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350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生态浮板,所述生态浮板的本体放置有多组放置管,所述放置管的下侧开设有多组竖条孔,所述放置管的内部放置有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浮板的下侧均匀连接有多组攀爬引导绳,所述攀爬引导绳的下侧连接有配重块,所述生态浮板的四角均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所述第一拉伸弹簧的下侧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生态浮板的下侧连接有围网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弹簧管,使漂浮板与组装板之间柔性连接,而弹簧管可以发生形变,所以即使水面不平稳,两组漂浮板不在同一水平面,也不会使漂浮板与组装板之间出现断裂的风险。板与组装板之间出现断裂的风险。板与组装板之间出现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浮床
,具体为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螃蟹是一种常见的甲壳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我国的食蟹文化历史悠久,到现代社会的今天螃蟹更是作为一种普遍的海鲜美食为人们所青睐。因而,我国的螃蟹养殖产业发展迅猛,规模逐年扩大,资源丰富,其中又以长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蟹楼大闸蟹出产的大闸蟹为上品,闻名中外;
[0003]生态浮床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可以有效提高螃蟹的产量;
[0004]现有的生态浮床在使用过程中,水面并不平静,常常产生水浪对生态浮床进行冲击,生态浮床浮板与浮板之间为刚性连接,而生态浮床受到冲击后,浮板与浮板的连接处常常发生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生态浮床在使用过程中,水面并不平静,常常产生水浪对生态浮床进行冲击,生态浮床浮板与浮板之间为刚性连接,而生态浮床受到冲击后,浮板与浮板的连接处常常发生损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生态浮板,所述生态浮板的本体放置有多组放置管,所述放置管的下侧开设有多组竖条孔,所述放置管的内部放置有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浮板的下侧均匀连接有多组攀爬引导绳,所述攀爬引导绳的下侧连接有配重块,所述生态浮板的四角均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所述第一拉伸弹簧的下侧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生态浮板的下侧连接有围网。
[0007]优选的,所述生态浮板由多组漂浮板组成,所述漂浮板顶端的四侧均连接有两组弹簧管,两组所述弹簧管远离漂浮板的一侧均连接有组装板,所述组装板的本体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组装板的安装孔内放置有连接件。
[0008]优选的,所述组装板的厚度为漂浮板厚度的1/2,所述组装板的顶端与漂浮板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拉伸弹簧,所述第二拉伸弹簧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连接有螺帽。
[0010]优选的,所述放置管的上侧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漂浮板的本体均开设有多组与放
置管和限位板相匹配的放置孔,所述漂浮板内部放置孔连接有放置板。
[0011]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板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漂浮板限位孔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弹簧管,使漂浮板与组装板之间柔性连接,而弹簧管可以发生形变,所以即使水面不平稳,两组漂浮板不在同一水平面,降低漂浮板与组装板之间出现断裂的风险;
[0014]2、通过设置第二拉伸弹簧、螺杆与螺帽相配合可以使两组组装板在风浪的冲击下不会轻易散开,第二拉伸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拉力又可以在风浪的的间隔时将两组螺帽与两组螺杆恢复原位,进而带动组装板恢复原位用以应对下一波的风浪冲击;
[0015]3、第一拉伸弹簧与连接绳在稳定块的重力下为生态浮板,使生态浮板不会产生较大范围的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拉伸弹簧使连接绳与稳定块之间具有可调节空间,降低连接绳在生态浮板的带动下出现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漂浮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生态浮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放置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0、生态浮板;110、漂浮板;111、放置板;120、弹簧管;130、组装板;200、放置管;210、限位板;211、限位杆;300、水生植物;400、连接件;410、第二拉伸弹簧;420、螺杆;430、螺帽;500、攀爬引导绳;510、配重块;600、连接绳;610、第一拉伸弹簧;620、稳定块;700、围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生态浮板100,生态浮板100由多组漂浮板110组成,漂浮板110顶端的四侧均连接有两组弹簧管120,两组弹簧管120远离漂浮板110的一侧均连接有组装板130,通过设置弹簧管120,使漂浮板110与组装板130之间柔性连接,而弹簧管120可以发生形变,所以即使水面不平稳,两组漂浮板110不在同一水平面,也不会使漂浮板110与组装板130之间出现断裂的风险,组装板130的厚度为漂浮板110厚度的1/2,组装板130的顶端与漂浮板110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通过设置组装板130
的厚度为漂浮板110厚度的1/2以及组装板130的顶端与漂浮板110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可以使两组漂浮板110在程相反方向放置时可以使两组漂浮板110的组装板130上下放置进行连接工作,并且两组组装板130连接在一起时不会使漂浮板110的高度存在落差,组装板130的本体均开设有安装孔,组装板130的安装孔内放置有连接件400,通过设置连接件400使两组组装板130进行快速组装,连接件400包括第二拉伸弹簧410,第二拉伸弹簧410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螺杆420,螺杆420的外侧连接有螺帽430,通过设置第二拉伸弹簧410、螺杆420与螺帽430相配合可以使两组组装板130在风浪的冲击下不会轻易散开,第二拉伸弹簧410发生形变产生的拉力又可以在风浪的的间隔时将两组螺帽430与两组螺杆420恢复原位,进而带动组装板130恢复原位用以应对下一波的风浪冲击,生态浮板100的本体放置有多组放置管200,放置管200的下侧开设有多组竖条孔,通过设置竖条孔可以使水生植物300的根系通过放置管200本体开设的竖向槽向外散发,可以有效为螃蟹提供阴暗、隐蔽的区域,放置管200的内部放置有水生植物300,水生植物300的根系形成隐蔽的空间为螃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浮板(100),所述生态浮板(100)的本体放置有多组放置管(200),所述放置管(200)的下侧开设有多组竖条孔,所述放置管(200)的内部放置有水生植物(300),所述生态浮板(100)的下侧均匀连接有多组攀爬引导绳(500),所述攀爬引导绳(500)的下侧连接有配重块(510),所述生态浮板(100)的四角均连接有连接绳(600),所述连接绳(600)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610),所述第一拉伸弹簧(610)的下侧连接有稳定块(620),所述生态浮板(100)的下侧连接有围网(7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螃蟹养殖的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板(100)由多组漂浮板(110)组成,所述漂浮板(110)顶端的四侧均连接有两组弹簧管(120),两组所述弹簧管(120)远离漂浮板(110)的一侧均连接有组装板(130),所述组装板(130)的本体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组装板(130)的安装孔内放置有连接件(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成戴宗兵张晓苓黄俊涛刘智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婕河蟹种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