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19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包括:桥梁桩基;多个支撑桩,多个所述支撑桩垂直设置在所述桥梁桩基一侧,所述支撑桩位于可能崩塌的陡倾顺层处,多个所述支撑桩呈双层圆弧状排列分布;支撑梁;多个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桥梁桩基靠近陡倾顺层的崩塌面处设置支撑梁,让锚杆和支撑桩将支撑梁支撑设置陡倾顺层可能发生崩塌处,在陡倾顺层发生崩塌时,支撑梁能够缓解陡倾顺层对桥梁桩基的冲击剪切力,以此有效的减少可能发生崩塌的陡倾顺层对桥梁桩基的伤害。因此有效的保证了对桥梁桩基的使用寿命。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没有对未崩塌的陡倾顺层进行防护处理的缺点。对桥梁桩基的进行支护工作,满足实际施工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架桥机
,尤其涉及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由于地质体的复杂,陡倾顺层斜坡的空间特性还难以较为客观的描述,顺层岩质滑坡介质和所处地质环境及岩体力学环境的复杂性、演变性,岩体力学的力学参数的准确确定还难以做到。
[0003]在现有技术中,都是针对已经出现崩塌的陡倾顺层进行研究处理,很少有对未崩塌的陡倾顺层进行防护处理,因此无法保证对桥梁桩基的前期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没有对未崩塌的陡倾顺层进行防护处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包括:
[0007]桥梁桩基;
[0008]多个支撑桩,多个所述支撑桩垂直设置在所述桥梁桩基一侧,所述支撑桩位于可能崩塌的陡倾顺层处,多个所述支撑桩呈双层圆弧状排列分布;
[0009]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桩的顶端上,所述支撑梁呈圆弧状;
[0010]多个锚杆,多个所述锚杆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支撑梁内,所述锚杆的另一端延伸至陡倾顺层内,且多个所述锚杆呈竖直平行分布。
[0011]可选的,同一竖直平行设置的多个所述锚杆组成一组支撑锚组;
[0012]其中,所述支撑锚组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支撑锚组沿所述支撑梁的外壁矩形阵列分布。
[0013]可选的,所述支撑桩为钢管,且所述钢管在其空心内浇筑有混凝土;
[0014]其中,所述锚杆倾斜插接在所述支撑梁上。
[0015]可选的,所述锚杆插接角度为a,所述锚杆插接角度a为10
°
~35
°

[0016]可选的,所述支撑梁、多个所述支撑柱和多个所述锚杆呈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0017]可选的,所述桥梁桩基的外部套设有护壁,所述护壁为筒状。
[0018]可选的,所述护壁与所述桥梁桩基为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0019]可选的,所述护壁的厚度为20cm~30cm。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技术通过在桥梁桩基靠近陡倾顺层的崩塌面处设置支撑梁,让锚杆和支撑桩将支撑梁支撑设置陡倾顺层可能发生崩塌处,在陡倾顺层发生崩塌时,支撑梁能够缓解陡倾顺层对桥梁桩基的冲击剪切力,以此有效的减少可能发生崩塌的陡倾顺层对桥梁桩基
的伤害。因此有效的保证了对桥梁桩基的使用寿命。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没有对未崩塌的陡倾顺层进行防护处理的缺点。对桥梁桩基的进行支护工作,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安装使用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的桩基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
[0024]图3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如下所示:
[0026]1、桥梁桩基;11、护壁;
[0027]2、支撑梁;21、锚杆;22、支撑桩;
[0028]3、中风化砂岩;
[0029]4、陡倾顺层;
[0030]a为锚杆插接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实施例
[0036]参照图1

3,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通过在桥梁桩基
1靠近陡倾顺层4的预崩塌(即为可能崩塌)处设置有支撑梁2,通过支撑梁2用于缓解陡倾顺层4对桥梁桩基1的崩塌剪切力,以此有效的减少可能发生崩塌的陡倾顺层4对桥梁桩基1的伤害。因此有效的保证了对桥梁桩基1的使用寿命。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没有对未崩塌的陡倾顺层4进行防护处理的缺点。对桥梁桩基1的进行支护工作,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0037]具体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桥梁桩基1、支撑梁2、多个锚杆21和多个支撑桩22。多个所述支撑桩22垂直设置在所述桥梁桩基1一侧,所述支撑桩22位于可能崩塌的陡倾顺层4处,多个所述支撑桩22在所述桥梁桩基1一侧呈双层排列,且多个所述支撑桩22呈圆弧状环形阵列分布。即多个支撑桩22在桥梁桩基1的一侧为为双层圆弧状排列分布,以此保证最大程度上对桥梁桩基1进行保护。所述支撑梁2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桩22的顶端上,所述支撑梁2呈圆弧状,所述支撑梁2用于对位于陡倾顺层4倾斜面上的桥梁桩基1进行支撑保护,防止在陡倾顺层4在塌方时对桥梁桩基1进行冲击剪切。多个所述锚杆21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支撑梁2内,所述锚杆21的另一端延伸至陡倾顺层4内,且多个所述锚杆21呈竖直平行分布,多个所述锚杆21用于对所述支撑梁2进行支撑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桥梁桩基1靠近陡倾顺层4的崩塌面处设置支撑梁2,让锚杆21和支撑桩22将支撑梁2支撑设置陡倾顺层4可能发生崩塌处,在陡倾顺层4发生崩塌时,支撑梁2能够缓解陡倾顺层4对桥梁桩基1的冲击剪切力,以此有效的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桩基;多个支撑桩,多个所述支撑桩垂直设置在所述桥梁桩基一侧,所述支撑桩位于可能崩塌的陡倾顺层处,多个所述支撑桩呈双层圆弧状排列分布;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桩的顶端上,所述支撑梁呈圆弧状;多个锚杆,多个所述锚杆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支撑梁内,所述锚杆的另一端延伸至陡倾顺层内,且多个所述锚杆呈竖直平行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竖直平行设置的多个所述锚杆组成一组支撑锚组;其中,所述支撑锚组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支撑锚组沿所述支撑梁的外壁矩形阵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越陡倾顺层桥梁桩基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为钢管,且所述钢管在其空心内浇筑有混凝土;其中,所述锚杆倾斜插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平唐浩刘佳文游红军杨东曾鹏陈林余洪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