,所以大个体多为雄性。目前黄鳝的人工繁殖仍然是技术难点,苗种供应成了黄鳝规模化养殖的限制性因素,人工繁殖需杀鱼取精和卵,精子和卵子都成熟较好才能人工授精,所以准确掌握精巢和卵巢的成熟度成了技术关键;在操作过程中,因黄鳝体表光滑难握,需事先进行麻醉,操作过程也复杂。本技术旨在模拟黄鳝原生栖息环境,为其繁殖提供场所,以便其自然繁殖,受精卵或幼苗出现后,再人工捞取用于人工养殖,受精卵或幼苗获取容易。而在目前,野外捞苗仍是黄鳝苗种供应的重要来源,在野外捞苗中,受精卵或幼苗没有明确的地点,漫无目的,靠天吃饭。
[0015]本技术可为黄鳝的生态养殖与繁殖提供一个有效的模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图2,本技术提供的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包括长方形的上面为敞口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支腿13和用于放置泥巴14的泥槽6,位于泥槽6边上的箱体1底部上放置有掩体10,泥槽6上设有可调节水位的排水管9;箱体1上设置若干立柱8,立柱8周围固定有围网11;所述掩体10采用塑料盲沟制作,掩体10的侧边和上面分别设有横向的用于黄鳝进出的孔洞15、16和竖向的用于栽种水生植物的植孔19。
[0020]本技术更具体的结构是:
[0021]箱体1采用不锈钢制作长方体箱体,尺寸为200cm
×
150cm
×
70cm(长
×

×
高),箱体1的长边两端各设置有长20cm的圆形把手2,用于移动箱体时手抬用;箱体1的一个把手2作为进水管a,用于连接外接进水管,对箱体1进行加水补水;箱体1上沿设置一根设出水孔4的出水管3与作为进水管a的把手2连通;箱体1的底部四个角设置四个30cm高的支腿13,用于支撑箱体1;泥槽6设在箱体1的底部正中,宽30m、深20m;位于泥槽6两边的箱体1底部为向泥槽6倾斜的斜底17,用于清洗时,脏水等能顺势流入泥槽6排出;排水管9长50cm,活动设在泥槽6一端的底部,可以上下移动,排水管9上设有溢流孔18,用于控制箱体中的水位;高20cm的立柱8设置在箱体1上的四个角,用于固定高30cm的围网11。
[0022]掩体10尺寸为200cm
×
60cm
×
8cm(长
×

×
厚),位于泥槽6一侧的掩体10上设置
直径 4cm的孔洞15,泥槽6另一侧掩体10上设置上下两排直径 2cm的孔洞16,掩体10上面的植孔19用直径1.0cm左右的钢丝扎空形成。
[0023]本技术使用前,在箱体1内放置掩体10并在箱体1的泥槽6内放置泥巴14,并自间距约40cm种植睡莲,掩体10的植孔19内栽种若干水生植物7,将围网11围绕四个立柱8固定,围网11的下摆12用绳索扎紧固定。使用时,打开进水阀门,水从进水管a注入经出水管3的出水孔4流入箱体1内,水位达掩体10的孔洞15、16上沿,待水生植物7生长好后,再将黄鳝投放至箱体1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黄鳝会选择大小适宜的孔洞15、16作为日常生活用,大黄鳝(雄性)将进入大直径的孔洞15中,小黄鳝(雌雄)则进入小直径的孔洞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其特征是包括长方形的上面为敞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支腿和用于放置泥巴的泥槽,位于泥槽边上的箱体底部上放置有掩体,泥槽上设有可调节水位的排水管;所述箱体上设置若干立柱,立柱周围固定有围网;所述掩体的侧边设有横向的用于黄鳝进出的孔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其特征是所述掩体采用塑料盲沟制作,掩体的上面设有竖向的用于栽种水生植物的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鳝仿生态养殖及繁殖箱,其特征是所述箱体的两端设置有把手,一个把手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袁希平杨鑫王崇瑞何淼鑫刘栋葛虹孜曾鸣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